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获取投入效率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指标分析法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获取投入强度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DEA模型测度了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效率。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有下降趋势;我国省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效率普遍较低。这表明一方面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获取消化吸收及创新的能力尚不强。如何通过获取技术达到自主创新仍是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沈能 《科研管理》2013,(4):123-130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区域研发效率,总结出我国研发效率的空间模式,同时运用收敛模型分析我国区域研发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随后基于空间计量考察造成研发效率空间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内部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且不同区域收敛于不同的均衡水平;省域研发效率的地理媒介溢出效应存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人力资本都对研发效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人力资本可以进一步强化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我国研发效率的溢出作用。针对我国目前研发活动空间集聚的现状,各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各相邻地区间的研发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韩莹  孙丽文 《软科学》2023,(5):115-123+130
基于两阶段创新价值链理论,将“三废”治理投资指标纳入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研究框架,利用超效率网络SBM模型测度2006—2019年区域工业企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值,运用GMM模型验证影响因素的动态效果。结果显示:(1)我国绿色创新效率主要由东部地区拉动,中、西部地区需强化绿色创新研发活动,绿色创新成果沿长江流经省域呈T字形扩散;(2)34.48%的中、西部地区为低研发-低转化型,44.81%的中部、沿海地区为低研发-高转化型和高研发-低转化型,可按6种提升类型逐步提高各地区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3)绿色创新研发效率持续影响下一阶段研发活动,而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具有延续性,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与产业聚集、环境规制均呈U型关系,与外商直接投资呈负向关系,绿色创新成果转化阶段需重视企业规模、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创新系统和企业资源理论框架下,建立政府研发资助、合作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以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资助不仅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还通过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间接促进作用;政府研发资助对产学研合作研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企业间合作研发没有显著的影响;产学研合作研发、企业间合作研发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为研究对象,从行业角度出发,分析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和投入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行业视角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创新效率评价体系,并结合静态和动态DEA模型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宏观角度,对鲁粤苏浙四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差异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其它三省相比,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以及效率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政府研发投入带动能力、投入结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四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中  周勤 《软科学》2012,27(7):11-14
基于动态内生性的视角,运用系统GMM估计考察了研发投入、研发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研发效率有显著的正相关,但研发存量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存在明显不足;研发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已经显现;在研发投入、研发效率与企业绩效框架中,研发效率处于中介变量的地位,企业的研发投入改善了研发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绩效,而企业的绩效又对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5—2016年我国30个省及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GMM,Ward面板聚类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有助于提升我国能源效率,进出口贸易也能显著提升能源效率。研发投入的增加、人均GDP的上升都能够提高能源效率;但同时,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衡量的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则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城市化的发展同样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聚类后发现,在高能源消费区,增加出口更能显著提升能源效率;在次高能源消费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减少出口能够显著提升能源效率;在中低能源消费区,增加外资和减少进口能够显著提升能源效率;在低能源消费区,减少出口能够显著提升该区域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首先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市场规模等因素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作用;其次通过构建交互项,检验了人力资本和FDI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力投入总量、市场规模、市场开放度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效果并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更倾向于流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是引起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但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并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10.
李武威 《情报杂志》2013,(2):191-195
以我国1998~2008年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外资研发、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与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包括R&D投入和非R&D投入在内的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对提升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外资研发通过显著促进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进而对提升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间接正向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各区域本土企业创新绩效对外资研发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根据实证研究结论,为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提升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绩效,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了研发创新活动的双环节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技术对2004—2009年的中国工业行业研发创新双环节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行业研发创新转化效率大于转换效率,但转换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转化效率却出现下滑势头;中国工业研发创新双环节效率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其中转换效率的行业差异在不断扩大,而转化效率的行业差异在不断缩小;企业规模、市场竞争、FDI是促进研发创新双环节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国有产权对研发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仅体现在转化环节,R&D投入对研发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则仅体现在转换环节;国外技术引进有利于行业研发创新转化效率的提升,而对转换效率的改善具有抑制作用;中国工业行业消化吸收能力较弱,但双环节的研发创新活动并未显现FDI逆向技术扩散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2.
基于随机前沿的区域工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关聚  白永秀 《资源科学》2013,35(8):1593-1600
选取2003-2010年31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技术测度了中国工业全要素水资源使用效率及影响因素,测算了区域工业水资源效率值.研究结果发现:各省份工业水资源效率呈逐年增长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部向西部逐渐下降的格局.分层聚类分析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4种效率类型:A类地区在研究期间始终处于效率较高水平;B类地区期初效率不高但增长较快;C类地区效率损失持续较大;D类地区效率处于深度低下水平.研究还发现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工业占GDP比重、科技经费投入对改善水资源效率有正面作用,人均水资源使用量越大的地区浪费越多.建议建立与水资源挂钩的工业项目进入和退出机制,以价格差异化的市场分配机制引导企业节水,增加节水技术和设备研发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用DEA和SFA模型对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前后的我国29省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效率受到通信设施、工资水平、科技水平、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显著;在同质经营环境和运气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效率表现不容乐观,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有待提高;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西部最优,东部次之,中部最差.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适当调整各地研发投资规模、提高地区工资和科技水平、引导研发投资从东部向西部流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的样本数据研究了研发效率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效率只是对企业的总收入和税前利润表现出正面作用,而对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及净利润的作用却不明显;研发经费投入无论对研发产出还是对企业经济绩效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喜平  姜晔 《软科学》2012,26(2):73-78
运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我国2001~2008年36个工业行业在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法估计了在此期间累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同时考察了影响碳排放约束下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我国各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高效率工业行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行业内企业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行业产权结构等都能显著提高能源效率水平,而能源消费结构则与能源效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5—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行业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各行业TFP进行测算和分解.在考虑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引进、资本强度、企业规模和产权结构的条件下,实证考察R&D资本投入和R&D人力投入对TFP、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不仅R&D资本投入对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R&D人力投入对TFP和技术进步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R&D人力投入与技术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政府资助企业RD绩效的考察可能由于忽略内生性、行业异质性等而产生偏差。选择2003—2010年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3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基于多维行业异质性视角,考察政府RD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RD资助带动了企业RD投入增长,但直接资助的绩效由于未考虑内生性而被整体高估,并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研发强度越高,企业规模越小,资助绩效越好。而研发强度高、国资比重低的行业具有更高的创新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8.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和外商直接投资在提升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中的作用,并在统一框架下进一步探讨这三种技术转移方式与自主研发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技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自主研发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但国内技术购买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都对自主研发产生了替代效应,但也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提高技术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和自主研发具有互补效应,对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技术效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各省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吴玉鸣 《科研管理》2015,36(4):118-127
利用中国省域工业面板数据,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研发资本存量,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省域企业、大学研发及产学合作研发投入对工业创新绩效的贡献。结果表明,没有考虑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的经典OLS方法获得的估计结果有偏,而考虑空间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修正了经典估计结果;省域工业专利和新产品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依赖性,专利创新存在空间邻近局域集群效应而新产品创新存在空间邻近局域溢出效应,企业研发资本和人力投入对工业创新绩效的贡献显著,但大学研发的影响不明显,产学合作和人力资本的贡献显著,该结论对提升区域工业协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析了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序演进及地区差异的基本特征,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来源的四种渠道与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主要动力为技术进步;企业的自主研发活动、国外技术引进及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研发活动对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内技术购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相比较而言,国外技术引进对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