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琥珀》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以假想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作为重点来写,层次清楚,学生容易理解。教学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鼓励学生大胆设问教学时我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首先想知道什么?学生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琥珀。”有的说,“我想知道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没有解答,而是放手让学生查找资料、查字典,自己弄明白。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少,没见过琥珀,我就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几幅琥珀的图片,…  相似文献   

2.
“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看谁最先找到答案。”一节语文课上,我按照教案正在讲授《奇异的琥珀》,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们都在看书、思考,在书上写写画画。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教法,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但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篇课文拿上来,总是教字词、初读课文、分段、逐段讲读、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二套程式教法,缺乏应有的变化,学生感到没有兴味。近年来,我们就在讲读教学中如何打破逐段讲读这一程式化教法做了一些尝试,现介绍如下: 一、从释题入手。 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课文的中心所在,教学可以直接从释题入手。如《奇异的琥珀》一文,教师在帮助学生搞清楚:“琥珀”和“奇异”这两个词的意思和“奇异的琥珀”的含义以后,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是着重写这块琥珀的“奇异”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奇异”在哪里?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讨论得出: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可以看见它们  相似文献   

4.
《琥珀》一文,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出约一万年前琥珀形成的过程。细悟全文,豁然可现,字里行间显现着“奇异”。形成巧而“奇异”。形成琥珀的前身松脂球,有两组条件必不可少:一是太阳与松脂,二是苍蝇与蜘蛛。试想,四个条件中那怕有一个发生变化不到时机,也不会形成松脂球。太阳的火热,松脂的滴落,苍蝇的专注,蜘蛛的贪婪,一切都是那么“巧合”,由此写出琥珀的“奇异”。  相似文献   

5.
苏万兴 《山东教育》2005,(10):22-23
《台湾的蝴蝶谷》一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每年春季一群群蝴蝶在台湾的蝴蝶谷翩翩起舞的奇异景色。如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台湾蝴蝶谷的美丽景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实现“三读”,落实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6.
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看谁最先找到答案。一节语文课上,我按照教案正在讲授《奇异的琥珀》,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们都在看书、思考,在书上写写画画。  相似文献   

7.
浙江特级教师张化万阅读教学课《奇异的琥珀》赏析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黄亢美1997年4月,在杭州举行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名师精品课观摩大会”上,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张化万上了《奇异的琥珀》一课,其精湛的教学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8.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杨景刚《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环境怎样发展变化、白求思如何坚守“阵地”的;掌握文章叙述顺序。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气势汹汹的日寇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一句并区别“陆续”、“继续”、“连续”的不同意思...  相似文献   

9.
电化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智力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我注重把电教手段用到最佳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突破难点,效果显著。 教学《琥珀》一课时,课文主要记叙了带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幻灯片就紧扣课文叙述的顺序编制:有单片、复片和拉动片。讲授课文时,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接着放单片让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这就象过河,必须要解决船或桥的问题一样.我们在运用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时,采用如下八法. 一、题解法.许多课文的课题点明了中心或主要内容.抓住题眼,深化开去,让学生自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桂林山水》可根据“山”和“水”让学生自学思考:①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这特点是跟什么比较而来的?②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这特点又是跟什么比较而得出的?③作者是怎样赞美这“山”和“水”的?仅仅是赞美桂林的山和水吗?学生自学中弄清了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基本内容就掌握了.又如《奇异的琥珀》《草船借箭》《飞夺泸定  相似文献   

11.
“尊严”一词对于大多数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大概只是一个似懂非懂的概念。“尊严”是什么?一个人有“尊严”表现在哪些方面?若想让他们说出其中的所以然来.恐怕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在教学《尊严》一课时,如何让学生通过文中年轻人哈默的神态、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来理解尊严的内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说明:本课是《信息技术》(小学版,河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单元第八课,课本P66-P71内容。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用颜色填充”工具,明确其位置、图标。2.让学生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的操作方法。3.让学生能区别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掌握选择颜色的方法。4.让学生认识“橡皮/颜色橡皮”工具,明确其位置、图标、功能。5.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6.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作风,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审美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是:颜…  相似文献   

13.
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读《琥珀》等三篇文章有感李书卿薛红娟老师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以《琥珀》的教学为例:《教参》要求“教学本课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仔细体会琥珀形成和发现的必要条件。”这个“必要条件”,有多少教师“注意”...  相似文献   

14.
巧引善探真知实练——《回声》重点、难点教学及简评□四川德阳市中区教研室肖建康《回声》是小语第四册的新入选课文,也是一篇知识性童话。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就是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回声是怎样产生的。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一重点、难点知识,教者根据教...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这一内容,让学生理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6.
《趵突泉》是一篇看图学文。老舍先生以清新的笔调、优美的语言,细腻地描写了泉水优美动人的姿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美,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可以一个“美”字贯穿全文,让学生美在其中。  相似文献   

17.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的作业 ,给了孩子们多少“创造”的机会?一、激趣———作业的内驱力1 多种感官并用。陶行知先生提倡“六大解放”。我想 ,在作业上也应如此。在平时作业中 ,我鼓励学生动口说 ,动手做 ,用眼看 ,用鼻闻。教学《我们家的猫》 ,我让学生以“我喜欢的一种动物”为题练笔 ,并配上插图 ,学生兴趣盎然 ,所写文章鲜活可爱。学习《琥珀》 ,我简介了琥珀做法 ,要求学生试做一个 ,看谁的最漂亮。教《捞铁牛》一文 ,我当堂演示了有关浮力的小实验 ,让学生观察说说实验过程。画一画 ,做一做 …  相似文献   

18.
《琥珀》是根据一块裹有苍蝇蜘蛛的琥珀,假想它的形成和发现过程。由于它是一篇文艺性的科学故事,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读起来乏味。为此,我认为应该扣住“淹没”一词导读,以突破松脂球的形成和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这两个难点。“淹没”一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含义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把自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因而鉴赏《琵琶行》,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诗句是绕不开的教学重点,而末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赏析则是重点之中的难点。对这一难点。我主要采取对比赏析、涵泳品味等方法加以突破,引导学生鉴赏“悄无言”与“秋月白”之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情节并不复杂,但寓意深刻,是文质兼美的好范文。我们认为,怎样理解“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茅屋主人到底是谁?”和用美丽的自然景色来衬托人物高尚的心灵美的写法则是教学的重点。怎样围绕重点、难点来教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讲解了陆游的诗《闻武均州报已收复西京》,着重讲解了“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一句,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诗的含义和诗人写诗当时的情怀。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在讲解课文之前布置了一些词语让学生自查字典;又布置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