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繁体字要还是不要?在简化字盛行的今天,我们仍要重新审视繁体字在国学传承过程中的地位。繁体字里有文化,作者通过在课堂上对一些繁体字的解析,探索繁体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
用简体字写作时,如果要引用繁体字版古籍中的文句,则应把其中有简体字的繁体字简化.但各种繁体字版古籍中也有少许字用的是比今天的规范简体字笔画更简的字.本文将常见的这些字分门别类列出并附书证,然后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论述处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陕”的繁体字作“陕”,“宽”的繁体字作“宽”……这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对应不工整。为了提高文字运用的规范化水平 ,该文将《简化字总表》的类推简化字中几组繁简字对应不工整的字摘出略加评述 ,以加深对繁简字对应的准确认识 ,帮助人们准确掌握汉字的繁简对应 ,既写规范的简化字 ,也正确辨认相应的繁体字  相似文献   

4.
很多同学可能都已经发现,在汉字中,许多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写法好像完全不同,这是因为在汉字创造的时候,每个字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出现的,而简体字呢,往往比较多地考虑了书写的方便,所以,要真正弄懂一个字的意思,最好是也看一下它的繁体。你看,下面的“双”字,简体字和繁体字相差多大啊,那么,为什么繁体字要这么  相似文献   

5.
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汉字,但并没有废止或者消灭繁体字,也没有要求在所有场合都不准使用繁体字,只是把繁体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五十多年来,简化字已在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新闻出版和其他公共交际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但繁体字在教学、研究、出版、文化、商业等领域及一定的人群中还有学习使用需求,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中国文化的由来。在2008年底,台湾地区行政当局已决定推动繁体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在坚持简化字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繁体字的学习使用,一直是很多学者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简化字总表》是目前社会用字,包括出版物用字最重要的规范性标准之一,因展现了部分繁体字和简体字复杂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一部繁简字对应字表。以《总表》为纲,字词典对繁简字音义对应关系详尽的辨析,就将简化字系统与繁体字系统联系在一起。编辑在工作中应审慎地对待繁简字的对应转换。  相似文献   

7.
2015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会议分组讨论时,著名导演、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说,文化传承需要繁体字,希望学校能教孩子们一些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他举例说:“‘亲’的繁体字是左边一个‘亲’,右边一个‘见’;‘爱’的繁体字是在‘爱’中加了一个‘心’。这两字的含义是‘親’要相见,‘愛’要有心。”他还说:“能不能选择100个,50个也可以,200个也可以,最有含义的繁体字,回到小学生、中学生的课本里?我觉得这不会给孩子增加过多的负担。我希望它别失传喽!”  相似文献   

8.
二辨析代替字的音义绝大多数简化字是从繁体字简化来的,就是说,这些字原来不是公认的规范字,只是某个或某几个繁体字的简化写法,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中,著名导演冯小刚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并增加到小学课本里。冯小刚认为,这不会增加小学生的负担,只能更多地让小学生知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学习写字的过程中,字本身的语境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月4日《法制晚报》)两会上,恢复繁体字的提案,大约是从2008年开始,几乎年年  相似文献   

10.
《通用规范汉字表》附件1中附录了《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并且在该表的说明中明确表示:“本表的编制是为了指导正确使用《通用规范汉字表》、方便古籍阅读、促进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交流。繁体字和异体字的使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表中共收录了3120个规范字及其相应的繁体字、异体字,包括2546个规范字相对应的2574个繁体字、794组共1023个异体字。值得注意的是,《对照表》对96组一个规范字对应多个繁体字(或传承字)的字际关系进行了分解,表现出其处理相关问题的科学性。我们就以本表为基础,对照台湾《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对两岸字用、字形存在的差异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与说明。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08,(7):4-4
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从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委员们在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相似文献   

12.
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文化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就是文化,但文字却不等于文化。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具有书写性质的视觉符号系统,从文字的本质特征看,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文化含量基本是一样的。汉字由于其记录的汉语的特殊性,其部分形体积淀着历史文化信息,所以汉字文化体征呈现多重性。这是汉字独有的文化风景。流传至今的汉言语文化大多数是用繁体字记录的,但其真正的文化成分是繁体字形体下面的音义(语言单位)的组合。因为那些音义(语言单位)除了用繁体字形体记录,还可以用其他字体记录。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先秦典籍最初就不是用繁体字写成的。  相似文献   

13.
"鍾"与"鐘"的简体字同为"钟",然这两字却是音同而义有差,在使用过程中需加以斟酌,不应任意混用。由于汉字简化形式多样,很多繁简字之间并非一对一的简单对应,这就给人们进行简体转换繁体时带来了困惑,也由此带来了许多繁体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尤其是繁体字具有它独特的魅力,正确认识和运用繁体字对推动汉字规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在高校繁体字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教学理念落后,只注重繁体字字形的掌握,没有注意到字形和字义的对应关系;教学方法机械,主要采取抄写的训练方式;教材体系本身也存在缺陷,直接影响了繁体字教学的效果。因此,要真正掌握繁体字,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强调繁简字的对应关系;明确教学重点,着重讲解对应关系复杂的繁简字组;改革教学方法,将通论、繁简字对照表、文选三者有机结合,采用比较辨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实践,真正掌握繁体字的音形义,达到帮助学生阅读古书这一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简化字的推行,对于繁体字人们越来越生疏,当某些特定的场合需要运用繁体字时,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令人啼笑皆非。现就《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分析非一对一关系的繁简字的对应情况,根据其含义做出判断,从而正确运用繁体字。  相似文献   

16.
正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海峡两岸一边使用简体字,另一边使用繁体字。大陆所说的"规范字",指简化字,排除了异体字、错别字、生造字等,自然也不包括繁体字。台湾人士所说的"正体字",指自古传承下来且经过规范确认的字,不包括异体字、错别字、生造字等,自然也不包括大陆的简化字。所谓"传统字",实际上就指经过整理的繁体字。无论换哪种说法,都绕不开海峡两岸的繁简争论。繁简两种字体都从传统中来,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但因政治地域多年隔绝而产生的歧异,对两岸同  相似文献   

17.
《家长》2008,(5):4-5
全国"两会"期间,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在联名递交的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中提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提案建议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今后大家即便不使用,也要知晓,这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18.
一简多繁字,指一个简化字简化几个繁体字;不包括上面讲过的有的代替字代替几个繁体字[如“干(乾斡)”]和代替字也同时简化[如“须(须鬃)”]的情况。下面按照《总表》出现的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9.
在近几年的两会上,繁体字教学的问题获得了大家的关注,宋祖英等政协委员专门提出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把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而政协委员潘庆林则建议用10年的时间恢复使用繁体字,这些议案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相似文献   

20.
尤炜祥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1):32-36,86
“二十四史”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华书局繁体字竖排本“二十四史”一直被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公认为权威版本,但其实内中的编校断句差错不少。现以《晋书》为例,把主要的编校差错分为四类:两字形近致误;史文引文互串致误;夺字、衍字致误;断句不当致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