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被称为清代戏曲南北高峰之一的《长生殿》 ,是一部富有深沉的兴亡之感的传奇。作者洪 曰升 把李、杨故事与“安史之乱”联系起来 ,蕴丰富的政治内涵于单纯的爱情外延。剧作前半部的李、杨爱情 ,深深地刻着帝王后妃的阶级烙印 ;但剧作后半部的李、杨形象 ,已变成传说中神化式的钟情得发痴的人物。在歌颂爱情这个副主题上 ,作品显然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长生殿》被誉为“闹热《牡丹亭》” ,浓厚的抒情色彩为其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是明代晚期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其创作的传奇《牡丹亭》声名远著、影响深远。作品中所宣扬的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精神,在晚明乃至今时都掀起了层层波澜。特别是作者奋力讴歌并践行的爱情信仰"情之至",更是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人。本文试图就戏曲《牡丹亭》分析并阐述作者汤显祖的大爱情怀。  相似文献   

3.
正纵观中国古代戏曲流变过程,多数人认为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在先秦时期,发展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在唐宋时期。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一次繁荣,其主要代表作品是《窦娥冤》《西厢记》等;明中叶到清中叶是传奇的鼎盛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二次繁荣,其代表作是《牡丹亭》《长生殿》等。本文就两次繁荣的代表作《西厢记》与《牡丹亭》,试从主题、爱情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晚明的传奇作品中,鬼情戏的创作是丰富多彩的,《红梅记》与《牡丹亭》都是其中的代表。李慧娘和杜丽娘都是性情女子,在剧作中都被剧作家赋予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同时都是为了爱而离魂还魂,但具体的"情"以及对剧情发展的推动作用又有所区别。基于此,通过对两部传奇的"鬼神"形象的对比,分析其各自的特色,推及"鬼神"形象在传奇作品的重要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两颗耀眼的明珠。这两部作品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这两部作品都写了“情”,都表现了“理”,都有着强烈的情与理的碰撞和冲突。它们之中的“情”与“理”,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本文分别从两部作品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试分析它们的“情与理”的异同点。本文认为,《牡丹亭》和《红楼梦》中的情与理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部作品的一脉相承,即《红楼梦》中的情与理是《牡丹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和欲、灵和肉、情爱和性爱、爱情和婚姻的结合与分离;二是“情”之内涵的相对单一性和丰富性;三是情与理对抗冲突的相对表层性和极度深刻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一部戏曲和一部小说放在一起比较,主要是因为在不同的形式上有相同的内容。《牡丹亭》和《聊斋志异》中的婚恋故事有极大的相似性。恋情的发展都是在非现实的情况下,前者是通过梦以及人鬼来实现,而后者多是人与狐鬼精魅。两部作品都在很大程度上对"欲"和"色"进行了肯定和描写。并且,对女性的刻画笔墨尤其多,《牡丹亭》里杜丽娘一枝独秀,《聊斋志异》中众多女性色彩纷呈,她们的共同点是会主动寻求情感和欲望。通过挖掘这些共性,可以窥探到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的风潮,引起人们对婚姻,对人性,对女性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长生殿》是昆曲舞台上常演不衰的曲目之一,其曲词既沉着开阔又清新雅丽,如《惊变》一出的"北中吕粉蝶儿":"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苹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既有写意又有细描,浓妆淡抹中,寄托了丰富的文人情怀,后人对之追捧喜爱堪比《牡丹亭》中的"皂罗袍".洪昇生活的时代稍后于汤显祖,《长生殿》既出,时人评之为"一部闹热的《牡丹亭》",洪昇不仅毫无恼意,反而称其为"知言".诚然,《长生殿》之所以彪炳文史,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它继承了"至情"的理论,但它独树一帜之处却在于,洪氏将"情"字落实到夫妇之间的忠诚,拓展到小我之外的家国情怀.因此,将明清传奇推向更加深远敦厚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戏曲《牡丹亭》和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情爱作品,文章主要对作品主题和内容体现的爱情观及杜丽娘与柳梦梅、林黛玉与贾宝玉体现的爱情理想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曲浪漫史上的经典之作,作品描绘了主人公杜丽娘与柳梦梅的传奇爱情,戏曲同时以华丽婉转的文辞著称,正如作者所说"一生四梦,得意处首推牡丹"。文章以恋爱人物描写、恋爱中主体双方称谓描写、恋爱中的动作描写、恋爱双方爱情心理描写以及外部环境描写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对《牡丹亭》中有关爱情的语言词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清人梁清标称洪异巨作《长生殿》为“一部闹热的《牡丹亭》”,确为的评。就剧作家的“至情”观而言,二剧都是将“情”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有着人文思想和文化精神上的传承关系;但是,由于身处于清代古典主义盛行的文化氛围之中,洪异在《长生殿》里所传达的至情观又迥异于《牡丹亭》,反映出清代特有的时代气息及文化的理性省思色彩。就至情表现形式而言,汤显祖采用的是“肯綮于生死之际”的超越况实手法,而洪异以情感忏悔和诗意升华代替汤氏的情欲张扬和个性意识,宗教意味较为浓重。  相似文献   

11.
《倩女离魂》和《牡丹亭》分属于元明时期两部戏剧名作,也是两部以“离魂”为主要情节的作品,通过观照两者在人物塑造和主旨思想方面的异同,便于我们深刻理解作品的审美价值及作家的审美理想,进一步把握文学尤其是戏剧作品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2.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可谓中国古典戏剧中的传世巨作,作品中追求人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在其创作时代具有极大的先进意义,与此同时,作品又严格地遵循了中国传统艺术含蓄隽永的审美原则,潜台词的运用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从语义策略、修辞策略和语句结构三方面探究潜台词在《牡丹亭》中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发掘剧作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深入感悟和品味其经典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牡丹亭》的问世受到了明清女性的热烈追捧,杜丽娘这一典型艺术形象引起广大女性读者的共鸣,女性对于《牡丹亭》的解读从来就没有间歇过,女性对《牡丹亭》的阅读接受带有强烈的性别认同色彩,同时她们更多地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解读作品,她们的解读更加感性和细腻,对杜丽娘内心世界的把握更通透,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瑰宝,也是中国昆曲的第一代表作。鉴于《牡丹亭》问世四百年来尚未有人对剧作进行过每出详尽的评析(今人黄竹山评注本有每出"短评";赵山林有选评本),我们不揣谫陋,试做"出评",欲通过微观的评析审视全剧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以表达我们对汤显祖和《牡丹亭》的理解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牡丹亭》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中的瑰宝,恰似一颗光华璀璨的钻石,每一面都闪射出夺目的光芒。本文着眼于作品的整体构思和情节设计,剖析了其中体现出的多种对立统一的力量,即戏剧的张力。而能否拥有适当的张力,是一出戏剧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春香是汤显祖在《牡丹亭》剧中塑造的一个婢女形象,她与剧中人物丽娘相互呼应,成为作品中另一个理想角色。她身上负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剧中人性"真"美的直觉展现者,作家启蒙思想的另一个承载者。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瑰宝,也是中国昆曲的第一代表作。鉴于《牡丹亭》问世四百年来尚未有人对剧作进行过每出详尽的评析(今人黄竹山评注本有每出"短评"、赵山林有选评本),我们不揣谫陋,试做"出评",欲通过微观的评析审视全剧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以表达我们对汤显祖和《牡丹亭》的理解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的“自我、本我与超我”的人格理论角度出发,阐释明代传奇《牡丹亭·惊梦》一出中杜丽娘“梦中幽会”与日本平安时代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葵姬》一章中六条妃子“生魂出窍”的原因,探讨两部作品中两位女性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