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的情绪调节策略较多是根据应对方式或情绪过程进行分类,本文则以情绪调节的目标和功能对情绪调节策略进行分类.从情绪调节的目标出发,可以把其分为情绪调节的注意、知识和身体;从情绪调节的功能来看,可分为三种类型:需要导向情绪调节、目标导向情绪调节和人际导向情绪调节.每一种情绪调节类型都分别指向注意、知识和身体,由此可以形成多种情绪调节策略.本文回顾了每一种情绪调节策略的实证研究,并指出了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本情绪理论假定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着6-8种基本情绪构成所有情绪的基础,然而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否定了情绪的自然属性和整体性.原始情绪理论对基本情绪理论进行了拓展,它将行为准备状态作为情绪产生的基础,有效地解决了基本情绪理论与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情绪形成过程的一种大胆假设,丰富和发展了情绪理论.  相似文献   

3.
从整体论的角度看,高职生的情绪涵养是学生素质教育及其结果的题中之义.情绪涵养不仅仅是一种涵养情绪的行为与能力;更是一种对待情绪及其涵养的态度,是一种不断精进的过程,是与道德密切相关、与理性互为表里的一种生活的方式.情绪的释放应该把不对自我与他者造成伤害作为最低原则,应该促进主体间的平等性与相互理解.面对来自内外的挑战,学生需要从情绪的反省能力、觉察能力、表达能力、接纳能力、使用能力及了悟能力等六个方面提升情绪涵养.  相似文献   

4.
情绪是个体心理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绪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个体与外界关系的功能.情绪的这种功能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能力,即情绪能力.  相似文献   

5.
情绪的本质是我们的生命能量.能量的状态,就像河流,或顺畅流动,或流动受阻,通常被称为好的情绪,或负面的情绪.我们和自己的情绪之间有两种基本的关系,成为情绪的主人,或是让情绪成为你的主人.对于压力、紧张和恐惧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并非像我们以为的那样不可避免.只有深入了解情绪的运作机制,才能不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从而成为情绪的主人,自由地使用自己的生命能量.  相似文献   

6.
教师情绪劳动是教师为表达学校所要求的情绪状态主动进行的情绪调节.为此,教师需要正视三类情绪:工作需要的情绪、自己感受的情绪和经过调整后表现出来的情绪.这三类情绪分别简称为需要的情绪、感受的情绪和表现的情绪.三者之间并不总是步调一致、和谐统一的,由此会导致情绪失调的出现.在工作实践中,为避免情绪过激或过度,教师要主动辨识这三种情绪,并妥善处理三者的关系,可以采用的策略为:把控时机,协调预防策略与补救策略;明确方向,协调参与策略与转移策略;善用技巧,协调深层扮演与浅层扮演.  相似文献   

7.
情绪理解是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情绪以及情绪如何起作用的认知.情绪理解可能在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中发挥中介作用或者调节作用.在对儿童情绪理解进行研究时,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口的出发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声像测量法、情境故事法、情绪访谈法和情绪理解问卷法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或者是效果甚微.从实际效果来分析,情绪有两种作用,一种是积极向上的,一种是非常消极的.前者能够催人奋进,使人向上,是一种对于学生非常有利的情绪;而后者是一种不好的情感,对于学生会产生不利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绪如快乐、满意、兴奋等,会增强人的活动力,能使人积极地行动,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消极的情绪如不满、厌恶、恐惧等,会降低人的活动力,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教学正是因为一些积极的情绪,有力地推动着全班学生积极的思考,踊跃的发言,主动的探求,跃跃欲试,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悲伤情绪是一种负性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会给人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通过合理使用一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悲伤情绪,达到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从带有情感色彩的原初状态,到逐渐概念化为某种具体情绪,这一短暂历程并不是随意自由发展的,而是有一条主线可以追逐,那就是核心情绪.从神经生物学角度讲,核心情绪是一种神经生理状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核心情绪是对神经生理活动信息的心理表征或心理图式.因而核心情绪的测量方法也分为两大类,其一是自我报告测量,另一种是生理指标测量.  相似文献   

11.
自我调节是每个人必备的一种调节机制,情绪调节是自我调节的一种.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中激发学生情绪(主要是好奇、兴趣、愉快、焦虑),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情感性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提出给学校课堂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所产生的体验.情绪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它们的本质都是一种反映.但是情绪的特殊性在于它们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并且表现为喜、怒、哀、乐等形式的内心体验.情绪对幼儿行为动机、心理活动组织、个性形成及生长发育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影响幼儿情绪的因素对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健康和谐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物"作为幼儿的一种独特的交往对象,对幼儿的情绪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设置情绪启动和语义启动两种情境,欲从两种启动后个体的认知偏向改变的角度对小学儿童情绪启动与语义启动效应进行直接比较.实验材料中的启动刺激为集表情信息和性别语义信息为一体的面孔图片,并对两种信息强度进行匹配,靶刺激为模糊面孔图片.选取三年级儿童共40名,让被试完成 SOA 设置为250 ms 的偏向判断实验.结果发现:在同样强度的情绪信息和语义信息启动条件下,基于各自优势的偏向判断任务,情绪启动的表现很典型,出现了与启动刺激一致性的情绪偏向.该结果说明,情绪、语义启动后对认知偏向的改变不仅仅由启动刺激的情绪信息和语义信息带来,同时也受到个体自身偏向的影响.启动刺激的情绪效价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加工,并且属于自动激活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学业情绪的相关理论 2002年,Pekrun及其同事正式提出了“学业情绪”这一概念.之后,“学业情绪”便很快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学业情绪就是: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和不同的情境里体验到与学习有关的各种情绪.Pekrun,Ravaja在效价与唤醒度这一模型基础上将学业情绪划分为积极高唤醒情绪(PH)、积极低唤醒情绪(PL)、消极高唤醒情绪(NH)、消极低唤醒情绪(NL)四种情绪.  相似文献   

15.
情绪表达规则是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之间的调节机制,是在特定情况下表现社会期望情绪的准则,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约定俗成的隐性知识,让幼儿学会情绪表达规则对幼儿身体发育、社会化发展和认知发展均有积极意义.文章探讨了幼儿获得情绪表达规则的三种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福乐是指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务的一种情绪体验.这是一种包含愉快、兴趣等多种情绪成分的综合情绪,而且这种情绪体验是由活动本身而不是任何其他目的引起的.福乐是人生非常重要的积极情绪体验,人在福乐中就是身心处在快乐的状态里.那么是什么让孔子总是处在忘我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之中?  相似文献   

17.
[设计说明] 初中学生情绪不稳定,容易波动,情绪极其丰富,并带有一定的隐蔽性。本次活动针对初一学生的情绪特点,在一种坦诚宽松的气氛中,使学生认识到调节情绪的重要性,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缓解消极情绪的方法; 2.引导学生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使自己有一个好心情。[活动构思]  相似文献   

18.
情绪创造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创造性(Emotional Cteativity)是情绪及创造性领域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所谓情绪创造性是指以新奇和独特的方式表达情绪,以促成需要的满足及对环境的适应;它具有新奇性、有效性和真实性三个特征.情绪创造性可以通过能力测验和自我评定两种方式进行测量.文章围绕情绪创造性的概念、特征、测量、相关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例如跨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情绪创造性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19.
1.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同伴接纳情绪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个体与外界关系的功能,这种功能在个体身上表现为一种能力,即情绪能力。它主要包括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两个方面。研究表明,学前阶段是儿童情绪理解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3岁儿童已经能根据表情线索和情境线索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能够理解混合情绪,评价引发情绪的原因。情绪理解  相似文献   

20.
负性情绪对于临床治疗的效果有着巨大影响.语音是人类表达情绪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语音识别患者的情绪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简便、更快捷地监控病人的情绪,从而可以更快更有效地采取措施降低负面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一种改进BP神经网络进行了扩展,拓展了用于情感识别的语音特征向量的冗余度,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语音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处理,并对语音样本进行去野点处理,从而使得该BP网络同时具备了对于愤怒和悲伤两种负性情绪的良好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