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其特点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先进性。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是政治现代化的主要标志;而网络媒介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不可避免地介入人们的政治生活,对公民政治参与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优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实现我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周英东 《今日科苑》2010,(16):19-19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参与动因的复杂化、参与控制的困难化和参与能力差异化。针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要增强网络执政意识,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提高网络政治参与者的素质,营造健康的网络政治生态环境;实施政府形象管理,塑造公开透明政府。  相似文献   

3.
现代民主的两大构成要素是公开和参与。公开是参与的前提是基础,没有政府信息的公开,公民的参与权就是雾中花,水中月;若没有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将形同虚设,无法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公民有效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同时,公民参与权的实现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表达集体或个人的政治意愿,试图影响政治体系的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运行结果的活动.在信息环境下,公民参与体现出不同于传统社会的许多新的特点.对行政公开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完善行政公开建设,促进公民参与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及其优势;从公众、社会角度和政府层面两方面分析了网络政治中公民参与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应对、改善和解决公民参与网络弊端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电子政务与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以及公众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巨大需求同政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之间存在着的复杂关系;概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公民网络参与的基本概况;并以泰安市调查案例为分析对象,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电子治理视野中的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国家能力既是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又是政治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国家能力与政治发展是一种正比的互动关系。电子治理模式的出现,在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之问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向公民提供服务,公民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对政府提出批评建议,参与政府的公共决策,参与对社会事务的管理。电子治理模式的出现,为公民平等的参与公共管理提供了平台。人们只需坐在计算机前便可以和政府实行对话.政府可以根据公民的要求及时地做出反应,一切事情在技术的支撑下都变哿那么简便易行。可以说,电子治理模式与政治发展已经密切相关了。  相似文献   

8.
公民的政治参与在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参与模式。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各种矛盾,要求政府不断调适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和渠道,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公民实现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平台,基于这种空间所诞生的新型公民政治参与,提升和拓展了政府善治的范围与层次,推动了公民治理主体意识的提升,强化了对政府施政过程的监督.同时,网络政治参与的迅速崛起,也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此,需要提升网络主体自主表达与自我规避的政治参与意识,需要实施公开、透明、包容、高效的互联网管控方法,需要搭建起政府与社会公众互联网合作共治的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0.
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对策,即加强政治理论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参与理念: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通过党建工作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加强互联网管理,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俞秋阳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9):88-89,98
针对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以及公民在我国政治参与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光芸 《学会》2008,(3):27-31
公共精神是和谐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民间组织对于公共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民间组织为公民的参与提供渠道和载体;有助于培养公民的公共道德素质,提升社会资本;有助于社会规范的建立;有助于培育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相信任关系。这就要求发展公共领域、提高公民素质,鼓励和推动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实践,以此来培植和促进公民的参与、合作、团结、责任等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3.
论电子政府建设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德平 《中国软科学》2002,(4):66-70,85
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相继提出适应了信息化时代中国政府职能和权限的改革与变动,是以后者作出的适时合理定位。而“电子政府”的创建与推动,则为中国政府权能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设备与技术路径支持。这为政府职能、政府运行方式的变革与改进,为政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空间,是中国现阶段政府改革的又一新取向。是时,电子政府提供了真实、公开的政府信息环境,促进了公民大规模和高规模和高强度的政治参与,使公民的参与水平产生质和量的改变,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政民互动的角度看,"微博问政"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和促进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但当前也存在公民政治参与的无序及政府应对准备的不足问题。"微博问政"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并创新机制,在对"微博问政"进行法律规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可以划分为官方途径与大众途径。基于上海市十所高校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大众网络参与途径上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明显高于官方途径。“担心意见被屏蔽或审查”是阻碍大学生在大众网络参与途径中政治参与的主要原因,而“担心意见无法传递给政府”是阻碍大学生在官方网络参与途径中政治参与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受到性别、学历层次、政治面貌、家庭收入等客观因素和网络政治参与效能感、网络政治参与责任意识、网络政治参与兴趣及网络政治参与意愿等主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民作为政治实践的主体,是政治权力和政治义务的直接行使者和直接承担者,亦是民主政治的管理者。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冷漠会直接导致民主政治的脆弱,而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量将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因此,加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升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上把公民政治参与的动因划分为利益动因、信念动因、服从动因和强制动因四个层次;把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外部环境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然后结合建国以来我国政治参与发展的实践,对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动因及制约因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当前,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成为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它给社会民主政治发展带来了正效应:使社会权力结构由“科层式”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网络政治参与也存在一定的负效应:网络政治参与由于缺乏规范,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化;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不平等性。此外,网络政治参与还会加剧“群体极化”现象。为此,要切实采取相关措施,保障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秦颖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0):163-165
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作为分析公民个人行为取舍的基本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政治参与行为发生的动力来源,以及人们行为的背后隐藏着物质利益的动因。通过这一理论,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目的、方式、特点进行研究,寻找影响私营企业主政治行为的根本动力,分析政治参与不足与政治参与过度的内在根源,从而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引导私营企业主阶层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民作为政治实践的主体,是政治权力和政治义务的直接行使者和直接承担者,亦是民主政治的管理者.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冷漠会直接导致民主政治的脆弱,而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量将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因此.加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升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