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郝雨  殷一冉 《传媒》2016,(19):91-92
过去人们因广告占据时间而排斥,如今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在社交平台上主动转发、分享广告视频,并配以有感而发的文字,成为广告的二次传播者,这种变化的原因来源于广告自身形式的进化,以及新媒体的特殊作用和影响.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拥有相同的兴趣和关注点的人们聚合成一个分众团体,对此,传播者试图根据受众群体的差异性,将信息进行分类,针对受众群体的特定要求提供私人订制的信息和服务,网络广告也逐渐呈现出“分众化”的趋势.随着社会进而进入分众、小众和窄播的传播时代,过去点对面传播进化成多点之间的相互传播,过去只强调“广而告之”的传统覆盖式传播转向更具有精准性以及定制推送的精准化传播.最近,由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皇甫晓涛独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数字广告创意密码》一书全方位研究了数字化广告的重要变化和全新形态,该书的核心观点就是强调广告“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  相似文献   

2.
精准营销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这需要精准营销业者抛开一切浮躁,踏踏实实地与媒体和广告主共同去推进这个产品的健康发展。精准营销并不是一个新话题,甚至已经有一点点被滥用。这个理应是技术和数据驱动的产业同样存在着种种浮躁。其实,当下的精准营销无论  相似文献   

3.
当前,各种新型媒体不断出现,受众群体也因社会分工的细化而逐渐细化,广告市场也因此而分化,传播正由“广播“变为“窄播“。手机电视这一新兴媒体,适应了“窄播“和“分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分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媒体由"广播"走向"窄播",大量新生媒体以满足特定受众的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为目标,逐渐分化以往的大众消费群,使大众传播媒体受到严重威胁。作为新生媒体的一个代表,航空电视利用自有的高端受众与优质的传播环境,以其独特的市场细分,聚拢众多高端人群的视线,成为分众媒体中一个特殊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5.
针对精准营销,根据不同的传播方式,精准程度也相对不一样。广告界的一句老话叫作:把最适合的广告展示给最感兴趣的人,在最适合的地点和最适合的位置。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营销。当越来越被重视的网络营销成为企业营销的主要阵地时,网络在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已成为将来发展不远  相似文献   

6.
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为广告的宣传营销提供了多种方式,如今的网络广告已经逐渐告别因妨碍受众正常浏览网站页面而引起受众反感的铺天盖地、漫无目的的投放方式,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网络定向广告——窄告。这种广告投放方式建立于互联网数据统计基础之上,将广而告之特有的一对多的粗放模式,转化为一对一的精准营销。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净化了网站页面,使广告传播对象更加精确,也节省了广告投放的成本,更为未来新媒介环境下的广告营销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基于此,以互联网窄告目前在西北地区的受众接受效果进行研究,希望借此给窄告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营销视角,分析研究网游内置广告作为一种全新媒体给营销理念和传播模式所带来的冲击和突破:网游内置广告不仅仅是广告形式的单纯超越,其本质意义与价值是,把品牌传播力从现实世界延伸到网络虚拟世界,以主动营销和精准营销为代表的新的营销观念确立,使传统的营销和传播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8.
周伟  赵东 《中国广播》2012,(8):14-18
如果说大众媒体广告的影响力具有规模化特征,那么与之相对应,新媒体广告体现的就是精准性和互动性特点。本文通过对广播媒体伴随性、移动性特征以及广播广告低成本制作、发播迅速等特点的应用分析,阐述了广播广告在保持自身大众媒体规模化的同时,实现精准营销和互动营销,兼得规模与精准的模式和方法。文中通过中国之声具有实战操作性很强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广播广告如何为客户提供精准和互动营销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Web2.0时代广告精准营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英玲  甲鲁平 《新闻界》2008,(1):136-137
Web2.0时代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广告的精准营销受到普遍关注。广告精准营销不仅给广告主带来更满意的效益,也给顾客创造了个性化的沟通体验。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3,(11):211
随着广告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分众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断对自己进行转变。第十个年头,分众的变革着眼于广告的内容化与娱乐化,让受众自愿选择广告的方式,为广告营销带来了更好的效益。分众在经过十年的发展过程后,正在做一系列的转变。分众借助了别人无聊的时间来进行广告传播。比如说,在看电视的时候,你的选择其实是在节目和广告之间做选择,你一定会选择看节目,而在电梯口你是在广告和无聊之中做选择,你会觉得看段广告还可以。所以,当一个人处在比广告更无聊的时间和空间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唐峰 《新闻战线》2015,(3):207-208
随着分众媒体的不断发展,分众传媒广告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广告投放方式也正在从大众往分众方向发展。根据研究分众媒体下广告投放的特点,提出企业在分众媒体下的广告投放策略,对增强分众传媒广告认识,提高广告投放效果都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传统大众媒体下的广告投放,具有广告形态单调、缺少市场划分、投放效率低下等缺陷,这就使分众媒体开始出现并发展。分众媒体广告满足了企业个性化营销的需求,广告投放更精准,效率更高,已经成为未来企业广告投放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营销界,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营销效果一直是营销人员的理想追求。伴随精准营销而来的精准广告,有望成为一把开启未解之谜的钥匙,它的出现意味着广告主有限的广告费用支出能发挥更高的广告效率,能尽力规避广告费过度浪费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直面媒体碎片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已不复存在".这是美国广告协会首席执行官鲍勃.利奥狄斯(Bob liodice)的一句危言.传统媒体的老总们,正被这一句话折磨得食不甘味,因为媒体的碎片化趋势已经来临,由大众一小众一分众,由广播一窄播一点播,几乎是十几年时间就成为各家媒体的生存环境.媒体碎片化与媒体工具组合传播,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精准广告的研究,深度还不够,理论性不强。具体来说,在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还有过分夸大其功效和言必谈互动性等认识误区。本文认为精准广告的本质在于精准定位和广泛覆盖;精准广告带来了长尾市场繁荣,信息告知功能的回归,广告与其他营销手段间的分界模糊等现象;并指出精准广告的发展趋势及个人隐私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数字媒体时代,传统广告采购方法已逐渐被自主投放模式所取代。依赖于精准营销技术的发展,广告主可以不用再为非TA用户买单,以减少无效流量的曝光。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将大把媒介预算押注在精准广告投放上,仍然需要结合传统曝光渠道或社会化传播来驱动品牌营销。加之用户行为碎片化的今天,很多数据标签都是动态变化的,程序化购买还无法做到绝对"精准",效果具体如何,还需要逐步优化考量。  相似文献   

16.
<正> “窄播传播”也称“小众传播”或“分众传播”,是相对于“广播”而言的一种传播形态。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是面向广大未知的、不确定的受众进行大量的信息复制性传播,即“广播”;“窄播”则是大众传媒根据某些特别受众的需要进行的有特别内容的传播。 当前,我国电视传播日益向“窄播”方向发展,观众被分化为越来越  相似文献   

17.
葛恒中 《视听界》2012,(2):121-121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人们的个性越来越得到尊重,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广播电视行业发生更多变化提供了可能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制作要求越来越高,受众市场被细分,即“分众化”;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频道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专业,即“窄播化”。“窄播化”与“分众化”,给播音员主持人提供了更多个性发展的空间,也给他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广告产业和广告教育来说,这是一个思维颠覆和蜕变的时代。传统的Advertising受到严峻的挑战,"big data+big idea"的数字营销趋势使大规模投放广告时代转变为精准投放时代。面对媒体权力下移、分众化越来越明显的现实,广告也从自我独白转向与消费者的情感对话,越来越强调与生活者的互动。以大众传播和市场营销为核心的广告传播理论体系正受到数字化营销的冲击。左走或者右走,广告已走入末路?  相似文献   

19.
DSP精准营销作为广告投放模式能够在广告网络中寻求到真实的精准受众,改善广告投放方式,提高整体营销的投资回报率。DSP精准营销为了把控媒体优势资源和提高人群精准定位能力,不断实现内在技术能力的提升,使系统化的广告投放经验得以丰富与累积,使互联网广告价值最大化成为可能。文章以DSP精准营销在B2B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上的应用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DSP在阿里巴巴产业带上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党报商贸专刊是党报与市场经济"亲密接触"的"前沿阵地",是在"窄众时代"面向不同行业消费者打造的"窄众版面".它的实质是在高端客户和目标受众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形成广告新增长点;它的目标是打造包括汽车、房地产、IT等各业界在内的"深水码头",产生各业界广告集中停泊的"□岸效应";它的形式是用新闻包装广告,让广告产生新闻的效应,讲述新闻的故事;给读者以新闻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