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幅漫画发表于1971年4月17日的英国《太阳报》,作者里格比(Paul Rigby)所画的漫画中.看得出尼克松已经招架不住对方的进攻,美国队的教练说:“让我们面对它.我们唯一的希望是他与毛(毛泽东)打麻将!”第二幅漫画发表于1971年4月29日的英国《卫报》,作者吉伯德(Leslie Gibbard)。在这幅标题为“叮咚外交”的漫画中,尼克松与毛泽东抛开乒乓规则,跑到球桌上切磋球技,似乎有些互不相让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漫画发表于1941年8月15日的英国《每日邮报》,作者是英国人伊林沃思·莱斯利(LesfieIUing-worth),原标题为《缔造者的会议》(Thebuildersmeet)。漫画中,茫茫的大海上,一只写着“盎格鲁与美国”的手,与另一只写着“团结”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双手形成“友谊之桥”。  相似文献   

3.
轻松课间     
大步流星初次进城的老农,内急找不到厕所,向路人打听。路人用手一指:“前边那个牌子‘WC’便是。”老农奔进去,一边放松一边自言自语:  相似文献   

4.
老外买瓜     
想起那件事,我就会很自然地想起一句话:“中国人,美!”那是个星期天,我和妈妈去逛街。我一边走一边浏览着商店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知不觉地来到一个西瓜摊前。只见马路旁围着一堆人,我便好奇地挤了进去。到里面一看,原来是一位蓝眼睛的外国客人在买一位老农的西瓜。他用手敲了敲,然后,做了个切开的手势。老农立即明白了,熟练地把西瓜切开了。看着鲜红的瓜瓤,那位老外“哇”地惊叫了一声,立刻跷起大拇指,连连点头:“OK!OK!”周围的人们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老外又做了一个手势,问多少钱一斤。老农一时看不懂手势的意…  相似文献   

5.
骑虎难下     
漫画发表于1939年9月18日的英国《每日快报》.作者西德尼·斯特鲁布,漫画标题是“骑虎难下”。漫画中,希特勒(1889—1945)穿着印有纳粹徽章“硭”的军服,骑在虎背上。趾高气扬,行“纳粹礼”。看这只“可怕”的老虎.其虎视眈眈,垂涎三尺般的走进丛林.象征着纳粹德国发动对外扩张侵略。  相似文献   

6.
人物     
于敏2015年1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不仅是核物理学家,也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在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方面屡有突破。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  相似文献   

7.
2011年北京卷第17题: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相似文献   

8.
我更喜欢漫画《截错了》陕西考生我更喜欢漫画《截错了》(以下简称《截》),是因为看过了这幅漫画之后,觉得它比漫画《给大指做整形手术(以下简称《给》)画得更形象、更生动、更幽默、更有讽刺意义。说它更形象、更生动是因为在画面上,医生一边在擦手,一边得意洋洋...  相似文献   

9.
一位老农说:“民一中过去有个好人医龙文玉,现在有个好兽医麻二生。”龙文玉现在是湘西苗族自治州副州长,六、七十年代曾在凤凰民一中工作。他一边教学,一边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医学,掌握了不少疑难病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0.
重返联合国     
这幅漫画刊登在1971年10月28日的英国《太阳报》上,作者为澳大利亚人保罗·理格比(Paul Rigby)。漫画原标题为:“现在,你可认识我?”漫画中,联合国大厦有如一本红宝书.上面写着大标语——“毛泽东思想”.暗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胜利重返联合国。此外,作者以“木偶”人欢迎、欢呼这一生动且夸张的手法来描绘阿尔巴尼亚、阿...  相似文献   

11.
闸在哪儿?     
有一个出租车司机正开着车在公路上行驶,灸现有一个农村老人骑着一辆摩托车追了上来,一边骑车一边问他: “喂,大哥!你骑过摩托车吗?”司机骂遣: “神经病!”说完就加速开走了÷不一会儿,老农又追了上来,又问: “大哥,你骑过摩托车吗?”司机非常生气,就用车剐了他一下,把老农别倒了。谁知道老农倒在地上还在问他: “大哥,你骑过摩托车吗……闸在哪儿呀?” (佚名)闸在哪儿?@佚名~~  相似文献   

12.
“漫画”这个词是从日本引入中国的。1925年5月《文学周报》连载丰子恺的画,编者注明这是漫画。这是中国最早被称之为“漫画”的美术作品。“漫画”到底是啥呢?有不少说法,请看:漫画大师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漫画的描法》,1943年开明书店出版)。《辞海》这样解释:“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  相似文献   

13.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刊)2012年第8期刊登了蔡学之同志的一篇文章,题为“对苏人版《思想品德》一幅漫画用意的商榷”(以下简称蔡文)。在该文中,蔡老师认为,教材作者对“功亏一篑”这幅漫画的用意理解错了。该漫画不仅不能说明找水人缺乏坚强的意志,反而恰恰说明找水人具有持之以恒的坚忍性。笔者认为,蔡老师对教材能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14.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6年10月27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我国就此跨入掌握导弹核武器的新时代。 30多年来,我国核武器研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特种效应弹,并达到了武器化的程度,装备了部队。  相似文献   

15.
邓拓文集     
《学苑教育》2012,(19):F0002-F0002
邓拓(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原名邓子健,邓云特(注:另有一说为邓殷洲)。笔名马南邨(不宜简化为马南村)、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中国新闻家、政论家。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河南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005年10月印刷)第14课第74页写道:“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而2006年12月出版教材第74页的表述为:“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一些教师对这两个说法产生了困惑。其实,这两个表述都是正确的,只是所指的史实不一样。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开始组建确实在1957年,但完全意义上的、正式规模的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则在1966年。  相似文献   

17.
徐忠 《班主任》2012,(12):31-31
“徐老师,你们班小威上课不是打游戏就是画漫画,根本就没心思学习!”语文老师一边抱怨,一边将草稿本递给我。我接过一看,尽是一幅幅尚未完成的漫画。  相似文献   

18.
一、漫画欣赏二、漫画精析漫画1:漫画选自2004年出版的《百年漫画》。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漫画中,全副武装的日本侵略军看着手中的怀表,计算着时间,表示他妄图实现“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和野心。但是愤怒的中国军人狠狠将枪托砸在日寇的钢盔上,给日寇以迎头痛击。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使日本侵略者遭到“首挫”的沉重打击。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军“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相似文献   

19.
考考自己     
1.今年4月22日是第()个世界“地球日”,中国宣传的主题是()。 2.祖国大陆与台湾进行对话与谈判的基础是()。 3.俄罗斯现任总统是(),总理是()。 4.我国今后10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人口总数(不含港、澳、台)控制在()以内,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不超过 5.《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于( )年,到今年1月条约共有( )个缔约国。目前,国际公认的5个核国家分别是( )、 6.江泽民提出,我国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是加紧推进( )和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  相似文献   

20.
“先下水再说”江苏/宋恒一、学生“下水”的契机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是:我更喜欢漫画《》(漫画欣赏)。由此,一开学我就对高二学生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最喜欢的一幅漫画(或一首歌词),学生写的较多的是喜欢一首歌词。平时检查学生日记时,发现学生很喜欢抄录歌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