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访台杂录     
以前,在香港、大陆召开的一些学术会议上,与台湾学者只不过是偶然的、零星的接触。1996年4月下旬,我作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组织的学术访问团的一员,参加“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在台湾9天,才与台湾学者有比较广泛的接触。老朋友,新朋友,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19日至4月28日,在台北,我参加“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和“大陆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展”,颇受鼓舞,深有启迪。全国高校的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全国高校古委会培养人才的实绩,已为两岸学者共同肯定。研讨会、展览会之后,应台湾学者盛情邀请,大陆学者至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艋(舟甲)龙山寺、花莲慈济功德会、太鲁阁公园等地观光,现将所见所闻实录于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交流两岸古籍整理研究学术成果,探讨传统文化研究在凝聚中华民族、促进祖国统一方面的意义,应两岸学者的要求,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在国台办、教育部港澳台办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于5月11日在北京举行“海峡两岸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海峡两岸“余位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提交论文涉及传统文化研究、古典文献研究、学术史研究、古籍整理出版、古籍整理研究手段现代化等诸多方面。与会代表还将就古籍整理出版、古籍资料库的建设、古籍数据资源共享等问题寻…  相似文献   

4.
由大陆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和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于今年4月21日至23日在台北举行。感谢台湾学者为召开这次会议所做的种种努力。会议交流了各自工作的情况,取得的成果和经验。通过会议,增加了了解,促进了友谊,并探讨了今后合作的可能与方式。会议虽是短暂的,而彼此都留下了印象,思绪久久不能离去。从事古籍整理研究的同仁,一般都被看作是不苟言笑、戴着深度眼镜的“老夫子”.可是在会内外,大家却一见如故,亲切交谈.互叙友情,真挚情感溢于言表,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并主办的“两岸古籍整理研究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4月21日至23日在中国台北市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儿童文学学术研讨会于5月29日至30日在台湾国语日报社举行。此次研讨会以“两岸童诗童话比较研究”为题进行讨论,场面热烈。应邀去台参加研讨会的大陆有关儿童文学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业界动向     
台研究恢复新华社等大陆传媒驻台对新华社、《人民日报》入台驻点采访,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5月23日表态,不反对解禁,"新闻局长"史亚平接受访问时承认,已在研议开放两媒体来台驻点。据报道,2005年4月10日,台"陆委会"以"检讨两岸媒体交流秩序及开放管理政策"为由,声称暂缓新华社、人民日报两家大陆媒体赴台驻点采访。这是台湾当局自2001年开放大陆媒体赴台驻点采访以来,在两岸新闻交流方面采取的最严重的"开倒车"行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扩大和对外学术交流的不断增加,向我国大陆的高校学报投稿和携带学术论文来我国大陆参加学术会议的海外学者和港、台地区的学者日益增多。这是一件好事,它表明我国大陆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表明了海内外学者对我国大陆高校学报的认可和重视,也表明了我国大陆的高校和高校学报的国际学术地位在不断上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有些海外学者在他们的学术论文中把我国台湾和香港说成是“国家”;少数香港地区的学者在他们的学术论文中把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置于对等的地…  相似文献   

9.
应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馆长胡欧兰的邀请,笔者与祖国大陆、香港的图书馆界专家学者于1997年5月25日至30日赴台参加了“海峡两岸图书馆事业研讨会”。此次学术研讨会可谓盛况空前,祖国大陆有31位各系  相似文献   

10.
戴轩 《现代出版》2008,(2):48-48
为加强两岸大学出版界交流,促进版权贸易,由10家大学出版社12人组成的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代表团,于2008年1月21日~30日赴台湾作访问交流。在1月23日举行的“两岸大学出版与学术传播研讨会”上,五南图书出版公司董事长杨荣川、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陈恩泉、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秘书长张丰荣先后致辞,热烈欢迎大陆大学出版社同仁.期待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两岸大学出版业的发展。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1.
两岸大学共同举办的“华文出版趋势研究学术研讨会”首次移师台湾举行,连日参访台湾的出版与文化机构,大陆学者觉得获益良多,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两岸大学共同举办的“华文出版趋势研究学术研讨会”首次移师台湾举行,连日参访台湾的出版与文化机构,大陆学者觉得获益良多,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1 1月 1 1~ 1 2日 ,“资讯时代的传媒操守研讨会”在香港浸会大学林护国际中心召开。这次会议是由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新闻系和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来自祖国大陆、台湾、澳门的新闻学者与香港的新闻学者约 5 0人共聚一堂 ,回顾和展望两岸四地信息时代传播媒介的职业道德问题 ,评价和探讨新闻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和其影响。在开幕式上 ,香港广播处长朱培庆作了主题发言。会议分为六场学术报告和讨论 ,每场二至三位报告人 ,共 1 5位学者就自己或与合作者共同完成的论文作了发言。台湾和香港学者联合报告了最近对大陆、…  相似文献   

14.
首次“海峡两岸及香港新闻研讨会”于93年11月26日在香港会议中主园满结束,历时三天。与会者共有60余人,均为大陆、港、台高级新闻行政人员与学者。香港《快报》报道称,这是“三方新闻界历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交流,亦算是中国新闻史上一项盛举。”本次会议主持人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主席杨金权说:“讨  相似文献   

15.
最近,由中山大学图书馆主办的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中山大学南校区图书馆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加拿大等海内外机构的近百位中文古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两岸高校高等教育的交流不断加强,给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一些新考验。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合作项目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陆学生赴台前后对台湾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从中探索引导赴台大陆学生正确认识台湾社会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值得大陆高校思考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今夏8月1日至10日,笔者有幸赴台参加“两岸社会发展与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对台湾进行浮光掠影式的短期参访与考察。时光推移,但赴台所见所闻的印象却难以磨灭,特记述一二,同《新疆新闻界》的读者朋友交流。 两岸百姓同胞情 一踏上宝岛这块土地,便有一种十分自然的归家的亲近感。8月1日上午10时许,当我们乘坐的国泰航空公司CX460班机在桃园中正机场停靠,一行14人走进通道,便看到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的所长施哲雄博士领着一群朋友向我们招手,一切进关手续全由他们代劳了,让我们在贵宾休息室小歇。这  相似文献   

18.
写下《台湾新闻界一瞥》这个题目,真担心读者会产生“作者自谦”的误会。实际上,我这次赴台参加“两岸社会发展与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时间虽有十天之久,由于会议和参访项目都围绕既定主题展开,所以期间对于新闻界的观察和了解,真正是道道地地的一瞥,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既不全面,又不深刻。 新闻界——厉害! 这次我们一行——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国务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14位学者组成——赴台参访,出席学术研讨会,是在两岸关系处于低潮的情况下进行的。为此,我们同主办和接待单位事先有约法三章:不去官方机构参访,不接待记者采访,不接受官员会见。但是,8月1日上午10时许,当我们乘坐的国泰航空公司CX460航班抵达台北桃园中正机场,踏上安全通道时,几个记者还是把我们围  相似文献   

19.
一句话简讯     
<正>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出口部与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在香港联合举办首次“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成果展”,展出830余种古籍整理研究成果(6月7—11日)。·中央民族学院召开“图书、情报、文博、档案、文书专业研讨会”(6月)。·机电部高校图协召开1991年学术年会(5月31日至6月3日)。  相似文献   

20.
一九九二年九月五日十二时十分,华航C1602班机载着大陆记者赴台采访团一行十八人抵达台北桃园机场。这是大陆记者第一次正式踏上祖国台湾省的土地。从此,两岸在形成对峙四十三年后,真正开始了新闻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