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根据散打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了武术散打运动员的选材的相关指标和遗传因素。应用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和理论,总结指出武术散打运动中科学化选材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散打包括大众散打与竞技散打,是由我国传统武术延伸发展而来的。但是目前武术散打的民族特色及中国武术传统特点逐渐减弱,竞技规则及装备的制约对武术散打产生一定影响,并且经营方式的单一和商业化比赛方面的问题同样对武术散打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下面对武术散打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武术散打专项角度出发,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分析,让散打专业学生明确武术散打体系,为今后毕业分配打下坚实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武术运动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同其一脉相承的武术散打,也势必会多元化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武术散打的发展趋势展开探究,分析了武术散打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对新时期武术散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进行探析,以期能够为我国武术散打的更好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武术散打存在着竞技散打和大众散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学习和借鉴别国的发展特点和经验,了解到武术散打要按照全方位发展来要求,从而总结了一些武术散打未来的发展对策及想法,希望对我国武术散打项目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武术散打教练员、裁判员和部分散打专家为研究对象,对福建省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对策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为福建省武术散打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体育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我国武术散打运动也将作为一项朝阳体育产业进入市场化运行.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武术散打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尚未形成一个独立性的产业,所以积极探索武术散打产业化发展对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点,本文首先提出武术散打产业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而后总结出武术散打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逻辑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调查江西的武术学校和高校武术散打队。访谈高校武术散打教练、民间武术学校校长及经济学者,分析当前市场经济形式下武术散打发展的困境.提出市场经济形式下武术散打课程资源应合理开发.使武术散打跻身激烈竞争的市场,并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推动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弘扬中华国粹。  相似文献   

9.
郝守磊 《陕西教育》2009,(7):112-112,7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讨论研究武术散打的民族特色和在普通高校开展武术散打课对大学生的作用,以及在武术散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提高武术散打教学发展的新策略,进一步更好地寻找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光辉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校科技》2017,(Z1):106-107
随着我国武术散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这项运动的关注度普遍提升,带来了散打比赛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散打战术在散打比赛中尤为重要,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散打战术的变革和提升,是当前广大武术散打运动员和爱好者关注的普遍问题,只有真正将战术发展起来,才能真正促进散打比赛的发展,进一步扩大散打这一运动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喜爱它。本文通过研究武术散打战术发展的相关因素,希望从运动学、社会学、方法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我国散打战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从而促进这一运动项目的时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术两种运动形式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套路的民族性和散手的时代性代表着武术文化不同时代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套路是武术文化纵向发展的代表,而散手则是武术文化和世界体育文化融合、交流的产物,是武术文化横向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高职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方面分析后认为高职学生非常适合学习散手运动 ,并提出在高职教育的体育课教学中应增设散手运动  相似文献   

13.
俞大猷《剑经》的武学思想及其一系列搏击格斗的战略战术、法则是传统武术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对于现代的散手运动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俞大猷《剑经》的技击原则、要领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用来指导武术散手运动,为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长期的运动训练可引起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重塑,而这些适应性变化又与运动项目、运动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其发生的确切机制还尚未完全明晰。通过实验观察不同负荷方式运动对散打运动员心脏泵血功能的应激性反应,用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来分析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4名校散打队男子一级运动员通过最大有氧功和最大无氧功测试,分别于运动测试前后测定心脏泵血功能指数。结果在最大有氧运动中,CO、CWI、C、CI、MAP显著增大,TPR发生显著降低,SV变化不显著;在最大无氧运动中,TPR降低较少,MAP上升较高,CO、CI未见明显变化,SV在最大无氧运动中较最大有氧运动略上升。结论在最大有氧运动中,心脏承受相对低的后负荷,相对高的前负荷的刺激;在最大无氧运动中,心脏克服相对高的后负荷。这是两类不同形式运动对心脏形态和功能长期适应性变化机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通过现行散打规则对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散打运动影响的剖析,认为如要在少年儿童中大力推广散打运动项目,就必须在现行散打规则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少年儿童身体和心里发育的新规则,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认识,希望能对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此项运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审美角度分析武术自身所内含的美。空灵和充实相生变化的规律成就了武术的整体和谐。形式、节奏和气韵上的和谐深刻地体现了武术的内在美,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的和谐。通过武术美的赏析进一步感受武术特有的内在美和对自然生命的感动。如何更好地弘扬武术文化,传播武术的内在美将是我们继续努力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保持和延续武术这一传统项目,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据调查,湖南省高校武术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至2006年10月止,湖南省已有10年没有开展大型的武术比赛,这是武术在湖南省高校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通过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对高校武术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了武术的休闲功能,并从武术的健身休闲、竞赛休闲、表演休闲、旅游休闲4个方面的功能论述了武术休闲体系的建构。提出了武术休闲的路径选择:深化武术健身文化,简化武术健身套路;武术竞赛“两手抓”,进一步推动武术竞赛市场化;打造武术表演品牌优势,拓展经营品种;合理利用地域武术资源,开发地域武术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9.
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剖析了中国武术具有民族特色独特、文化底蕴夯实、价值体系完整、民间基础牢固等方面优势,并分析了在现代化转型滞后、市场化开拓缓慢、传承体系出现断裂、发展走向不够清晰等方面的竞争劣势.提出:反思武术的发展,对武术文化遗产进行高度的定位;发扬武术的特色,对武术文化内涵进行深度的发掘;走向武术的重建,全面实施武术文化品牌发展战略等,是提升武术文化竞争力的迫切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