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人民中国》杂志是一本面向日本读者的综合性月刊。50年来,她以增进中日人民的交流和理解、促进中日友好为宗旨,承载着两国人民的厚望,架起了两国之间相互理解的桥梁。50年来,《人民中国》杂志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民中国》,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原生态的中国"、"我觉得《人民中国》就是一本充满启发性智慧,教人如何增进相互了解的综合性杂志"、"我一下子被《人民中国》刊登的日本媒体无法深入的细节报道所吸引……通过《人民中国》的各种报道选题,我认识到了中  相似文献   

3.
1994年《人民中国》杂志已顺利地完成了编辑出版工作,综观全年杂志,我认为在办刊思想上树立了对日宣传也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人民中国》杂志以往是以有文化味而闻名  相似文献   

4.
《人民中国》创刊45年了,在500多期杂志中,新中国、历史的中国和世界中的中国的面貌,就像一幅幅画卷一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为了祝贺《人民中国》45岁诞辰,本文作者采撷薪中国发展进程的主脉,与读者一起回顾《人民中国》所记录的历史。本文载于《人民中国》今年第五期,在本刊发表时由编辑部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5.
《人民中国》1996年11月号以《用心灵描绘中国大地》为题,大篇幅介绍了日本画家鹈崎博及其在中国的创作活动。该文在日本引起众多反响。在杂志尚未发行前,日本《读卖新闻》“人物”专栏就作了先期报道:“代表中国的综合性日文月刊《人民中国》杂志将在11月5日发行  相似文献   

6.
《人民中国》自1953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风风雨雨的50年。在这50年里,《人民中国》面向众多的日本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方方面面,赢得了广大日本读者的好评和信赖。在《人民中国》发展壮大的半个世纪时,日本各界的朋友们把《人民中国》杂志视为中日友好的桥梁,支持我们、激励我们、关注我们的成长,并为扩大《人民中国》的读者倾注了辛勤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7.
春去春又回。今年1月,《今日中国》迎来了第45个春天。值此社庆之际,我谨代表全体同仁向所有关心支持过《今日中国》的海内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难忘的厚爱时间回到1950年10月,周恩来总理对宋庆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应当向全世界更多地介绍新中国的情况。他建议宋庆龄以她与各国人民建立友谊的长期经历和丰富经验创办一本对外的刊物。宋庆龄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亲自为这本杂志命名为《中国建设》。这个名称不仅表明这本杂志的宗旨是报道新中国的建设,而且还借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曾经办过一本名为《建设》的刊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创刊号封面俄文杂志《中国》不久前在北京举行了创刊新闻发布暨座谈会后,人们就在期待着这个日子—— 2005年12月21日《中国》在莫斯科举行首发仪式。这标志着一本全新的俄文杂志正式诞生! 伴着莫斯科第一场冬雪的降临, 俄文杂志《中国》试刊号已经随着纷飞的雪花送到了俄罗斯读者手中。刚刚送到读者手中的创刊号更具有它独特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24日,《中国》杂志在北京召开了“《中 国》杂志创刊座谈会”。来自中国外交部、商务部、文 化部、俄罗斯驻华使馆、中俄友协等机构的代表和媒体 记者、读者代表等共计4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 《中国》杂志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管、人 民画报社主办,是一本用俄语出版,向俄罗斯和独联  相似文献   

10.
20年前的5月下旬,对《中国建设》(后易名《今日中国》)杂志的同仁来说是个多么悲伤难忘的日子。5月29日,当全国各族人民痛别20世纪伟大女性宋庆龄时,杂志社的同仁怀着无限的悲痛和崇敬的心情,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出了中外第一本纪念宋庆龄的特刊,向各国读者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本刊的创始者宋庆龄壮丽的革命生涯和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11.
从两点论出发,认识经济资源在对日宣传中的重要性办外宣刊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清醒地了解自己的资源优势所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资源优势也会发生变化。一本外宣刊物,一定要有相对稳定的编辑方针和刊物基本定位。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善于从刊物的基本特点与固有风格出发,有机地结合资源重点的转移,调整选题开发的思路。《人民中国》是对日宣传的老字号,2003年迎来创刊和在日发行50周年。浏览50年来的近600个杂志封面,我们就好像在观察一棵大树的年轮,时代的鲜明特点全都刻在上面。20世纪50年代《人民中国》处在实验和摸索阶段,主要为打破冷战封锁,向日本介绍新中国基本情  相似文献   

12.
杂志《BEST·中国时装》是一本国内最早创办的、向世界传播中国时装信息的英文杂志,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主办,中国时装杂志社编辑出版。自1986年创刊以来,杂志主要介绍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状况,促进中国服装的进出口贸易,为使中国服装走向世界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杂志设有“中国时装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报道》是一本世界语的综合性杂志,她创刊于1950年,在各国世界语者中拥有一批读者。他们从这本刊物中了解中国,并与中国的世界语者建立联系。发展友谊。读者喜爱《中国报道》,称誉她为“最精美的世界语刊物”,这其中有我们摄影记者的功劳,是他们不辞辛劳,用照相机记录下中国优美的风光、多姿多彩的风情、丰富有趣的人民生活,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向读者们展现了中国美好真实的形象。受到了读者的好评。现在我们摄影部的记者以年轻人为主,他  相似文献   

14.
《人民中国》开展通联工作较早,伴随着杂志已有40多年的历史。我是从1993年开始搞通联工作的。卫作之始,社领导跟我谈话,通联工作是《人民中国》这本杂志直接对读者开放的窗口,通联工作即是外事工作,从事通联工作既需要较高的日语水平,也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责任心,听了这番话,我唯一的感  相似文献   

15.
在8月的一个艳阳天,我们如约来到了孙战科老人居住的北京海淀区稻香园。就在我们左顾右盼的时候,孙老已经迈着稳健的步伐来迎接我们了,已近八十高龄的他虽然身材不高,但身体特别硬朗,精神矍铄,举手投足之间都能感觉到一种特殊的英气。 他一生中有40年在《人民中国》杂志做记者,《当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毛泽东》、《民主改革的新起点——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采访记》、《香港回归与一国两制》……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留在外宣史册上。他曾受冤被打为“右派”,在北大荒下放22年,但他心里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却从不动摇。记者通常用一支笔写天下,怛他手里却比别人多了一支画笔,20年来,他手握“双桨”在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之间摆渡着友好交流之船。  相似文献   

16.
自《今日中国》杂志1952年由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办以来,历经44个春秋,从原来仅有英文版发展到现在的英、法、德、西、阿及中文共6个文版,读者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的实践中,《今日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风格,成为我国对外宣传战线上一本有影响的刊物。一、《今日中国》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强对外宣传针对性的过程新中国诞生不久,周恩来总理便向宋庆龄副主席建议,由她创办一本杂志,向国外宣  相似文献   

17.
《对外大传播》2001,(8):23-25
2001年6月ll日至20日,应日本中川美术馆馆长中川建造的邀请,人民中国杂志社社长沈玉、副社长王众一访问了日本,与中川美术馆联合举办了中国绘画展,并在绘画展开幕式结束之后对冈山、大阪、静冈、东京、饭能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作访问。在联合举办画展和工作访问期间,沈玉一行广泛地接触了日本政界、财界、化界、新闻界和日中友好方面人士,积极宣传《人民中国》,扩大了改版后《人民中国》在日本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加深了对日本当前形势的认识,更坚定了做好对日工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在一本日本杂志上看到一组画页“巴黎的脸”,忽然想到,我们《人民中国》经常刊登的不正是北京的脸、上海的脸、大连的脸、深圳的脸乃至整个中国的脸吗?脸面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摄影记  相似文献   

19.
《人民画报》(以下简称《画报》)自1952年开始向国外出版发行英文版《中国画报》后,成为我党对外宣传的刊物之一。就是在“十年动乱”我国仅有20种期刊出版的非常时期,《画报》仍未停刊,至今已出版了580多期,今天仍继续以14个文种向全世界182个国家出版发行,是我国对外发行量最大、涵盖面最广的一本对外宣传期刊,1996年被列为我国对外宣传三个重点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夏天,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跨文化传播论坛”至今余音绕梁,特别是本刊采写的《从审美此岸架设一座通向审智的桥梁——学者余秋雨谈跨文化传播》等文章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上被转载以来,引来各方对跨文化传播关注的目光。本文作者系《人民中国》杂志退休多年的高级记者,现远居加拿大,在网上读到本刊采写的跨文化传播文章,积极回应本刊,提笔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现刊出,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