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经感到档案工作是那么枯燥无味,甚至产生离开档案部门的思想,但是12午后的今天,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我的档案工作。记得我刚到档案局时,看到档案局的同志们不是翻档……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中国档案》迎来了创刊60周年,应该说这是不平凡也不简单的60年。作为她的一个忠实读者、一个老通讯员,我不禁感慨万千。可以说,我从跨进档案大门的那天起,就与《中国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档案工作》引领我步入档案之门1985年初,我随父母从齐鲁大地来到了塞上江南——银川,又从自己熟悉的教育岗位转换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3.
我的笔墨缘     
记得22年前,从学校分配到江西省一个边远的小县城农业局上班,工作两年多的我,还是个懵懂小伙,环境还没完全适应就被调到档案局这个全新的工作岗位。刚来时,对档案局这个陌生的环境很茫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档案的概念非常模糊,以为档案就是指人事档案,保管好就行了,还以为档案部门是个非常清闲的地方。当我翻开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目录的档案资料时,门类繁多的档案里面包含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里面还有那么多学问,档案在那时就深深吸引了我。现在我在兰台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一待就是23个年头,看到许多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同学纷纷调动工作或升任职务的同时,我却一直坚守在这里,并在档案事业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支点,找到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熊伟 《四川档案》2014,(1):16-16
<正>新年后的第一站,我就到档案局,一是来看望大家,我与档案工作有很多渊源,有很特殊的感情;二是了解档案局的班子、队伍和工作情况。今天,先后参观了攀枝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特藏室、查阅利用中心以及杨文仲同志档案资料展厅,听取了星坪同志的全面汇报以及几位局领导的意见和建议。星坪同志到档案局的时间不长,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和热情,工作有起色、有特色,班子有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队伍讲奉献、讲无私,我很感动。在此,我与大家做一个工作交流,讲"四句话":档案局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单位档案工作很重要,无论何时何地档案工作不能丢,档案机构不能撤,档案队伍必须保留。人生价值体现在岗位价值,档案岗位的价值不能用金钱、职务职级和名声来衡量,而是体现在"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独特功能、地位和作用上。攀枝花是个年轻的城市,一些历史  相似文献   

5.
2004年2月,一张调令把他从机关工委调到档案局任局长,他自从1982年调档案局工作,就与档案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他从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单位领导,三进两出档案局,每经历一次岗位轮换,就增加他对档案事业的一份热爱。他想,既然档案事业选择了他,他就应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倾注自己所有的才华和智慧、心血和汗水,去开拓与进取。  相似文献   

6.
1984年我从中江县粮食局办公室兼职档案员的岗位上,被选调到县档案局。二十多年来,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工作中,自己见证了档案在编史修志、工作查考、经济建设、学术研究、宣传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2016年6月,“种豆得瓜”的我从湘潭县法院选调到长沙市档案局工作.对于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审判一线的我来说,档案工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接到岗位通知的那一刻,内心是恐慌的,头脑是昏沉的,困难是明显的.一年来,通过领导们手把手地耐心指导,同事们心贴心地帮助,我逐步在故纸堆里找到了方向,对全局档案业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也深刻领悟到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她是一个基层的公务员,一位人到中年的女性,一名受人尊敬的档案员———她的名字叫陈军。初识陈军,是在2000年7月15日召开的南通市档案工作座谈会上,省档案局领导来调研,作为基层档案人员的代表,美丽端庄的陈军提出了档案工作信息化与办公自动化互动的问题,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然而就在两天之后,从监督指导科传来消息,陈军住院了,她患的是早期乳腺癌。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特别是听说陈军在参加座谈会时,已经知道自己的病情之后,我实在无法将那个气闲若定的她与患病的她联系在一起。后来问到陈军时,她只是轻描淡写…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由县委党史办升调到县档案局馆,之前我对档案工作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曾经为了调查隆昌地下党组织的情况到过许多档案馆,那种查到资料(哪怕是片语只字)的喜悦以及没查到的失望沮丧,至今仍记忆犹新。二十年来,我把满腔的激情和对档案工作的热爱全部投入到了艰苦而朴实无华的工作中,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焕发档案的青春,让沉睡的档案更好地为现实工作服务。曾经,在没备简陋的库房,我们一卷一卷地为档案消毒杀虫,累得腰酸腿痛也毫无怨言;曾经,在大雨磅礴的深夜,担心库房漏雨危及档案而毫不犹豫地从家里冲进电闪雷鸣之中,为了编纂系统翔实的史料,一头扎在浩繁的档案资料中一捞就是几个月……这一切虽然很苦也很累,但却干得积极,干得快乐,干得心安理得,总认为档案工作就必须千方百计干好档案工作,否则就是对“兰台使”的亵渎。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辛勤的耕耘,《档案法》的宣传贯彻日益深入人心,县委政府更加重视档案工作,投入一年比一年增大,机关乡镇档案工作如履春风,上等级的单位越来越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我到档案局工作已四个月时间,是档案战线的一名新兵。今年7月在重庆市档案局和区委、区府的关心支持下,经全局职工共同努力,我馆经重庆市档案局目标管理考核认定,晋升为重庆市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这对我们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在从事档案工作短短的时间里,谈谈我对档案工作初浅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张念 《黑龙江档案》2014,(5):141-141
正2008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黑龙江省档案局,憧憬着五彩缤纷的工作生活,更抱着对"档案"的渴望和好奇,我走进了档案天地,从此,与档案相识,现已工作了6年。在这里,留下我在档案领域中成长的点点滴滴,在这里,留下我无悔的青春和浓浓的档案情缘。回想起自己当初参加公务员考试报考档案局时,只是想让自己有一个风吹不着,雨浇不着的体面工作,想有一个稳定的"铁饭碗"。当我如愿踏入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时,我才发现,想象和现实的落差是如此悬  相似文献   

12.
我是本溪市档案局业务指导处的一名普通档案工作者,18年前被调入到档案局,没想到这一纸调令使我与档案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带着对档案事业的憧憬与渴望,带着对档案工作的执著与追求,在兰台世界里我走过人生的18个春秋寒暑,时至今日,这种挥之不去的档案情结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她叫刘静,是桓仁满族自治县国税局的档案员,在档案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7个春秋.17年来她曾多次被评为本单位和本溪市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还被市档案局、市人事局命名为杰出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正1月20日,全省档案工作会议在广州珠岛宾馆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部署,总结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研究部署2014年工作,推动全省档案工作科学发展,更好地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服务。省档案局(馆)长莫震作报告。会议由省档案局(馆)  相似文献   

15.
《档案管理》2005,(5):F0002-F0002
2005年7月20日,河南省档案局在济源市召开了上半年全省档案局长工作会议,十八个省辖市档案局长,省局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时光荏苒,日月穿梭,我来到天津市南开区档案局工作已经第八个年头了。八年来,档案工作带给了我快乐,伴随着我成长。对档案工作的日渐熟悉和对档案事业的不断理解也使我真正爱上了档案事业。初识档案工作还是2006年初春,那时的我还只是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档案工作是刚毕业不久我的第二份工作。报到之初,我在南开区档案局业务指导科负责科室内勤和一些最简单的档案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全市各基层单位的努力下,沈阳市档案人员持证上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两年来,全市上下已举办档案人员岗位资格培训班63期,有6300余人参加了岗位资格培训并取得了岗位资格证书.其中,有189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中,有11个单位在市档案局的指导下,举办了岗位资格培训班,134个单位276人参加了沈阳市档案局举办的岗位资格培训班,档案人员持证上岗率迭76%  相似文献   

18.
我的办公桌     
《兰台世界》2014,(Z4):33-34
<正>经过四年的寒窗苦读,1982年我终于大学毕业,分配到辽宁省档案局。我能分到档案局,还有个插曲。大三的时候辽宁大学与辽宁省档案局签约开设了我省的首个档案专业班,是从历史专业中选出38名学生改学档案专业组成的。这是我省自己培养的首届大学本科档案专业毕业生。毕业时历史系从中选三人留校任教,为补足双方当时签约人数,就又从历史专业毕业生中选出3人,我就是其中之一,因而有幸进入"统分",被分配到省档案局。不然像我这样的条件——从工作单位考入大学、  相似文献   

19.
韩雪 《兰台内外》2006,(5):51-52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一晃儿,王玉梅在吉林市昌邑区档案局局长的位置上已经奋斗了12载。12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12年,人生旅途上厚重的年华。12年里,她把满腔热情化作不竭的动力,辛勤耕耘在兰台这块土地上;12年里,她带领昌邑档案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拼搏进取,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业绩。她情系兰台12载,无怨无悔。岗位变了,工作环境变了,接触的人也变了。但,她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没有变,她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工作作风没有变,她锐意进取、争先创优的劲头没有变——1994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组织部领导与王玉梅谈话,因工作需要调她到档案局任局…  相似文献   

20.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叫杨君辉,是临澧县档案局业务股长。我是上世纪80年代村里出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分配到常德市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当上了厂里的技术骨干。1995年初,为了照顾家庭,调回临澧县档案局工作。一晃眼,我已经在档案工作岗位上度过了21个春秋。报到那天,一位老局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杨啊,你是档案局调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档案事业希望就寄托在你们年轻人身上!”他带我参观了档案库房,边走边说:“这里保管的都是临澧的历史、临澧的宝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