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目前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相似文献   

2.
纵观数学教学,复习课存在以下认识上的误区。1.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复习课是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  相似文献   

3.
对于如何上好物理中考的一轮复习课,一线老师们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老师采取"点线式",即复习一个知识点,紧接着选讲一两个例题,再做几个反馈练习,然后进入下一个知识点.有的老师采用"模块式",即将一节课划分为三个模块,知识点复习模块,例题讲解模块,反馈练习模块.教学实践中我曾经反复尝试过以上两种方法,虽然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但总好像是在炒冷饭.  相似文献   

4.
语文单元目标教学模式的基本课型之一——单元复习总结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却不易操作。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试用了“五环节目标控制单元复习总结课”这样一种课型,取得较好效果,其基本环节是:回顾目标→贯通目标→依标练习→重点测标→矫正达标。实行这一课型90%以上学生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6月高考落幕,我区数学取得了较好成绩.就取得的成绩而言,笔者觉得复习时搞好练习讲评非常关键.练习讲评课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练习,其讲评过程是教师根据练习反馈的信息,重新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完善知识,提高能力,"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思维深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把平时相对独立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梳理、归纳等办法,引导学生相互联系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再发现并把握其规律性.练习是数学复习课中的主要活动之一.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设计对比式练习,体现针对性;设计阶梯状练习,体现层次性;设计开放性练习,体现探究性;设计生活化练习,体现实践性等四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练习设计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一、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现在的计算教学几乎不见了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取而代之的是——情境创设。目前大多计算教学的一般教学流程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算法→反馈交流算法→自主选择算法。为此,许多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开始,就是到“逛商场”结束。现在的计算教学,很难再看到过去常见的复习铺垫了。难道,情境创设和复习铺垫真的是水火不相容吗?情境创设和复习铺垫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如何上好物理中考的一轮复习课,一线老师们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老师采取"点线式",即复习一个知识点,紧接着选讲一两个例题,再做几个反馈练习,然后进入下一个知识点.有的老师采用"模块式",即将一节课划分为三个模块,知识点复习模块,例题讲解模块,反馈练习模块.教学实践中我曾经反复尝试过以上两种方法,虽然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但总好像是在炒冷饭.首先,由于我们总担心这个要考,那个也要考,所以上课时面面俱到,使得课堂教学反而没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一直担任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到六年级下学期,有将近一半的教学内容是复习和整理."复习课难上",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有的教师"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有的教师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前段时间,我市分两次举行了毕业班复习课展示活动,我有幸参与上课和听课,感触颇多.复习课,要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教师不应该让情趣缺席.  相似文献   

10.
李民 《考试周刊》2011,(24):197-197
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效率一直是广大化学教师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复习课的知识梳理、教学设计和反馈练习三个方面例述了进行有效复习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课型有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其中练习课约占总课时数的55%,所以提高练习课的教学效率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课的重要性在教师心中应该是很清楚的,但为什么一直以来许多老师对练习课的教学感到困惑,谈起它的设计就没有一定的章法呢?分析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练习课的教学内容不像新授课那样清晰而充实,练习课的教学流程又不像复习课那样在明确的梳理中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6,(20):70-71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支持,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初中生物学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课前预热→搭建支架→建立体系→及时反馈的支架式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3.
"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课是学校组织学生复习的重要形式.复习课效果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复习课的本身,也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甚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复习课的重要性广大教师早已有足够的认识,但多年来教师对复习课操作往往无所适从.表现为:一是,把复习的过程简单等同于已学知识内容的重复再现过程,机械的重抄、重写、重背、重训练、重练习是复习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已有思维方式和水平的重复操练,缺乏挑战性.由于形式与内容的单一,复习课上教师表现的很轻松.只简单规定哪部分内容学生再抄一抄,哪些课文再背一背,或者发几份现成的练习卷让学生做一做,复习课甚至可以不备课,不用研讨,无法听课,似乎等同于教师的作业布置课.  相似文献   

14.
练习讲评课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练习,其讲评过程是教师根据练习反馈的信息,重新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完善知识,提高能力,“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思维深化过程,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练习,精心设计并上好讲评课,对于促进学生落实双基,培养能力,搞好高三数学复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中考英语复习课一般都采用"三步复习法",即第一阶段梳理课本知识,第二阶段专项练习,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在第一阶段的中考复习中,传统的复习课往往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的:单词、短语检查默写→语法知识讲解→学生整理记录,练习巩固。  相似文献   

16.
总复习是对整个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旨在巩固、加深、拓宽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积累知识,发展思维。科学地复习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们的复习课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顺着课本走一遍,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往往收效甚微。由于小学毕业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再加上进入总复习阶段后,学生数学学习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这样往往会使教师、学生在复习时陷入种种误区,若不克服,将会严重影响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接轨的今天,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对小学生素质的培养,又要教会他们如何面对考试.因为学生的素质高低也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够得以体现. 通过本人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及目前的教育现状体会到在当今的小学复习课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大误区: 一、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 教师课前盲目地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做的每一道题都作为教学目标,有的学生觉得复习课没多大意思、都是学过的内容.所以,在教师引导他们复习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教师也认为要让学生记得牢固也就只有多做题,多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之外还是练习."确实如此,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它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模式,无论是"拉网式",还是"串珠式",其形式皆为集中讲授几个知识要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3,(67):73-75
<正>一、教学设计说明《图形的相似》是初三一轮复习第五章一节课的内容,安排在"图形的变换"之后的一节课。图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在几何学习上用处很广,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本节课知识点较多。传统的复习模式通常有两种:1.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再安排相应的例题和练习。2.从纠错范例入手来复习数学知识点,再安排例题与随堂练习。这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比较稳妥地复习知识点、讲解例题和练习巩固,其不足之处是在课堂上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往往是被老师牵引着进行回忆、巩固和练习,过于被动。为了让初三复习课突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复习课于学生,本节课在设计时重点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课型的练习应突出不同的重点。新授课的练习设计要突出启发思维、激发兴趣、指点思路,练习课的练习设计要力求实、活、新,复习课的练习要注重梳理知识、查缺补漏。同时,课堂练习的设计还要注重练习的层次与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