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著名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后传》,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然而巴塞尔姆这部小说无论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还是主题上,都彻底颠覆了人们熟知的格林童话故事。文中大量的后现代写作技巧尤其是戏仿的运用,对格林童话故事进行了挑战、否定与颠覆,使之成为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经典之作。研究《白雪公主后传》中的戏仿手法,可以窥见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独特的颠覆魅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余华和莫言作品中的戏仿手法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先锋作家选择戏仿的原因和文学史背景。在后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文化里,戏仿是消解颠覆传统和经典的艺术游戏。中国的先锋作家们使用它进行创新的文学艺术实验、探求新的小说叙述方式。戏仿手法的运用反映出作家们在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变化,求新求变的文学追求,以及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作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戏仿是一种最具意图性的文学手法,它贯穿于整个中西方的文学发展史中,从寄生性文学到后现代主义时期文学的主流地位,戏仿在文学的发展史上起起伏伏,中西方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虽然如此,但戏仿被后现代主义作家广泛运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主要从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与发展和戏仿策略入手,并以具体事例探究后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戏仿现象,希望给我国学术界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戏仿现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后现代主义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之一《玻璃山》对同名北欧童话进行戏仿,通过对传统文本的颠覆来颠覆长期以来人类所持有的自然观,全面揭示了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并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文章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解读,揭示其中蕴涵的生态意识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对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批判与颠覆,巴塞尔姆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后传》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作品。本文试图从作品中人物的戏仿、拼帖式的结构以及游戏式的语言三个显著的元小说特点进行分析,使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小说中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的运用以及小说所揭示的现代社会的反童话本质。  相似文献   

6.
伊什梅尔·里德不仅是美国最优秀的讽刺大师之一,而且是一位狂放、自负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提倡一种融合、开放的多元文化主义,关注被白人主流文化边缘化的非裔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挑战占统治地位的白人文化。他在小说中通过戏仿颠覆了传统小说的体裁,体现了后现代文学作品的典型特征。本文以伊什梅尔·里德的作品为例探讨西方小说传统的戏仿性改写。里德在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戏仿艺术既质疑文学再现形式,又高度关注与边缘文化、特别是非裔群体密切相关的历史、政治、文化等问题,丰富了小说创作的内涵。对里德小说戏仿艺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析戏仿艺术在后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一位重要的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他运用戏仿、反讽和拼贴画等手段,在语言上大胆地进行试验,在创作艺术上有意识地创新,从各个侧面嘲讽了当代西方社会。本文以他的短篇小说《玻璃山》为标本,通过分析其写作特点,即反传统的文字编排、重复、堆砌和拼贴等手法的使用,对传统文本的颠覆以及虚实结合的构思,来说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观点:现实不可表现,文学文本只是一种纯粹的虚构。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初,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的时候并不是在有意识地在进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但是在《尤利西斯》中却不难发现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特征:戏仿、拼贴、碎片、宏大叙事的解构等等。《尤利西斯》中的语言游戏和实验,以及对文学传统和规范的颠覆,都超越了现代主义的范畴,而更具备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初,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的时候并不是在有意识地在进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但是在《尤利西斯》中却不难发现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特征:戏仿、拼贴、碎片、宏大叙事的解构等等。《尤利西斯》中的语言游戏和实验,以及对文学传统和规范的颠覆,都超越了现代主义的范畴,而更具备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但"后现代语境"的基本倾向却是普遍存在着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对旧作的一种再创造,以表达不同、甚至是全新的价值观。作为网络文学较早的开拓者,《悟空传》对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进行戏仿,它对传统经典的解构表现在对人物形象、叙事手法与故事主题的颠覆。  相似文献   

11.
It is convinced that culture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trending topics people revel in talking with great gusto.American culture is no exception,which de facto can attribute the "vogue" to its unique cultural pluralism.Being a multinational country,American culture changes over time.It is firstly recognized as the "melting pot"Nevertheless,it pales in the shadow of time.In 1970 s,the "salad bowl" statement seems to be a more vivid surrogate of American culture.Until 1990 s," tapestry culture"gains its popularity.The paper centers on exploring three changes of American culture so as to acquaint learners wit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culture.  相似文献   

12.
Theodore Dreiser is now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re-eminent American realistic novelists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an anatomist of the American Dream.In his great work An American Tragedy,Dreis- er exposes and criticizes mercilessly the corruption and black side of American society.The disillusionment of the American Dream is an important theme of the fiction.This paper illustrates "An American Tragedy" is the re- flection of disillusionment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tragedy of a mortal,the tragedy of American society,and the tragedy of the American Dream.  相似文献   

13.
"美国梦"的追寻与幻灭——安德森的《鸡蛋》主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梦”的幻灭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主题。舍伍德.安德森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鸡蛋》就是深刻地表现这一主题的力作。小说以诙谐的笔调,通过一个孩子的不懂事的眼光向人们展示了美国中西部一个普通家庭的既悲惨又滑稽的处境,从而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妄及其对年轻一代的毒害。  相似文献   

14.
“美国梦”的幻灭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主题。舍伍德.安德森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鸡蛋》就是深刻地表现这一主题的力作。小说以诙谐的笔调,通过一个孩子的不懂事的眼光向人们展示了美国中西部一个普通家庭的既悲惨又滑稽的处境,从而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妄及其对年轻一代的毒害。  相似文献   

15.
牛仔是美国的代名词,"牛仔精神"被称为美国精神,就连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也被为牛仔政策.从牛仔一词探源入手,纵观美国历史,认为牛仔的表象是男人气概,而实质上,美国牛仔的外衣下包藏着野性和血腥的美国精神.由此也不难理解现在的"牛仔政策"了.  相似文献   

16.
60年代是美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代,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思想家,克拉克.克尔在其《大学的功用》一书中系统集中地阐述了他的关于美国现代大学的思想。这对美国60年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也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本文试图在评价《大学的功用》的同时,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华裔美国作家“四人帮”之一的任璧莲以其早期代表作《典型美国人》响誉美国文坛。小说以其极具反讽意味的标题,诙谐的笔调,以及对“熔炉”语境中“典型美国人”的质疑和颠覆,开辟一片少数族裔文学的新天地。任璧莲极具后现代性的文化认同观使其作品和“身份困惑”主题有别于其他华裔作家。其作品反映的文化认同的“杂和性”和“流变性”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布朗和吉尔曼的“权势”和“同等”理论角度讨论美国英语和当代汉语称谓在第二人称代词和社会称谓上的差异。汉语的称谓系统也遵循“权势”和“同等”原则,“权势”比“同等”的分量重,“权势”中地位和年龄都不可跨越。美语中“同等”已逐渐成为替代“权势”的主要因素,“权势”因素中地位比年龄更重要。与美语的社会称谓相比,汉语的社会称谓特点是借用亲属称谓,缺乏通用称谓。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外交理念中的使命感受到殖民地时期清教传统与美国立国之初各种政治信条的双重影响。使命感意识对美国外交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山巅之城"模式影响下的孤立主义;其二,输出"美国信条"模式影响下的干涉主义。在美国的外交实践中,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美国梦不仅是美国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贯穿美国文学的经久不衰的话题。富兰克林是美国文学史上追求美国梦的最成功而杰出的典范。盖茨比是富兰克林的狂热仰慕者(fan),但他对美国梦的追求以残酷的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