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是爱的产物,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真诚热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根基,是教师取得成功的法宝,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真挚的爱会激发他们情感的涟漪,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以至渐渐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高中华 《贵州教育》2007,(20):17-18
马卡连柯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对激发学生开拓上进,追求真理具有重大意义.师爱,乃育人之本,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火热而真挚的爱心,就不能当好一名真正的教师.教师唯有爱,才会像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3.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平等的、尊重的、信任的、有度的,同时也是宽容的、深情的。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关爱学生是教师这份职业的一种象征,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说是天底下最无私、最真挚的爱。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的辛勤付出,我们的爱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理解呢?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觉得很多情况下是我们还缺乏一种意识和能力,即我们没有努力让学生"感受到"!  相似文献   

5.
关爱学生是教师这份职业的一种象征,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说是天底下最无私、最真挚的爱。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的辛勤付出,我们的爱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理解呢?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觉得很多情况下是我们还缺乏一种意识和能力,即我们没有努力让学生“感受到”!  相似文献   

6.
师爱也称教育之爱,一般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自觉的、纯洁而真挚的、普遍而持久的爱,我认为热爱学生乃为师之本。一、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苏彩芬 《考试周刊》2011,(57):219-220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变的基调:爱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人们共同向往的完全一样的心灵沐浴。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会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雕琢他们的灵魂。”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哪怕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教师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袒露自己的胸怀,用宽容、认同、信任去激励每一个学生,用最真挚的爱去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没有惊天动地的气魄,只有润物细无声的永恒.既不是"棍棒",也不是"迁就",而是"春风化雨的滋润".师爱是神圣的,教师真挚的爱,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教师在教育这方净土上,不追求轰轰烈烈的伪善,立足于平平淡淡的真诚."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9.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一颗爱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温暖,才能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才能把学生塑造、培育成四有新人。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认为:教师必须热爱、信任、尊重学生,让每一个  相似文献   

10.
马秋霞 《河南教育》2009,(7):101-101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积极活动的过程。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而且也是一种很亲密的人际关系。教师只有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才能在思想感情上使学生产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奉献真挚的爱。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耐心。  相似文献   

11.
正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爱学生。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和充满希望的爱,就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教师要以真诚的爱去感化学生,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尤其是后进生,听到的大多是批评、责备、嘲笑。因此,他们常常主观的认为教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故而产生自卑心理,这就更需要教师用真诚的爱去感化他们,多给他们一点阳光雨露,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孟华 《甘肃教育》2008,(23):15-15
教师只有把生命之火、赤诚的心、真挚的爱全部献给学生,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用自己赤诚的心赢得学生的心,用自己真挚的爱换取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爱,这才是真正的教师。——题记  相似文献   

13.
教学需要知识,教改需要智慧,教育需要艺术。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因此,教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学生。真爱如水,在对待特殊类型的学生时,把真挚的爱化作如水的柔情——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夏丐尊先生曾指出:“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热爱学生不仅是师德具体表现,也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位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有过硬的学术知识,还要有更过硬的道德修养,因为你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之中也教给了他们做人的态度,传达着某种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诲.马克思有句名言:“用爱来交换爱.”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信任感,从而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爱的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相似文献   

15.
教育,就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射进学生的心灵。可见,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的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正在健康成长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有了老师这种爱的力量,就能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许多实践证明: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但教师对学生的爱,掺不得半点私心杂念,要爱得纯洁无私,没有界限,没有等级,一视同仁,要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而教师批评的语言对批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让批评的语言既充满教育智慧,又体现人文关怀。一、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批评的语言一定要言之有情、言之有爱,像春雨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听后能从中体会到教师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7.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其他教育因素和力量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既能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又能满足学生被理解的需要,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爱,是对学生进行一切教育的开始,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数的事实证明:在爱的教育中,师爱是一把能打开学生心灵的万能钥匙,是实施成功教育的基础.只有真挚的师爱,才能冰释学生心底积沉的自卑;才能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才能树立学生不轻言失败的信心和信念;才能促进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走向成才.  相似文献   

19.
爱是人类感情的升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把自己全部的爱倾献给学生,才能对学生循循善诱,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尊重是一种爱,是一种信任,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对学生付出真挚深厚的爱,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俗话说:“自尊之心,人皆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