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证责任倒置是对举证责任分担一般原则的例外和必要补充。在民事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是与民事实体法规定的无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相适应的,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立法思想的必要体现。举证责任倒置,主要考虑举证的难易和是否有利于实现实体法的立法宗旨。举证责任倒置仅仅适用于几种特殊的侵权案件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应当在医疗纠纷案件,共同危险致人损害侵权案件中实行举证责任。本文论述了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必要性和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的缺憾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能提高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从一件典型的专利权无效宣告案例探讨当事人自认、公证书效力、无效宣告请求审查适用证明标准和举证责任分配等问题在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案件的审查过程中,对使用公开所涉及的公证书、证人证言、合同、发票等证据的认定以及案件审查过程中当事人自认的效力往往是争议的焦点,也是裁决的难点。本文通过介绍一件笔者在审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较为典型的案例,对该案涉及的有关证据认定、证明标准和举证责任分配等问题进行一些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姚丹 《今日科苑》2008,(11):142
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当事人诉讼胜败的关键所在。举证责任是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应当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保障了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医师,2002年4月1日起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将医疗事故的举证责任归给了医院。那么在医疗事故的民事诉讼中,医院与患是否处于平等地位,这是否违反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医院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合法权益呢?  相似文献   

5.
韩向海 《今日科苑》2009,(11):182-182
民事诉讼证明,是指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依照法律规定运用证据确定案件事实与权利义务归属的诉讼活动。如果以不同的诉讼构成阶段来划分,包括审前准备程序中的证明与开庭审理中的证明。证据固定是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证明活动的关键部分,也是民事诉讼准备程序中证明的结果,对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和诉讼目的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向海 《金秋科苑》2009,(11):182-182
民事诉讼证明,是指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依照法律规定运用证据确定案件事实与权利义务归属的诉讼活动。如果以不同的诉讼构成阶段来划分,包括审前准备程序中的证明与开庭审理中的证明。证据固定是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证明活动的关键部分,也是民事诉讼准备程序中证明的结果,对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和诉讼目的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活动中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较为复杂,一般规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和特殊情况下的举证责任倒置,但在没有法律和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又无法确认举证责任承担的情形下,由法官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的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这称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8.
在专利授权、确权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证据的认定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它涉及到案件审理当中的程序性规则,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专利授权、确权案件中电子证据、域外证据的认定以及新证据的採信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专利无效程序中常常会遇到关于现有技术的证明问题,其中使用公开的证明需要达到何种标准是经常遇到且容易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从一件专利无效宣告请求案件出发,分析了专利无效程序中适用的使用公开的证明标准,并结合案件情况探讨了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提出某些情况下举证责任可以倒置以厘清案件事实,有助于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相似文献   

10.
王振亮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150+112-150,112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与普通程序并列而存的独立的一种一审程序,体现了诉讼程序的经济原则和我国民事诉讼的两便精神,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简易程序适用标准不明确,以及简易程序本身疏漏颇多的问题。必须明确简易程序只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法庭审理一审民事诉讼案件,还要对简易程序的本身进行完善,以实现其制度设计的本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各种案件的侦破难度正在提升,法律程序愈加健全,一切要靠证据说话。而证据的质量水平决定了案件侦破的效率,目前在采集证据过程中,针对现场遗留的"蛛丝马迹",通过研究其痕迹特征和背后透露出的作用意义来获取高质量的证据,能够极大的提高公安机关查案进而破案的速度,通过针对遗留的作案痕迹进行检验,运用相关技术开展证据的提取大大有利于案件的快速侦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反垄断法》第50条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即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民事诉讼为《反垄断法》的实施方式。我国民众对《反垄断法》的民事诉讼寄于厚望,在《反垄断法》实施当日,便有数起案件诉诸法院。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初期,原告资格是一值得研究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必须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13.
三、关于技术合同纠纷案由的确定 14.当事人将技术合同和经济合同的内容合订为一个合同,或者将不同类型的技术合同内容合订在一个合同中的,应当根据当事人争议的权利义务的内容,确定案件的性质和案由,适用相应的法律、法规。 15.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名称与合同中权利义务关系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合同中约  相似文献   

14.
纪玉来 《百科知识》2021,(24):31-32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疑难案件的增多,为了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查明案件的事实,测谎结论愈来愈多地运用到案件中帮助法官形成对案件事实的内心确信.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尚未对测谎结论做出任何规定,导致立法与司法的不统一.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各个法院对待测谎结论的态度不统一,实践中运用测谎程序不规范,无法明确测谎结论效力.笔者认为在我国构建测谎结论制度刻不容缓,应从立法上将其纳入到民事证据种类之中,使其在司法实践中具备法定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5.
赵讯蔷 《今日科苑》2009,(24):152-152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关系公正与效率司法改革价值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证据制度。本文从举证责任的概念、特征、举证期限、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6.
赵讯蔷 《金秋科苑》2009,(24):152-152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关系公正与效率司法改革价值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证据制度。本文从举证责任的概念、特征、举证期限、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7.
杨涛 《大众科技》2004,(12):37-38
证据在法律诉讼案件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的出现对证据的取得、确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即从计算机证据出发,探讨电子证据在我国法律体系的认定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虽具有许多诉讼价值实现的便利性和法律技术上的科学性,但其内在的冲突和案件范围的局限性,使其实现正义和效率的程度大打折扣。本文正确理解和界定附带民事诉讼范围,不仅有助于司法统一和司法权威,也是探讨附带民事诉讼其他问题的基础这一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是在民事诉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固然有很多相同点,然而行政诉讼也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就举证责任而言,从原告举证责任和被告举证责任两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以揭示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朱奕 《科教文汇》2007,(8S):116-116
行政诉讼是在民事诉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固然有很多相同点,然而行政诉讼也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就举证责任而言,从原告举证责任和被告举证责任两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以揭示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