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英语形容词在句子中既能充当名词修饰语,又能充当主语补语和宾语补语。形容词作名词 修饰语的位置非常灵活,它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同样两个词,放置的位置不同,意思就不同。  相似文献   

2.
英语形容词在句子中既能充当名词修饰语,又能充当主语补语和宾语补语。形容词作名词修饰语的位置非常灵活,它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同样两个词,放置的位置不同,意思就不同。  相似文献   

3.
山西方言程度极限补语与普通话相比,具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常规型、重叠型、"形补同词"型。常规型主要分布在山西晋语区,重叠型主要分布在汾河片,"形补同词"型各区皆有。山西方言中极性程度补语的分布自东向西呈递增趋势,这与山西的地形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V得C"格式在一定条件下会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可能补语,也可以理解为情态补语。但是并不是每一个"V得C"格式都有两种语义,它产生歧义是有条件的,一般和"V得C"格式的动词和补语的语义特征有关。首先,歧义格式"V得C"和它的动词有关,充当中心语的动词必须是自主动词。其次,"V得C"格式的补语对它形成歧义与否也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其一,其补语必须是形容词,而不能是动词或短语;其二,作补语的形容词必须符合说话人愿望。其三,补语形容词必须是性质形容词,而不能是状态形容词。其四,补语的形容词必须是非述人形容词,而不能是述人形容词。  相似文献   

5.
"到"用在动词后充当结果补语是为了满足[+完成][+终止][+有结果]的语义需求。其中,[+有结果]是"到"充当结果补语时最本质的语义特征,也是使用"到"的充分条件,该特征包含经过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不经努力而获得、涉及或接触到某事物三种内涵。这些内涵的不同在于施动者在结果的获得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到"与不同类别的动词组合所表示的结果义的具体内涵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动(形)+死+……”的结构语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的“动(形)+死+……”这一结构形式中,“死”可以表示三种意思:①表示死亡。②表示不活动,不可改移,丧失作用等。③表示达到极点。这三种不同意义的“死”以同样的形式构成了结果补语和程度补语。面对同样的结构形式如何判定“死”的意义及其充当的补语的类型,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从语义、句式变化和时态变化三个方面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死”的词性。  相似文献   

7.
"很"、"极"、"甚"三词在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对VP选择的不对称;充当程度补语的不对称性;有"不很/甚 形"、无"不极 形"、构成双音词的情况不对称等几个方面."很"、"极"、"甚"三词作为程度副词呈现了明显的共性与个性.对不对称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语法差异的揭示和汉语类型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谢氏花 《文教资料》2014,(36):163-165
本文就从结构和意义两个角度对结果补语进行对比,文章发现汉语的结果补语和越南语的结果补语有同有异。汉、越结果补语具有共同的结构形式,充当结果补语成分都是谓词性结构,而充当述语的主要是动词,不同点是:在结构上,汉语的结果补语连接很紧,而越南语的结构关系很松散。在语义上,汉越结果补语都能表达程度意义,而越南语结果补语的程度意义只是结果补语的一种引申用法,或者程度色彩是附加在结果意义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义、语法和语用的角度辨析了"一塌糊涂"和"昏天黑地"这两个词在作程度补语时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述补结构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短语结构类型,具有很强的表义功能。根据补语的语义类别分类可分为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可能、程度等类型。在一般的情况下,补语大都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来充当,但在表状态的述补结构中,补语还可以由名词性的词语来充当。本文根据名词性状态补语的不同构成类型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固化式述程结构”在句法、语义上都不同于其他述程结构,其内部也有差异性。它区别于同形结构的标准是述语能受程度词语修饰、补语必须是光杆形式;这类述程结构是动补结构的句法语义变体;能进入该格式的述语必须是可量化的,补语源式必须具有“大力度”的细节义。  相似文献   

12.
AB式拟声词及其重叠形式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式拟声词中叠韵词较多,第二个音节声母为“1”的也较多,后者可能与古代汉语的复辅音有关。这类词通过不同的方式时现实世界的声音进行模拟。AB式及其不同重叠形式的拟声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这类词作状语时,在组配方面受到拟声词形式和VP组成成分的双重限制。这类拟声词后加“地”与否表现出不同的语法意义。是否加“地”与拟声词的形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杀”、“煞”与“死”都可以用在动词性词语后表极性程度义,三者所在结构“V~”在句法、语义、语用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也存在着不少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句法分布、带宾情况以及语体的差异。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来分析三者的差别,并试图从三者历时发展变化的分析中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4.
协同副词"一起"、"一齐"语义选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副词“一起”、“一齐”是一对意义相近极易混淆的词,不过协同副词“一起”、“一齐”在语义选择上,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在单数复数、有指定指方面,“一起”、“一齐”都要求所指NP是复数,必须定指;在个体整体、时点时段方面“一起”倾向表整体,可以与表时点时段的时间词连用,而“一齐”倾向表个体,只能与表时点的时间词连用。  相似文献   

15.
“比较”、「比较的」分别是汉语和日语中的程度副词,其功能是对程度加以比较。在比较事物时,以是否依据客观标准、主观标准,着眼于性质、状态的比较这方面,二者是完全相同的。在负面评价方面,“比较”和「比较的」的修饰范围不同,“比较”虽有一定的限度,但范围比「比较的」要大,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在程度和模糊量词方面,“比较”、「比较的」是允许和数量词共用的。在否定命题方面,“比较”多修饰形容词,但多修饰肯定形式,不太修饰否定形式;「比较的」除了肯定命题以外也可以参与否定命题,以比较肯定性程度和否定性程度。  相似文献   

16.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就是前后词语互相呼应和补充的修辞方法。“互文”现象是有规律可寻的,研究对应词语在意义上的特殊关系,能找出其中的对应规律。“互文”有三条规律:一是互训,二是互训,三是互推。  相似文献   

17.
黎锦熙语法体系中所用的一些曾经沉寂的术语,近年来又重现于学术著作,并具有其他术语难以替代的作用。"补足语"在当代语言学中作为一个重要术语指包括宾语在内的一类重要句法成分,与黎氏语法中的补足语有相通之处。而汉语语法现有的"补语"虽然英译相同,却不是一个通用的语法概念,无法代替补足语的作用。名词的"位"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中间层次,近于"论元"这类当代语言学的中间层次术语,对刻画语法规则富有作用,不是所谓的多余层次。"代名词"、"指示形容词"等术语带有明确词类属性,比含义笼统的代词更便于用来阐述语法规则。这些黎氏术语比一些汉语特色的后起术语更适合进行跨语言对比和语言共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词汇化产生新词和新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由于“无”和“所谓”长期结合使用,到现代凝固成了一个整体,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谓词性表达功能,既可独立成句,也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等;在语义上,其主观态度“义”明显加强,语义指向根据“无所谓”在句中充当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语用价值上看,“无所谓”的词汇化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并且词汇化后的“无所谓”经常位于句尾作为信息中心,能够充分表达出说话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