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子女。我接触的一些农民工子女,却无法正常入学。部分农民工子弟学校也运转困难。1亿多人的农民工队伍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工子女理应和城市孩子一样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素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将来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2013,(7):17-18
当前,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63亿人,在他们背后有着另一个庞大的群体——7000多万名农民工子女。在今年的两会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全国人大代表易凤娇说,农民工到城市打工,为的就是让子女能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如果子女上学问题不解决,我们无法安心工作。"一句话,道出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2004年3月25日报道,财政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收费。明确指出,今后在城市中、小学就学的农民工子女,负担的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取消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让他们的子女在受教育方面和城市里的孩子享有平等的权利,这是所有进城务工的人企盼已久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随迁子女,一个"特殊"的城市生活群体,身在城市,心在乡村。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随父辈被动迁徙到城市,成为城市中一个独特的受教育群体。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境遇,牵动着城市的心脏。虽然流入地城市努力张开怀抱接纳这些孩子,但与逐年增长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以流入地为主,多举措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让他们早日全面享受同城待遇,成为地方两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民工子女已能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就近入学,享受到了同等的发展机会.但由于环境的改变、文化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等,农民工孩子仍存在着诸多的心理不适应.我们应帮助他们早日从心理上真正融入城市的学习和生活.这需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实现学校、家庭、社区和谐、协同对他们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孩子也承受着来自城市的排斥和歧视。只有改善对农民工及其子女起限制和排斥作用的政策和制度,改善他们的个体素质,才能改变市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排斥态度和意识,也才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进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的目的。改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应当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其一,改革对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显失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其二,提高和改善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个体素质;其三,提高社会认同,消除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的隔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在城市学校生活中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相较于城市孩子所使用的标准语系统,农民工子女在语音、语汇和语法方面呈现出诸多地域方言特征。由于作为一种象征性权力的语言建构了标准语系统和方言系统之间权势地位的巨大差异,从而造成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基于此,从多语共处的语言生态学角度出发,提出实现教育过程平等的路径:树立语言文化平等的意识,树立“母言”濒危的文化意识,以及创设平等共处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大侣小学处于城乡结合地区,地处环境复杂,社区文化氛围淡薄,学生生源构成十分复杂,有大部分来自外地的学生,他们如候鸟般从自己落后的家乡迁徙到这座相对繁华的城市中,是生活在我们这个特殊环境中的一群"小小鸟",他们是一群需要关爱的孩子,希望得到家庭和学校在生活和心灵上的关爱。一、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特点这些外来建设者的子女,既有同龄人的共性,又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他们一般具有下列特殊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变命运。统计显示,中国现有流动人口约1.2亿,其中多为农民工,他们的学龄子女高达700万人。外来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理应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座谈交流,对480名浙西南农民工子女进行了调查,探讨了浙西南农民工子女城市生活技能培养的状况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是农民工子女城市生活技能薄弱,主要表现在自理、自学、自护、自律、自强五种技能偏低;二是不同民族、生源地、年级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技能培养中有着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专业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技能培养中没有显著差异;三是在影响生活技能培养的因素中,学校环境、教师、家长、社会及技能教育背景对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技能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子女是城市里“流动的花朵”,他们进城后一般会“水土不服”。让他们尽陕地适应城市的生存土壤,和城市孩子共同幸福成长,是城市学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襄樊市晨光小学紧扣时代脉搏,通过开展襄樊市“十一五”课题《小学农民工子女心理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其案例研究》,积极探索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进城,在城市生活和接受教育,但由于农民工子女三种类型的家庭文化资本均较为薄弱,严重影响了其良好习惯的养成。本文试图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进行相关分析,希望找出阻碍农民工子女养成良好习惯的家庭因素,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和提高收入,许多农民工选择走向城市,成为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劳动力。然而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产生了子女教育问题,这个社会问题也日渐凸显。本文主要分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对策。随着农民工工作的不断稳定以及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他们将孩子带入城市一起生活,以便更加方便地照顾子女以及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这已  相似文献   

14.
让农民工孩子有尊严地分享改革成果《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22日报道,据对农民工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58.4%的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等的上学待遇;有34.4%的人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有13.6%的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收费高、没有城市户  相似文献   

15.
朱永杰 《云南教育》2010,(18):20-20
开学了,我们的课桌在哪里?9月12日《人民日报》对2亿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进行了报道,他们为城市付出辛勤汗水,他们的子女却要为上学发愁,是来城里,还是回农村?大约1400万农民工子女备受煎熬。  相似文献   

16.
《下一代》2007,(11)
我有一个理想,我希望我将来能成为一名校长,像我们的马校长一样,关爱那些贫穷家庭的孩子,并把他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材。砂山四校是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我们这些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农村,生活相对贫困。是马校长带领老师四处奔走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我们这些农民工子女。校长和老师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使我们这些孩子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制度空间的解冻,在中国城市形成了一类独特的弱势群体——进城农民工子女。他们的教育与心理成了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关注的焦点,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成了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文章通过探讨社会支持系统中的政府支持、群体支持、个体支持几方面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得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迁徙到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他们的学习尤其值得重视。除了要关注这些孩子有没有学上,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学得怎么样,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学习困难,应该如何学习以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会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关注和研究农民工子女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对促进其学习适应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自主学习习惯的现状及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旨在提高农民共子女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孙杰 《辽宁教育》2007,(1):24-25
在我们身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单亲生、贫困生(农民工子女)多了起来。家庭的压力、生活的重荷过早地困扰了他们。如何使这个群体的孩子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幸福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应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曾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家庭式迁徙模式的形成,越来越多农民工选择带着孩子来到城市生活。但这些随迁子女来到城市后,无法完全适应新的环境。应当从国家政策、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着手,为每个随迁子女打造一个公平、健康的成长环境,增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