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经济的崛起,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的变化,也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的深刻变迁。毫不例外,教育思想观念也相应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这种转变中,许多新的名词,也逐渐被大家接受。“自我指导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审美选择看“副 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中词类转变就是这演变中较常见的现象,本文主要谈名词与形容词的转变。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名词经常活用为形空词,一般说来,名词不受副词的修饰,但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如“很淑女”“很绅士”“挺规律”“挺艺术”等等。并已被大  相似文献   

3.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结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原本不是一个被语法学界完全认可的语法组合,然而在当代口语及书面语中,“程度副词 名词”组合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可见,“程度副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一类名词与程度副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四川方言词典》共收录了38个带词缀“巴”的方言词语,其中“巴”分别可以充当名词、形容词的中缀或后缀。带上词缀“巴”后,一部分词的词性发生了转变;以带词缀“巴”的名词为典型,新词词义多数被附上了一层贬义色彩。近来新兴的“N巴”体网络语与“单音节名词+巴”结构的四川方言词语有着高度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很+有+名词”及相关句式,如“很+有+数量词+名词”、“大+有+名词”这样的结构较为常见。问题的焦点集中在此类结构中名词的性质,并据此对“很+有+名词”不同的否定形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对母语不是汉语的学习者有所帮助,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减少误用、滥用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6.
《朱子语类辑略》中,方位词“上”的用法种类很多。X为名词时,“上”前面的名词有三类,分别是:具体事物名词、人体器官名词和抽象名词;X为介词时,“上”前面的介词有“在、就、于、向、从”五种。根据语句中的相应情况,对“上”字的虚化过程和隐喻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特定的语境下,名词通常会发生词类转变并产生意义转变。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突显理论,对古汉语中人体器官名词"足"在动化及意义转变方面进行认知分析,为"足"字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提供认知依据。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汉语在词类运用上存在诸多不同之处。英语中名词占优,尤其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倾向日呈突出之势。英语中抽象名词的大量使用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汉语中动词运用频繁,其形象具体却给人一种“实”、“明”、“直”“显”的感觉。因此在英汉互译中,英语中一些抽象且含动态意义的名词常以词类转换的手段在汉语中加以具体“动”译,笔者在从事多年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对所授的不同教材中含动态意义的名词译法“聚沙成塔”,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我指导学习”的导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崛起,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这种转变中,许多新的名词也逐渐被大家接受。“自我指导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发展个人自我指导学习的能力,已被视为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观点。本文拟从自我指导学习及其意义、培养自我指导学习能力的导学实践及导学启示和建议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我指导学习”及意义 使素质教…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汉语语法研究一直以动词为中心,而不太注意对名词的研究。从80年代末,人们对名词的研究日渐关注,出现了许多专门研究名词的文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名词在句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甚至提出了“名词定格论”①的设想。这些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谈语义认识上的突破和研究内容上的突破两大问题。一、语义认识上的突破语义认识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对名词空间义、时间义以及“有指”、“无指”等语义概念的认识上。(一)名词空间义的认识名词能受数量词修饰并且可后加方位词构成方位短语,这是名词比较突出的语法特征。可是…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土话中“头”、“牯”、“婆”、“崽”是四个具有很强构词能力的名词后缀.“头”可以附于单音节、双音节名词或动词后面构成新的普通名词,还可以构成新的方位名词.“牯”可以作为词根,放在指称有性动物的词根或名词之后,构成表示雄性动物的名词,但更多地是虚化作名词后缀.“婆”可用作表示祖母辈女性的词根,也可加在指称动物的词根或名词的后面一起构成指称雌性动物的名词.“崽”由实词虚化为名词后缀,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名词后缀“子”或“儿”.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方位词?《辞海》解释得十分明确,说它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名词”。不论是“暂拟”还是“提要”,都把方位词归并在名词的范畴中。很显然,方位词是名词的一种。从逻辑的角度上说,“名词”是一个较大的概念,是与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相并列的实词;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们”通常是作为名词的语言标志出现的。关于它的具体用法,第二册《初级中学语文》上说: 表示人的名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如“同志们”,但当名词前头有了表示多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句子My teacher's nameis Gao Hui.“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在名词后面加上“’s”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语法上我们称它为“名词的所有格”。同学们很有必要对这种语法现象有所了解和掌握。名词所有格的构成是在名词的后面加上“’s”,它表示该名词对其后面所紧跟的人或物的所有关系,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译作“……的”,如本文上段中提到的“My teacher’sname(我的老师的名字)”。如:my father'sfriend(我的父亲的朋友),his sister's class-mates(他姐妹的同学),Kate’s brother'sroom(凯特的兄弟的房间),等等。另外,在学习所有格时我们还要注意下面两点:  相似文献   

15.
[提示]在古汉语里,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在不同的语境中,可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加以灵活运用,即这类词可临时用作其他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内容较多,比较复杂,大类之下有小类,小类之下有细类,概括说,主要有下面的一些情况。1.名词的活用:(1)活用为一般动词,如“非能水也”中的“水”释作“游水、游泳”,名词用作动词。(2)活用为使动词,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释作“使……为王”,使动用法。(3)活用为意动词,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释作“把……当作宾客”,意动用法。(4)活用为状语,如“卒廷见相如”的“廷”原为名词,指朝堂,而这里用于动词“见”的前面成为状语,释作“在朝堂上”,具有副词性,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  相似文献   

16.
“徽”字有四层词义:(1)弹“弦”鼓“索”谓之“徽”.名词。(2)“弦索”代词谓之“徽”.名词.(3)琴弦上的“泛音”谓之“徽”,名、动活用。(4)从琴弦上的“徽音”(泛音)到琴面上的“徽位”谓之“徽”.名词.  相似文献   

17.
以“副词+名词”和“程度副词+名词”的语法分析研究进程为案例,探讨如何在语言学课中运用试错法逐步引导学生追问它们的性质、语用价值、语义双向选择特点,总结试错法在教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校本教研”这一名词凸现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时,“教师”已经不自觉地从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中被推到前台。而人们对于“教师”的研究,也在悄然发生着范式的转变:即从解构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到注重教师的完整专业生活,从分析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到关注教师在“教育行动”中综合表现出来的实践智慧。毋庸置疑,自从Wittrock(1986) 的《教学研究手册》发表以来,教师知识已经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里由后缀“子”构成的派生词为数很多,不仅名词、量词里有,而且动词、形容词里也有。无论从这类词的数量上,还是从这类词的构造和意义上同普通话相比,都有其突出的特点。 普通话里,后缀“子”能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性成分(大多数词中,这些成分在现代汉语中都是非独用语素),后面构成名词(如“帽子”、厂子”、“本子”、“胖子”、“乱子”、“弯子”、“灯罩子”等),尽管是否用“子”有一定的习惯性(如能说“肚子”、“李子”,而不说“肺子”、“枣子”),但后缀“子”用得还是很普遍的,由它构成的名词也很多,因之,一般语法  相似文献   

20.
徐州方言中部分名词和副词可在句法层面进行三叠及五叠式的多重重叠,语音上有着独特的连读变调规律。一般名词多叠式强调物量达到极小,句法上作宾语或定语;时间名词多叠式强调事件发生频率极高,句法上常作状语;方位名词多叠式表示方位指向上程度达到极致,句法上充当宾语;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重叠后基式语义在程度上凸显加强,句法上充当状语。徐州方言的多重重叠是一种表达主观量的语法手段,在“调量”意义的基础上,还具有表达说话人主观态度、情感、评价以及话语情景性的语用功能,在认知动因上符合数量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