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四世同堂》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反省,对民族国民性弱点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进行了由这种国民性弱点所引发的痛苦和深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是他的社会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一贯的改革进取精神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大体经历了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把重点放在揭露和批判国民性的落后面上,目的是引起疗救的注意;后期在继续揭示国民性弱点的同时,把改造国民性弱点与发扬民族精神忧点结合起来,不忘表彰中华民族精神之伟大。例如,一九三四年在《中国  相似文献   

3.
鲁迅葬仪上“民族魂“的挽旗,是对鲁迅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内在联系的历史性肯定.鲁迅改造国民性(民族性)思想,包括从“检讨过去“出发针砭国民性的弱点,发掘形成这些弱点的历史根源,从“追求将来“着眼重铸民族灵魂以形成“理想的人性“等丰富内涵.鲁迅作为民族解放的伟大战士,其业绩主要体现在文学实践上.因此,对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内涵不能作孤立的、抽象的研究,而应该紧密地结合鲁迅的文学实践活动,从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具体探讨.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鲁迅是针砭国民性的国手,重铸民族精神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4.
高晓声对鲁迅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宏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1):17-18,22
本文论述了高晓声在示国民性弱点问题上对鲁迅先生的继承和发展,并从人物塑造及国民性弱点产生的原因和对待这种国民性弱点的态度上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改造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国现代学的总主题,它包括批判中国国民性弱点和倡导现代民族精神两个分主题。本论述了中国现代学总主题产生的并景、发展状况及其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鲁迅的一系列作品体现了他关注中国国民的特质,以期发掘其精神亮点,发扬光大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他希望揭示出民族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将病态连根除去的抱负。对中国"国民性"种种弱点的批判是他思想启蒙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他对封建文化总体批判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在关注国民性问题上呈现出其独特的风格:一、渐进性鲁迅先生关注国民性的改造,不是一开始就很成熟的,而是经过迂回曲折之路。他早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理  相似文献   

7.
“国民性”亦可称“民族性”,是由日语引入的名词,意为一国或一民族的全体所共同具有的心态文化特征。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的“为人生”是俄罗斯文学与中国文学共同的主张。关心民族与人民的命运,体现时代脉搏,也是中俄许多作家共同的追求。这种文学的共性本身就给鲁迅与高尔基的文学比较提供了一个基点。本文就是从此出发,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从鲁迅与高尔基的作品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阿Q精神是否暴露了国民性的、甚至人类的普遍弱点,国民性的提法是否科学,历来的看法,持否定态度的比较多。本文打算就这几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意见,以求教于鲁迅研究者和对这几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志。 一 阿Q精神确实暴露了我国辛亥革命前后国民性的弱点。 要研究一部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必须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分析作品所取得的客观的社会效果。阿Q精神是否暴露了国民性的弱点,首先必须研究鲁迅写《阿Q正传》的目的,同时,正视和分析《阿Q正传》发表后所引起的反响。  相似文献   

9.
“从小说来看民族性,也就是一个好题目”,这是鲁迅曾经赞许过的意见。中国的民族性(国民性),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但由于社会的,历史的诸原因,也造成了中国国民性的许多弱点。鲁迅的前期小说(《呐喊》、《彷徨》)和杂文一样,既充分肯定和热情歌颂了中国国民性的优点[注],也着重暴露和批判了中国国民性的种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民族反省”,是指近代中国人对本民族的不足——特别是民族心理、民族精神之缺失的批判性的自我体认。大体说来,近代民族反省经历了对器物、制度与文化根本之不足进行反省的三个阶段。从国民性批判及民族精神反思的意义上说,近代民族反省则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启蒙的发轫、甲午战争之后国民性反思浪潮的涌起与五四时期国民性批判达到高潮这样三个阶段。自省、旁观、比较成为近代民族反省尤其是国民性批判的三重视野。针砭劣根性、解剖病源、构建民族精神即新国民性,是近代民族反省思潮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家理论是诺思制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诺思的国家理论主要包括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功能以及国家对所有权制度变迁的影响三个方面。同其他新制度经济学家相比,诺思的国家理论最为完善。诺思把国家看作一种经济组织,并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为国家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解读,我们看到诺思的国家理论有其科学合理性,又和现实国家不甚相符。  相似文献   

12.
《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已经成为获得世界性声誉的艺术典型。他的精神胜利法,他的自私卑怯、愚昧无知、狭隘保守、麻木盲从等弱点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国民精神诸多弱点的集合体现。老舍作为20世纪小说作家中最杰出的创作者和批判者之一,有着卓越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创作和文化批判的诸多方面,他都受惠于“五四”新文化倡导者鲁迅,本文以阿Q这一类型人物为例,就老舍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找寻鲁迅因子所在,从中透晰他对鲁迅创作精神和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在戊维新运动中戌提出设制度局 ,不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屈服于顽固派的压力 ,也不是受到光绪帝的宠信后而尊君权的权宜之策 ,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外挽救民族危亡 ,以求中国变法自强 ,对内防止“愚民”作乱 ,巩固清朝统治地位 ,并实现参政议政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身份认同与文化想象——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的文学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学的标志。民族特色,也就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民族性的形成与获得是一个建构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身份认同、文化想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建构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就是要求作家在文学中表达民族的生活,关注民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与现实处境,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民族精神与文化品格,揭示民族命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之魂。民族音乐的兴衰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民的态度及努力程度密切相关。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应当把弘扬民族音乐列入议事日程。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唤起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钱穆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己任;亦采撷西方文化,积极探寻民族文化的未来走向,以期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在对民族和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钱穆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景的强烈的忧苦情怀和文化悲情。对钱穆文化民族主义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厘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也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8.
富国强民的强烈愿望,使任鸿隽由一个革命救国的追随者,转变为科学救国的服膺者.他的科学救国思想,是对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继承和超越.他认为,近代科学之有无是造成中西国势强弱之判的重要原因,但需指出的是,在当时的科学家群体中,像任鸿隽那样坚持强调纯科学研究者,并不多见.他大力倡导实际的科学研究,竭力促进科学的本土化,建言政府将科学立为国策,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赞成由国家统筹领导科学事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宗旨却是一以贯之的.  相似文献   

19.
出于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鲁迅矢志于为人的解放而呼号,他重视探究人的价值和人的社会作用,认为国家的强弱决定于民众的素质,提出了立国先立人的思想,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考察了张扬独立人格的重要意义,阐释了自己的独立人格观。鲁迅的独立人格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新形势下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其启示意义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重视培育人的独立人格,要坚持以解放人、发展人为基本价值取向进行教育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