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甫洛夫很忙……”,这话不是别人说,是巴甫洛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的,当时有人敲门,想进来看看他。巴甫洛夫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忙什么呢?忙着写遗嘱、分遗产、交待后事吗?忙着向万能的主祈祷吗?忙着过电影一样回顾一生中那些精彩的瞬间吗?忙着哀求医生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好的药吗?都不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巴甫洛夫一直密切注视着越来越糟糕的身体状况,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感觉,他要为一生挚爱的科学事业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对于人们的关心、探望,他只好不近人情地加以拒绝:“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来人被…  相似文献   

2.
"巴甫洛夫在死亡之前依然沉浸在忙碌之中。"《巴甫洛夫很忙》这本书的这段描述让我感到很好奇:巴甫洛夫究竟在忙什么呢?他不顾自己越来越糟糕的身体情况,认真地为科学事业忙着,  相似文献   

3.
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座不可逾越的桥梁,没有感悟就不会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生命。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悟些什么呢?第一、感悟自然。大自然丰富多彩,给我们无穷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为人师者应该认真审视自己每一天的教育,问一问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了孩子多少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我有没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我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自己是否已学会了静心倾听,学会了慎重评价,学会了用教育的智慧唤起孩子的自信,学会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5.
【总体阅读思考】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因此,我们把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看成是小说的三要素.小小说也不可能缺少这些要素,只不过篇幅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短而已.我们阅读这四篇小小说,一要把握三个要素,二要重在分析人物。下面就作品特点提出几个问题: 一、四篇小说各写了几个人物?以哪个人物为主?主要人物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各种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学习在上海最优质的高中之一——上海中学,你会关心些什么?你会追求些什么?你会把什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你又会把什么视作花季中的最大乐事? 答案可以有很多:北大、清华的一个保送名额,全国性学科比赛中的一个大奖,高水平的文艺汇演中的一个角色,或者畅快淋漓的一次郊游……  相似文献   

7.
阅读出招: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了什么?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怎么理解的?阅读接招: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十分短暂的,应该像小小的贝壳一样,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生命虽然短暂,但应该是执著而又美丽的。  相似文献   

8.
黄桂枝 《成才之路》2014,(30):96-96
每个人都有不错的闲暇时光,可以做些什么来打发时间呢?阅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阅读能够使人积累知识,享受书香生活。  相似文献   

9.
【总体阅读思考】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怎样提出自己的论点?二、本文可大致分为几个层次?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本文主要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述?有什么逻辑特点?整体结构如何?【阅读入门指津】一、这是一篇论述文。一般来说,为了论证的方便和明晰,论述文的作者大多在文章一开头就要点明自己的论点,使读者明自他要论证和阐述什么样的道理。本文一开头,作者就点明了文章的论点:“对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紧接着又指出对一事物可以有三种角度的判断:美的或丑的,真的或假的,善的或恶的。实际上也就是指出,对待同一事物,我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校研究生的自杀不仅给研究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与痛苦,而且也给学校、国家带来损失。为什么他们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为自己的亲人留下永远的悲痛?令他们放弃生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能为阻止这类沉痛事件的发生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只拥有三天的生命,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会忙不迭地干些什么,体验些什么,联想些什么?在回首往事时,我们又能领略到何种快慰,何种悔恨呢?有时我想,如果我们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来度过的话,或许会生活得更加精彩。这样的处世态度会明显突出生命的价值。我们就会高雅地、朝气蓬勃地、感受强烈地来度过每一天。就让我们跟随海伦·凯勒的笔触,走进她最后一个拥有光明的日子中……  相似文献   

12.
均衡一下     
家长们聚到一起,总会感慨:孩子们上学以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不知道他们在学校里都做些什么,真担心他们不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是的,孩子们必须要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计划自己的未来,才能真正地独立,但是,他们学得怎么样呢?他们现在都在做些什么呢? 每天下午四五点,如果我们外出看看,就会发现有些孩子在大街上三五成群的蹲着抽烟,在五光十色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问:阅读是什么?阅读重要么?阅读是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文本的过程。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带入阅读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阅读。美国哲学家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阅读,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14.
如何融合生活学美术,让学生体会美就在身边,创造就在自己的双手呢?在《变化的线条》教学中,我做了些尝试。 [片断一] 课前准备:在各组课桌上摆放生活中的各种线材。 师:同学们,桌上有些什么呀? 生:有毛线、玻璃丝线、铅丝、绸带…… 师:请你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这些线给你什么感觉? (生用眼看、手摸,感受线条。) 生:毛线较粗,蓬松、柔软;铅丝较细,光滑、圆,有劲道……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线条,想不想跟老师去找一找?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  相似文献   

16.
生命它是褒是贬,是苦还是甜?……我们应该忘记些什么?我们又该铭记些什么呢? ——海泉  相似文献   

17.
是什么使你的生活充满美和感恩?是什么让一个母亲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自己的孩子?又是什么使赤子为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是爱!是爱的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读了《爱的教育》,我发现:爱是无处不在的。  相似文献   

18.
比的PH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人问一位盲人: “你生活在黑暗之中,觉得痛苦吗?”盲人回答: “我痛苦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瘫者相比,我能行走。当然,我之所以活着不感到痛苦,是因为我学会了看到自己的优点。生活中对比不怕,要看你怎样去对比。”这则材料中的“比”能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比”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文明社会人们是通过人文学科来思考重大问题的 ,人文学科是自古以来人们所说、所想、所写以及用其他方法表达的关于人类经验最美好的东西。历史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史使人明理 ,历史所表述的人类经验能够回答以下问题 :我们的收获和缺陷是什么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可以希望什么 ?所谓的明理 ,正寓于其中。“历史这样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 ,是人类生活的连续 ,是人类生活的变迁 ,是人类生活的传演 ,是有生命的东西 ,是活的东西 ,是进步的东西 ,是发展的东西 ,是周流变动的东西。他不是些陈编……不是印成呆板的东西。”(《李大…  相似文献   

20.
种含羞草     
对比阅读:都是种东西,这篇习作和上篇习作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种植方面,你有什么心得和体会?作文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从中你有什么收益?平时我们家里总是买长成的花草,从来都没有自己种过。这一次,我决定自己种一棵含羞草。我和妈妈先从商店里买了一些含羞草的种子和肥料。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