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广角     
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相似文献   

2.
鲁迅曾经说过,他的哲学思想都在《野草》里。因此,要深入了解鲁迅,不能不读他的散文诗《野草》。《野草》写于五四运动的落潮期,它反映了鲁迅思想矛盾的内心炼狱。当年的战士“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自选集自序》)目前,一切是这样沉郁、苍凉。于是,我们的诗人唱出了“寂寞新文苑,平安  相似文献   

3.
戴望舒(1905- 1950),浙江余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代表诗有:《我思想》、《寒风中的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  相似文献   

4.
今年暑假,爸爸让我读了十首现代诗,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题目叫《雨巷》,是戴望舒写的。戴望舒有“雨巷诗人”的美誉,我想,大概就因为他写了这首诗,才得到这个称呼的吧。  相似文献   

5.
课内检测一、给加点字注音1.奢华( ) 2.蝈蝈( )3.闲适( ) 4.朦胧( )5.银波微漾( ) 6.寂静( )7.昏晕( )二、填空1.《蝈蝈和蛐蛐》一诗是_______国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中写蝈蝈在炎炎夏日的欢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总起;写蛐蛐在寂寞寒冬的吟唱,用"___________"一句引领,使全诗意韵和谐。2.《夜》的作者是___________国诗人叶赛尔,  相似文献   

6.
读戴望舒的《印象》,一次次被诗人那绝世的寂寞深深打动,那流动于字里行间的忧思在无声无息中浸润着我,于是,我被一种浓浓的愁绪包围,无法逃离。  相似文献   

7.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娓娓道来,灵活生动,笔墨传情,妙趣横生。让我们徜徉其中,来领略其盎然情趣吧。构思凸显奇趣文章一开始,作者并没有直接写蝈蝈,而是写自己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接着,蝉的一声哀鸣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法!作者在介绍蝈蝈时,不断变化对蝈蝈的称呼: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称其为“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用“我笼里的囚犯”来称呼它;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  相似文献   

8.
知道戴望舒是在高一,走近戴望舒是在高二,这样一个进程中,没有桥梁,有的只是他的一首《雨巷》。我想,我很想,如果可以,我也试着写一写我的“雨巷”,而事实上,我根本没有雨巷,更没有雨巷让我漫步其中,让我从容地品尝我的忧伤。《雨巷》写得很轻柔,很凄婉,很清幽,也很隽秀,甚至有些缥缈。诗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正是对我落寞情怀的另一种表达,与我心中那根不安份的琴弦产生着希望中的那种共鸣。尽管如此,我却与戴望舒有着极大的不同。说是共鸣,只因为他有一首符合我目前心境的《雨巷》,它有着我一直喜欢的那种韵调,更有…  相似文献   

9.
鲁迅1919年发表的一组《自言自语》是他后来“彷徨”时期所作散文诗集《野草》的先导;从《野草》全文看去,20年代上中叶鲁迅“荷戟”而求索,他没有放下武器,没有停止战斗;但确乎有一点灰暗寂寞的心情,总觉得前途似乎有些渺茫.集中地体现了《野草》思想风貌的是《过客》.从《野草》各篇的“小感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执著地追求光明,顽强地向黑暗的旧社会挑战.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在《野草》中也多有表现,典型之作如《风筝》、《影的告别》和《墓碣文》也都具有剖析自己的意味.就艺术表现而言,鲁迅广泛吸收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散文诗的营养,加上他本人非凡的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的抒情往往通过象征比兴的手法来实现;他在散文诗中创造了许多成功的典型,则体现了中国叙事传统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后收在1924—1926所作的《野草》里。《野草》的题辞中写道:“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这一段写在1927年4月的文字告诉我们:这本集子记下的是作者在“荷戟独徬徨”时的一些小感触,当时广州的现实已使他认识到以往的“荷戟”并不是苟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忧郁是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基本情绪,那寂寞则是戴望舒诗歌中主人公不可避免的一种状态。本文将结合诗歌文本从以下几方面对寂寞者这一形象进行分析: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寂寞者形象、寂寞的成因、表现;戴望舒后期诗歌的寂寞者形象与前期诗中的寂寞者形象的对比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戴望舒早期诗歌和后期诗歌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解读戴望舒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故乡》最早发表于1921年5月的《新青年》上,1923年鲁迅将它收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并且在小说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说自己做小说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里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从这些文字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写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卞之琳《寂寞》一诗,与其他同时代诗人同题或近题诗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卞之琳正是从主题取向的寓言性、主体意识的客观性、语言表现的叙述性三个方面在抒情诗的创作中带进了叙事因素,从而使得他的抒情诗“平淡而出奇”,在新诗史上获得了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关注个体情感到融入宏大历史书写的情感变迁:作者在少年的时期,将情感倾注于字词,以凝重的笔调、稚拙的手法,描绘出多愁善感的"少年人"形象,《旧锦囊》写尽了少年人的感伤和寂寥;震旦大学的革命经历使诗人认识到革命斗争本身的艰巨性,流血和死亡的震撼使1927年至1932年期间的他开始回避实际的政治斗争,对革命的热情逐渐冷淡,他将爱情作为诗歌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我的记忆》和《望舒草》写出了诗人与施绛年爱情中的喜悦和苦涩;抗战的爆发使他冲破了多年以来与政治和革命文艺运动的隔膜,此时的诗歌不再是纠缠于个人的小悲欢,而是表现出空前的爱国热情,《灾难的岁月》呈现了抗战时期作者的沉痛和悲愤。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他独特的情绪和现代知识分子隐秘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正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儿童欣赏、吟诵、阅读的诗歌。相比较儿歌,它的篇幅有所增加,语言更加诗意优美,内容更加丰富。苏教版在低年级段选用了9篇儿童诗,有叙事性的儿童诗,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有抒情性的儿童诗,如《水乡歌》。立足语用的角度,低年级的这些儿童诗有哪些价值,在教学中又该如何体现这些价值呢?一、情感饱满——滋养文学情愫儿童诗的情感是从儿童心灵深处迸发而来的。每一首儿童诗都真切地传达出孩子们快乐的生活情趣。如冰心写的《雨后》: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得高高。/他喊:  相似文献   

16.
一位曾被闻一多夸作不写情诗的诗人——卞之琳,写出了一部富有深厚个人情感色彩、艺术性很强、至今仍广受赞誉的诗集《装饰集》。在那一个诗歌的年代里,像每一位情胎初动的年轻人,卞之琳借着诗歌含蓄而节制地表达着他对爱人的痴恋与对爱情的理解。文章欲从分析卞之琳的情诗入手,探究卞先生与张充和女士那段在外界看来如镜花水月般迷离的爱情真实,从而更深入地走进卞之琳,了解其诗其人。  相似文献   

17.
《教师之友》1997年第2期刊登了《浅谈“离离”之意》一文中认为,小语教材第三册《草》一诗中的“离离”一词应译为“一行行,一棵棵”。我对此有不同看法。我认为“离离”解释为“形容野草茂盛的样  相似文献   

18.
1980年的一天晚上,卞之琳同志给我看一篇他的旧文章,那是他的朋友从1942年2月20日香港《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上复印寄给他的。他问我:“你还记得吗?”仔细一看,原来这篇题为《读书和写诗》的文章末尾写着:“在西南联大冬青文艺社讲,杜运燮记。”他说,早已不记得发表过这篇文章,我也完全忘掉了曾做过那次演讲的记录。读完这篇文章,又逐渐记起有关冬青文艺社那一段往事。但时间太久了,许多事情都很难记得真切。  相似文献   

19.
<正>《希望》写于1925年1月1日,发表于1925年1月19日《语丝(周刊)》第10期。关于《希望》的创作动因,鲁迅在《〈野草〉英译本序》中写道:"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鲁迅这样说,透出两层意思:一是当时青年非常消沉;二是鲁迅希望青年走出消沉,追求希望。而《野草》研究者们只看到了这首散文诗所表现的鲁迅思想消极阴暗之一面,而忽视了鲁迅创作本诗的积极意义,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缺憾。先生已仙去,他的文字还留存,他的思想犹如中天之日月,永照后人。  相似文献   

20.
《风筝》写于一九二五年,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上,后来,被作者收入《野草》。鲁迅自称《野草》是“散文诗”。这种文体,与一般的抒情散文有明显的区别,同诗却十分接近,可以说,是用散文的形式写出来的诗。其特点是,不论写人,还是叙事,作者的真正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