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聪聪:“王老师,我们在第6期的刊物上学会了掌握扩句的两种情况,就是在句子中的名词前加上表示“怎么样”的词语和在句子的动词前加上表示什么人、什么地方表示“怎么样”的词语。您看我学的怎么样?王老师:很好!你已初步懂得了扩句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句子的扩展。我们可以在句子的名词前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动词前加上表示地点的词语。如“(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另一种是在句子的前面加上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你来试一试吧,比如有一个句子“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前面可以加什么呢?聪聪:我们可以在这句子前加上表示…  相似文献   

2.
小语大纲指出,“要重视词汇教学”,要使学生“懂得词语的意思”。“要重视句子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比较难懂的句子。”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具体方法,诱导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  相似文献   

3.
比较的方法是理解语言文字极其重要的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理解体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真正达到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目的。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常用的比较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换词比较把句子中一些词语换成另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让学生通过比较,领略这个词语将具的情味。如《麻雀》一课中有一个句子“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这句话写出了小麻雀处境很危险。教学时,我把“走”字换成“逼”字,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理解。通过比较,使学生领会到:把“走”换成“逼”表面看来,能使气氛更紧张…  相似文献   

4.
1.比较法。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比较法包括词语比较、句子比较、段式比较和篇章结构的比较。如《祟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还是不 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以简单的心里喷出 了这样愤激的话。”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把句子的“简单”两字删掉行吗?为什么?把“喷”字换成“说”、“讲”、“道”行吗?为什么?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人地体会到农民们满腔怒火不可抑制的心情,也认识到旧中国的农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即使丰收了也无法摆脱痛苦生活的悲惨命运。 2.联系法。文章是…  相似文献   

5.
贾相忠 《青少年日记》2009,(9):65-66,51
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时常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形象、生动的句子。也可以形象地说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添上合适的修饰语、附加成分,即在一个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进行修饰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相似文献   

6.
1.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首先把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及段落多读几遍,把句子的意思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理清.然后,再用“抓关键字”的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按照这样的方法,“名列前茅”可以理解为“名次列在前面”.“窃窃私语”可以理解为“低声地说悄悄活”。  相似文献   

7.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和“才”的使用频率很高,二者同属副词,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但二者也存在差异。我们发现——二者前后词语词性的不同是造成句子意义不同的重要原因,我们从分析二者前后词语词性的不同,继而分析句子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歧义是指在语义交际中的词语的字面意义失常,或者有两种以上的字面意义。综合起来,我认为句子产生歧义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一、词语的多义性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句子:①我今年还欠款5000元,明年就好多了。②天津贸易部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秋冬货物。③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以上三句中的“还”“向”“起来”这三个词,都不仅仅是这些词的本义了,如第①句中“还”在这里我们既可以念“huán”,作动词用,又可以念“hái”,作副词用;第②句中的“向”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词语,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向华北、东北调拨…  相似文献   

9.
在《宋书》中,“未详”类词语多用于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的句首,从整个句子的语气来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全句变为陈述句,前加“未详”类词语表示存疑;一类全句仍为疑问句,用“未详“类词语引出问句.提醒听话者注意,探问事实和催促听话者作答。从中我们可以管窥现代汉语间接问句的前身。  相似文献   

10.
阅读文言文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词语解释成不同的义项,一个句子作不同的翻译,表面上似乎都能讲得通,而文言文词语或句子的翻译往往只有一种最能贴近原文旨趣。这时若根据语境、脉络、结构整齐等因素往往难以定夺,这就需要以“理”解文。这里的“理”,指的是事理和情理。以“理”解文。就是借助事理或情理方面的因素来推断词语含义。翻译句子。下面我们结合对人教版教材中部分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的质疑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句子形式的变换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多样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熟练地掌握这种技巧,你曾经为它伤过脑筋吗?其实,句式变换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你就可以“所向无敌”了!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魔法口诀:1.陈述句中出现的“不”、“没”等表示否定的词一般都要去掉;陈述句中没有出现“不”、“没”等词时,要在句子中间加上。2.加上“难道……吗”或“怎么……呢”等词语。3.把句号或感叹号改为问号。4.“一定”、“应该”、“就”、“都”等个别词语可以去掉,这样会让句子更顺口。训练…  相似文献   

12.
论存现句的性质和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存现句是表示某处、某时以某种状态存在、出现或消失某名物的一类句子。对于其性质和范围,我们认为,存现句是表达“存现”意义、并且主题由表时间或处所词语充当的句子的集合,由于这些句子在句法形式上缺乏同一性,把它们纳入句类系统比纳入句型系统更有说服力。存现句作为上位概念包括存在句和隐现句;我们理解的存现句也包括时间词语做A段的存现句;我们看重存现句宾语的实体性,认为由“处所/时间词语 形容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不是存现句。  相似文献   

13.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切实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一、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说话。教完一篇课文或一个“基础训练”之后,要求学生用同一个词语说几句不同内容的话。例如小语第三册“基础训练1”第四题“读一读,把句子抄下来”中的“困困难学习要不怕困难。”可在学生理解其中的词义和句子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他们说出“我们学习要不怕困难。”“解放军叔叔不  相似文献   

14.
关于否定词语保留在主干里辽宁凤城铁路中学方正任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三册《句子的主干》中说:“碰到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按教材说法,分析句子找主干的时候,否定词语是“碰到”就要保留...  相似文献   

15.
句子中词语的关系问 :第六册基础训练2第四题———“读句子 ,说说带点的词语和前边的哪个词语有关系” ,其中一个句子是 :“柳树的叶子经过雨水的冲洗 ,绿得发亮··”。关于“发亮”和前边的哪一个词语有关系 ,我们这里的老师有的说和“冲洗”有关系 ,有的说和“绿”有关系。请问 :究竟哪个说法正确?莒南相沟王祥小学刘清强答 :词用在句子里 ,词和词之间除了语义关系之外 ,还构成各种语法结构关系 :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和偏正关系 ,偏正关系包括中心词和定语的关系、中心词和状语的关系、中心词和补语的关系三种情况。问题中所说的“读句…  相似文献   

16.
在文章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经常要通过词语、句子、段落和其他事物把上下文连接起来,这就是过渡。过渡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过渡,才使得一篇文章环环相扣、自然完整、浑然一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过渡有两种方法:明过渡和暗过渡。所谓“明过渡”,指的是在文章中通过一些词语、句子、段落把上下文连接起来,而这些词语、句子、段落又都是很醒目地出现在课文里的,让人一看便知。明过渡有三种形式:1郾过渡词。就是在相关的上下文之间插入一个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类词语常见的有“此外”、“因为”、“所以”、…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六)表意不明1.词语的多义性造成歧义:有的词语本身含有不同的意思,在句子中可能产生歧义。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句子中的“和”字具有介词、连词两种词性,或表示“他”与“副经理”二人一起去存钱,或表示“他”一个人去存钱。这句话就有了表意不明的毛病。2.断句不确定性造成歧义:有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断句方式,由此产生不同的意思。如“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句子中的“几个学校的领导”,可以分解为“几个”与“学校的领导”两部分,也可以分解为“几…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能把握这些语句,那就难以理解文意、语句,包括词语和句子。具体地说,关键语句包括:对于事情意义、人物性格、段落或文章中心具有突出表现功能的句子,总提或结论性的句子,表示“文眼”的词语或句子,画龙点睛的句子,承先启后的句子,反复出现(包括在反复出现中略有变化)的词语或句子,等等。关键语句可以出现在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的开关、中间、结尾等任何一个地方。把握文中关键的语句必须具备的能力是:①善于发现关键的语句的能力;②正确理解关键语句自身的结构和意思的能力;③明确关键语句与文内其他内容的关系,认清关键语句作用的能力。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里的知识短文《理解文章的句子》中指出:理解文章中的句子要有一定的语文修养,而“语文修养”又主要是对词语和句子的确切认知。对句子的确切认知又主要是就其结构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和写作中,有些同学不重视标点的作用,也不注意词序变更所带来的语意变化。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出了一道别出心裁的造句题: 请同学们改变词序、标点,把下面句子变换成新的句子,越多越好:“这是一封写给朋友的情真意切的信。”(不能增字减字) 老师提示说:“变换成的新句子,可以理解为一个句子,也可以理解为几个句子。总之,大家要尽可能地多角度地去扩大思考范围,造出与众不同的句子来。”  相似文献   

20.
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常常用关联词语来表示。所谓关联词语,指的是连词和能够起关联作用的副词等。不同的关联词语表示不同的意义关系。于是有人认为常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就一定是复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下面就这一观点发表自己一点看法:带关联词语的句子可以是复句,也可以是单句。那么如何去辨别呢?我认为只要把握单句和复句的语法结构这把钥匙就可以了,因为单句的成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包括的。也就是说,主语是陈述对象,放在谓语前面,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