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和持续农业间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在生态系统概念的拓展与持续发展部分,论述了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从生态学角度提出来的,认为对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并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是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条件:在农业生态系统与深入研究,并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是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条件:在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持续发展部分,论述了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内涵、研究重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中国的持续农业建设部分,论述了为了确立我国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及配套的技术体系,目前应积极开展对我国持续农业总体系发展战略和各亚系统的研究工作,以及积极进行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要经过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发展阶段与过程,介绍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主要特征、渐进过程和必须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结合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取得的一些经验、成效,探讨归纳出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要经过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发展阶段与过程,介绍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主要特征、渐进过程和必须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结合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取得的一些经验、成效,探讨归纳出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农业面临的七大问题;中国现代化农业道路的选择;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内涵及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兴平 《资源科学》1996,18(1):10-15
本文从持续发展、持续性等基本概念出发,进而讨论了持续农业与农业持续性的概念和持续农业的基本内容(土壤保护、多样化的耕作制度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持续农业的基本任务: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结果,改进耕作制度,降低农业资源的消耗速度,提高其利用 持续发展、持续农业、粮食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1994年—2021年收录的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3 035篇中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总结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沿,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持续推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前沿聚焦在低碳农业、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3个方面。研究热点主要关注农村高碳行为制约以及低碳措施推进、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以及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提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促进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总结以前国内外农业科技革命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为总结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特征,构建包含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和农民富足六大维度和2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20年广东省各地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估,并甄别需要持续加强的关键领域。结果表明:2020年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得分为51.44分,距离2035年目标值仍有较大差距,其中人居环境得分最高,基础设施得分最低,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发展明显滞后;广州的总得分最高,珠三角地区平均得分最高但人居环境建设仍需加强,粤西地区平均得分最低,特别需要关注乡村治理和农民富足;各地市产业兴旺差异最大,得分最高与最低的城市间分差达到65.03分。最后从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大农村民生投入、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6个方面提出推动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林笑 《华夏星火》2014,(11):41-43
“品牌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身利说,农业品牌在相当一个时期没有被重视,因为农业主要解决温饱问题,解决市场供应问题,传统上只注重生产,很少考虑流通,产生的问题就是农产品优质不优价、增产不增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品牌农业走到今天才真正有了共识,农业品牌建设,对于加快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段靖平  武永顺 《青海科技》1998,5(2):20-21,43
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影响柴达木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持续农业的系统建立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思考,提出了绿洲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智慧农业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近年来,智慧农业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重视,在未来农业发展领域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如何通过在智慧农业教学中普及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方面的相关知识应用,从而推动智慧农业教学的进步与改革,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至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目的在于能够更快地在我国智慧农业起步阶段,提高农学学子的知识水平,在技术、应用、产业和机制方面突破瓶颈,来加速中国智慧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树忠 《资源科学》2000,22(4):44-49
西藏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既有许多有利的因子,如土地、劳动力、生物等资源丰富,环境状况良好,国家优惠政策等;也有其不利的因子,如土地质量差、气候高寒、劳动力素质差、经济基础弱等。西藏农牧业发展,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对农牧业重新正确定位,加快农牧业制度建设和改革,转变政府农牧业工作思路,在开发资源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特色农牧业及相关加工业。  相似文献   

13.
农牧交错带的畜牧业在国家的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对科技的需求强烈,应加强开展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进行农业生产效率综合评价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区域农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204国道样带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四期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类指标,运用DEA模型方法开展了农业生产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区域农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1980年综合效率平均值最高,达0.9679,1990年最低,为0.9322;②除如皋市外,中部其他地区农业经济效率普遍较高,南部和北部地区农业综合效率变化幅度较大,农业综合效率的高低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因素之间并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灌南、滨海、东台3个地区农业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一直处于有效状态;响水县一直处于纯技术效率有效、规模效率无效状态;常熟市农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一直处于无效状态;其他地区都在不断变化中。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过去3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导向、管理与技术进步等情况,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缺水地区农业灌溉用水替代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了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实现资源替代的理论内涵,利用河北平原灌溉试验资料及京津唐地区1980年~2000年的农业系统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农业用水条件及变化,系统阐述了:①实施控制灌溉技术,利用土壤水替代灌溉水;②实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结合,替代短缺的灌溉用水;③通过农业产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替代等的理论可能性与实际效果.结果表明,京津唐地区农业用水在零增长的条件下,实现了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走势.  相似文献   

16.
西部山区农民的生活主要依赖农业生产用地。人们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利用超过其适宜承载能力将导致生产潜力下降、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本研究以甘肃南部山区26县为例,从土地人口容载率的角度来评估其农业生产用地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土地人口容载率定义为实际供养人口与适宜供养人口之比。土地实际供养人口是由其净初级生产力的经济产值来确定;土地适宜供养人口包括:耕地、林地生产实际所需劳动力的可抚养人口和牧草地的适宜供养人口。考虑山区的特殊性,用地形复杂度校正系数来修正耕地、林地生产实际所需的劳动力。结合前人对草地适宜载畜量的研究和纯牧业县玛曲的现状,推算草地单位面积适宜承载人口为0.026人/hm2。研究分析表明:研究区农业生产用地的人口容载率为0.89,处于可持续发展的临界状态。鉴于人口增长、非农用地逐渐扩张的事实,该区域农业生产用地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开拓思路、多方并举。  相似文献   

17.
China has traditionally placed tremendous importance on agricultural research. Meanwhile, in recent years,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has been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in both policy agenda and the capital market. However, while terms like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low carbon, organic and green agriculture have become buzzwords in the media, few meaningful discussions have been rai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What''s more, some environmentalists stress tha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should abandon modern agriculture''s heavy reliance on science and industrialization, making the link between agricultural S&T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seem problematic. What is the truth? If S&T ar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dvanc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what i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ield? What factors have caus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At an online forum 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Hepeng Jia, commissioned by NSR executive editor-in-chief Mu-ming Poo, asked four scientists in the field to examine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S&T in the Chinese context. Jikun Huang Agricultural economist a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Xiaofeng Luo Agricultural economist a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China Jianzhong Yan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tist a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Yulong Yin Veterinary scientist at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sha, China Hepeng Jia (Chair) Science communication scholar at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Y, USA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A方法的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艳玲 《软科学》2008,22(6):100-103
构建了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四川省21个市州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通过生存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四方面的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找出了四川各市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问题,为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新华 《未来与发展》2007,28(4):21-25,40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农业投入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从长远和战略高度,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建立并完善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