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经验表明,在低收入国家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个时期,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另一种是矛盾凸显时期。什么是工业化?简单讲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就到了工业化社会。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了重要的发展关口,面临着重大的选择。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非常必要和有针对性的,是指导思想、指导方针的重大转变。在这个“关键时期”,首先还是看中国经济增长能否保持一个可持续的态势,这是第一位的。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教育热点引出的思考 我国从2003年起进入了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发展过程表明,这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现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经济快速增长,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各种矛盾加剧。最近几年,教育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就是这些矛盾的反映。2005年3月,全国人代会、政协会议召开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教育的提案、  相似文献   

3.
从人的生长来看,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正好处于个体的青春发育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了一个大的发展.但对于发展迅速的生理发育而言,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易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很多心理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危机期”或“矛盾动荡期”,甚至有人把它比喻为“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的一条小船”.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过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实现了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大关。这个阶段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阶段,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提出了新的发展观,为经济实践提供指导。2003年10月11日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讨论中,主要有下列三种不同意见: 一、认为“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大众同民主革命阶段的三大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二、认为“恢复时期”是社会矛盾的转化时期,没有矛盾的主次之分。有的同志还认为:从全国范围说,一九五一年底“三反”“五反”以前,国内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一九五一年底“三反”、“五反”开始以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特点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从这个阶段的外部特征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国家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这个水平以后,则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  相似文献   

7.
当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时候.往往是一个社会矛盾聚集和丛生的特殊时期。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制度不仅制造出了城市与农村的生态反差,更创造了一个角色对抗与利益冲突的敏感地带: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基于追求城市生活的冲动.在失去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对已经进入小康生活的城市市民的挑衅和侵犯。我们可以将“农民工”诸如此类的行为视为非法,但事实已经证明,一切的“围追堵截”都无济于事,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恐怕还必须回到振兴农村。  相似文献   

8.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往往也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的时期。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对于新疆经济进入重工业化阶段,很多人很不以为然。我们说新疆经济即将进入重化工阶段,不是一种“应该怎样”的倡导,而是一种“是什么”的判断,是历史趋势必然。我们的新型工业化.是在传统工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与传统工业化相区别的新型工业化,是在科技革命的带动下,以人为本的.体现人和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对建国50余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建国初期、改革开放时期、进入21世纪后三个时期,这也是与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步伐相一致的。这三个阶段形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职业教育发展重点、特点内容与发展规律,概括之,建国初期是职业教育的奠定与初创阶段,改革开放时期是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与改革阶段,新形势、新思路、新要求层出不群,进入21世纪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阶段。  相似文献   

11.
转型中的经济当前中国人均GDP正处于从3000美元进入10000美元阶段,国民经济进入活跃、加速发展时期,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不堪重负,出口导向型难以持续,中国经济转型已成必然。虽然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015年结束,中国低端劳动力短缺从沿海开始向内地蔓延,从亚洲主要国家的经验证明,刘易斯  相似文献   

12.
1.在已经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不恰当地认为大部分政权并没有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进而号召“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认为“从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手里夺权,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一个阶段推翻了一个阶级的革命”,宣扬“造反有理,革命无罪”,使全国陷于极度混乱之中。2.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不恰当地认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继续要求“以阶级斗争为纲”,长时期突出地把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置于次要地位,强调政治挂帅,思想领先。3.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高度…  相似文献   

13.
快报     
全国陈至立:中国将加大教育投资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国务委员陈至立表示.将尽快使全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2010年力争达到5%。她指出.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只有科技人才要素全面介入.才能形成一种低消耗、高产出的增长模式,完成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是现代化进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除了在产业发展、消费结构、保障体系、教育期望值等方面产生的变化之外.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将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快速转变。青年人受教育的年限将会越来越长、受教育的程度将会越来越高。197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从而迈进“小康”社会的门槛。本文将考察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到“小康”阶段时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和对策。提出其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前一阶段数量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题曲.“量”占据着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现阶段“提高质量”则已成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质”也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为宏观调控和质量保证手段的教育评估(评价)工作也势在必行,但是必须要认识到.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量”是“质”的前提:笔者非常不赞成所谓“数量的扩张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诸如此类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和经典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注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不同,大卫·哈维立足当代资本主义已经进入“金融资本”时代的现实,将目光聚焦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及价值和货币之间的矛盾。围绕货币,哈维通过考察资本主义货币发展史,揭露了“作为社会劳动本质的价值”和“作为具象化和符号化价值表示的货币形式”两者之间的系统性张力,并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张力”将会进入“落差”阶段,进而发展到“矛盾”阶段,最后崩溃于“危机”阶段。哈维阐述了这一演进轨迹中内含的货币二次具象化理论,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从生产危机向货币危机转移的本质、动因、趋势和规律,并进而提出了西方左派围绕货币权力的反抗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正在0步发展,广大科技上作者的景况分J上P著的改善,科学发展中的一些固有的矛盾和规律也明显地显示出来。研究这些矛盾和规w,对促进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很有好处。本文试用国外科学社会学中的一项6)I光一“马太效应”,来对我国科技队伍中的一种矛盾运动规律进行分析,以便为正确处川外【技队伍的老中青三结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通过班主任才能得以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科教育同样是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有效的教育必须符合学生思想实际,适应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中专生的特点,生理上已经进入青春期,但是这个阶段心理发展还处于不稳定状态而逐渐趋向相对稳定.逐步形成道德行为能力与道德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求知欲旺,表现欲强,开始注意思考周围的各种问题。总体上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旅途的一个矛盾多变阶段.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本人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摸索出如下一条教育思路,概括地说要有“四心”——一是爱心,二是耐心,三是细心.四是尽心。  相似文献   

19.
观点摘辑     
和谐是一种最利于发展的矛盾状态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一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在其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状态,而和谐是一种最利于发展的矛盾状态。和谐并不排斥矛盾,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发表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量的发展和质的变化》,总结了西方若干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提出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划分:如果高等教育为15%以下的适龄人口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就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以内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当高等教育接纳的学生占适龄人口总数的50%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时期,即“普及化教育阶段”。马丁·特罗先生还得出这样的规律: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时高等教育一般处于“精英化阶段”,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时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阶段”转变,而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时高等教育才开始转向“普及化阶段”。他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将会在财政和管理、学生入学和选拔、课程和教学形式、教师的职能,教师的培养和社会化、标准的制定与保持、考试方式与授予资格的性质、学生的住宿和工作安排、学习动机和学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发生变化。一些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高等教育已经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