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读书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信息;读书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汲取精神营养;读书能发展人的语言,提高阅读能力。而这一切都得由读者自己去理解、感受和体悟,因为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和精神生活。正如萨  相似文献   

2.
阅读以养心     
周国平说:人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一是生命,二是心灵。阅读能滋养心灵、润泽生命,是一条抵达幸福的捷径。对书籍的敬畏与眷恋、对读书人的敬仰与渴望,使得读书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风景与渴求。抱着自己喜爱的书籍来阅读,是我生命中最幸福、最神圣的时光。我的阅读大抵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种活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无一例外地推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一种劳动,一种创造,是你精神力量和意志的自我教育。"对于青少年而言,阅读不仅必要而且迫切。"阅读首先能在他们面前展现着他们自身的心灵世界。也就是说,能使孩子认识到人的精神的伟大,充满对自身的一种尊重感,使他想在充满文化价值的世界里过着有趣、丰富的生活","一个人在少年时期与青年早期读过哪些书,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知与体验"。  相似文献   

4.
面对大量阅读与语文学科有限的课时形成的鲜明反差,我们需要从多方面重新构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这"重新构建"不管涉及的面有多广,道路多么漫长,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儿童阅读的意义在于在书海中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而不是能应对当前语文试卷上那几道考题。阅读的过程就是滋养自己心灵的过程,阅读能带给儿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获得心灵的慰藉。  相似文献   

5.
著名诗人舒婷说过:“诗歌是一粒种子,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一部真正的作品是属于读者的,阅读活动的整个过程也都属于读者。阅读的本质在于使读者枯燥而干涸的心灵得到阳光雨露般的滋润,使他们烦燥而苦闷的灵魂得到和谐与宁静,使自己的生命不断升华,让自己真正健康而快乐地生活在这个灵动的尘世中。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生命个体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生命成长有着怎样的重要性。为让课外阅读能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充实其精神生活,我校开设了校本阅读课程,从激发和培养阅读兴趣开始,努力营造学校、班级和家庭浓  相似文献   

7.
"增加阅读的厚度",无论是阅读的内容,还是阅读的效果、收益,提升在校学生阅读的品位和品质,真正使读书丰富人生,使阅读具备启智功能。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依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我感到,生活本身比书籍的世界要丰富多了,如果读书幽闭了我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人的心灵,是开在路口的客栈,谁愿进来谁进来。这种对事物的多样性追求,才使生命绚烂激越起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设想]《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爱和责任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读后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让人感受到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对生命的珍爱、生活的责任。因此阅读的过程就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我想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同时更加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并肩负起生活的责任。为此本课设计包括:一是以教材为载体,传授散文阅读三步法(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美;再读课文,把握情感主题美;品读课文,体会散文语言美);二…  相似文献   

10.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要想幸福,除了安定的工作和生活,还需要有心灵的归宿。很多人在忙忙碌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找不到幸福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也许正是缺乏心灵的安顿与归宿。我也一直觉得自已是个很幸福的人,这还要感谢阅读带给我的心灵滋养。阅读让我穿越时空,和古今中外的大师对话;阅读让我安享静谧,和自己的心灵对话;阅读让我永葆童真童趣,和孩子们进行精神世界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提升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形成以"自我发展"为特点的阅读教学方式。指导他们在阅读各类文本的过程中,始终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思想认识,从阅读中感知生活、认识世界、陶冶情操,通过阅读修正自己、提高自己、愉悦自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从"阅读"走向"悦读"。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是平淡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在这个突破口,我们会获得生命的充实,让自己成为一个丰富的人!一个人的阅读史其实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精神成长史,故阅读与学养有着直接且核心的关联。阅读让我们谈吐不俗、余香满口;阅读增加我们的学识涵养;阅读改变我们的精神气质。故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务必要爱阅读,会阅读;尤其是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摆渡人。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时空》2011,(1):63-63
快乐导航:美丽的人生从最美的阅读开始。有一种爱,能抚平心灵的创伤,照耀前进的方向。感谢那些为我们擦亮生命之灯的人。  相似文献   

14.
陈林静 《基础教育参考》2012,(16):55+70-55,70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精神生命的成长史。古人云:“开卷有益。”现代人认为:“阅读塑造心灵,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和人的生活方式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主题阅读主张在实际阅读实践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阅读文本重新作一番精心的统整,这将对小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验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教材的每一篇文童都来自于生活,阅读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我们理应重视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6.
邱美芳 《亚太教育》2020,(5):182-183
阅读是人类思想、素质进步的文化阶梯,学校和家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可是很多教师和家长只关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忽视了阅读分享在走进学生心灵、引导心灵、感化心灵方面的育人作用。班主任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阅读分享促进孩子们的自我教育。这种高效的“以文育德”方法值得倡导。  相似文献   

17.
<正>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如下描述:"它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思维和审美的能力。"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没有阅读就没有知识的传承,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没有阅读就没有生命的升华,没有阅读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培养、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是语文阅  相似文献   

18.
阅读和生活是心灵的舞台,亦是相互通透的优良契机。教师在宁静的课堂中将阅读与生活串联起来,引领学生沉下心和文本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己对话,力求触动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发现、品悟、思考的能力。拥有这些能力的人是充实的,而充实的人生即为作文之源。  相似文献   

19.
阅读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讲的就是阅读能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品位。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瞬息万变的生活窒息了人的情感。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心理压抑、焦虑、迷茫。人们不再满足温饱和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阅读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协调发展。在小学阶段就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净化心灵,提高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境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阅读能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感知世界、触摸生活.因此.坚持每日阅读半小时是我和学生们一直以来共同恪守的。 阅读的时间由孩予们自己安排.书的来源有的是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有的是学生自己带来的,阅读比较随性。有好的图书我就向学生们推荐.定期会让他们写上一两则阅读感受,偶尔也会跟他们聊聊阅读的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