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黄全愈 《家长》2013,(Z1):44-45
对孩子的惩罚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行为,在向孩子演示社会生存法则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习到一些东西。惩罚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什么是惩罚?惩罚应该是警示行为,是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一讲到惩罚,人们就会想到进监狱啦、交罚单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中,惩罚多是老师对学生实施的。我调查班级的42位同学,在他们的记忆里,只有一位同学表示她从没有受到过老师的惩罚。不过,对于他们所受的惩罚,有人感激,有人讨厌。读读他们作为当事人所感受的惩罚,对于我们做教师的了解什么是学生们"喜欢"的惩罚,什么是学生们"不喜欢"的惩罚,一定会有启示。  相似文献   

3.
教育需要惩戒这是不争的事实。放眼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他们的教育惩戒是有板有眼、上纲上线的。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合理合法的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的真正目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惩罚的原则时说,“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这又让我想起新加坡一位原中学…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中,惩罚多是老师对学生实施的.我调查班级的42位同学,在他们的记忆里,只有一位同学表示她从没有受到过老师的惩罚.不过,对于他们所受的惩罚,有人感激,有人讨厌.读读他们作为当事人所感受的惩罚,对于我们做教师的了解什么是学生们"喜欢"的惩罚,什么是学生们"不喜欢"的惩罚,一定会有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惩罚与体罚的区别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体罚是对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悖于伦理道德。二、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1.惩罚可以使学生懂规矩、辨是非。要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但不可否认纪律和惩罚也是达到目的的途径,惩罚可以使他们更加主动地了解行为界限、明确是非观念、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惩罚有促使改过和激励的作用。只有承认做错了事并接受惩罚,才有助于学生了解道…  相似文献   

6.
切勿只“惩”不“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是的,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光有惩罚没有警戒的教育更糟糕!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所真正需要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写道:“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一位中国校长问新加坡的一位中学校长:“是否…  相似文献   

7.
上学的时候,很羡慕美国学生,我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学生。因为我听说他们上课的时候很自由,在课堂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以跟老师辩论、可以喝咖啡、可以随意组合等等。直到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州托马斯杰斐逊中学和国际领袖学校的师生到我们学校来交流学习,我才发现,一个真实的美国课堂有着严格的纪律和惩罚措施。早在前几年,就有人疾呼惩罚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任何一种摒弃惩罚和滥用惩罚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在和美国师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8.
美国中学校规很多,执行起来操作性很强,一旦违反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美国教育惩罚的操作性,使得老师处罚时有根有据。我们国家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学生应该做什么有很完善的规范,但对如果违反校规该怎么惩罚不具体。我们应该借鉴美国教育惩罚的可操作性,建立比较具体、量化的校规。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育惩罚问题已有较多研究。但教育惩罚是什么、教育惩罚为什么、教育惩罚向何处去等核心命题仍待进一步厘清,因此需要进一步澄清教育惩罚的概念、追问教育惩罚的目的、重构教育惩罚的可能性空间。教育惩罚的教育意义不容否定,但需要厘清合理的教育惩罚是什么。教育惩罚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使儿童行为合于规范,而在于为儿童走向幸福生活引领道路。教育惩罚的发展空间应是无限广阔的,具有丰富而灵活的多样化可能。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教育惩罚问题已有较多研究。但教育惩罚是什么、教育惩罚为什么、教育惩罚向何处去等核心命题仍待进一步厘清,因此需要进一步澄清教育惩罚的概念、追问教育惩罚的目的、重构教育惩罚的可能性空间。教育惩罚的教育意义不容否定,但需要厘清合理的教育惩罚是什么。教育惩罚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使儿童行为合于规范,而在于为儿童走向幸福生活引领道路。教育惩罚的发展空间应是无限广阔的,具有丰富而灵活的多样化可能。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惩罚?我理解的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这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等),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甚至可以请出教室让学生反思其过(对所谓“请出教室”我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好简单肯定或否定);或者是某些过失补偿性行为(比如做卫生不认真而罚其重做等等)。  相似文献   

12.
在思想教育中,批评与惩罚是同表扬与鼓励相辅相成的。批评与惩罚可以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懂得不能再做错事和坏事的道理。批评与惩罚运用得当,还有助于良好  相似文献   

13.
惩罚是一种负强化法,它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使孩子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以便他们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段西宁 《巢湖学院学报》2007,9(1):113-117,122
裕仁天皇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究竟做了什么?他有哪些战争责任?战后为什么天皇未受到惩罚?本文着重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惩罚是辅助手段之一,是学校或教师为了帮助幼儿改正错误而对其不良行为给予否定评价或相应处罚的一种教育行为。在教育中不能没有惩罚,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什么时候使用惩罚,教师如何罚,罚到什么程度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教师要严格遵照规定实施,否则就会造成滥用惩罚。本文从惩罚的定义入手介绍了惩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指出在幼儿园中实施惩罚存在的问题,以及惩罚应该遵循的策略和怎样合理对幼儿进行惩罚,以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吕睿 《宁夏教育》2005,(4):69-69
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建立责任感的前提。责任感是一种自觉性,是大人不断地重复一些要求、命令、惩罚,孩子被灌输了一些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观念之后人为地形成的。“习惯开始于强迫”这话很有道理。要强迫孩子养成一些习惯,一开始从他的自理能力做起。规定孩子做的事,不能随便改变,要使孩子明白:这件事必须做,没有商量的余地。  相似文献   

17.
我们班的A同学.真叫我头痛。回家经常不做作业.课堂作业也是盯着一点做一点.学习成绩很差。家中父母离异.无人管他。这不.刚才班长又报告:A同学昨天回家作业什么也没做。蓦地,我浑身的血直往脑门上涌.咬牙切齿地想.用什么办法惩罚他?罚他站着.罚他做卫生.这是体罚或变相体罚,不行;罚他练字,  相似文献   

18.
丁丁历险记     
丁丁是一个机灵鬼,也是一个大马虎,做什么都非常马虎。有一天,倒霉的事发生了,丁丁被吸引到了数学王国里。当丁丁睁开眼时,傻了。"啊!这里到处都是数学问题,每做一件事都必须先答对一道问题才行,答错了,还要接受惩罚。"  相似文献   

19.
丁丁历险记     
胡诚钰 《辅导员》2013,(13):45-45
丁丁是一个机灵鬼,也是一个大马虎,做什么都非常马虎。 有一天,倒霉的事发生了,丁丁被吸引到了数学王国里。当丁丁睁开眼时,傻了。“啊!这里到处都是数学问题,每做一件事都必须先答对一道问题才行,答错了,还要接受惩罚。”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学生会犯错误,这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成长必要的,因为他们只有知道什么是错误的,才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犯错后,教师会经常运用惩罚去推动学生改过迁善。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本身没有好坏,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惩罚认识、运用不当,给学生造成了伤害,所以常遭非议。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先正确认识教育惩罚,然后再探析学生改过迁善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