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尽管戛纳给了39岁的王小帅进军市场的信心,但《青红》的票房仍然惨淡。之前,和他一样在今年“从地下浮出水面”的第六代领军导演贾樟柯,携新作《世界》同样遭遇票房败绩。  相似文献   

2.
贾樟柯神秘新作《任逍遥》成为第55届戛纳影展唯一入选的华语电影。继续捍动第五代导演为主干的中国电影格局  相似文献   

3.
继国内首部贾樟柯“故乡三部曲”英文研究专著《乡关何处》今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之后,被称为“故乡三部曲”的《小武》、《站台》、《任逍遥》的电影剧本、导演手记及相关访谈最近也由山东画报出版社结集出版。这套名为“贾樟柯故乡三部曲”的新书完整还原了贾樟柯从一个县城小青年成长为职业导演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与往年不同,今年各方王牌先锋导演齐聚戛纳,成为此电影节上最大的亮色。也意味着“戛纳”终于告别了大师时代,开始迈向支离破碎的“后现代电影”时期  相似文献   

5.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0,(30):88-88
贾樟柯获洛迦诺终身成就奖 近日,瑞士第6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将终身成就奖授予了中国导演贾樟柯。他成为获得这一奖项的最年轻的电影人。该电影节艺术总监奥利维耶·佩尔评价他是“电影天才”,以独特视角呈现了“当代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我 难受我现在的生活。” 这从地下到地上的曲线,是中国“第 2001 年,彼时的贾樟柯刚拍完 六代”导演典型的成长轨迹。站台》,言词间满是焦虑。他的处女作 “第六代”贾樟柯的“地下”生活 《小武》只是一道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威尼斯市政府近日在上海为中国导演贾樟柯颁发了2010年马可波罗奖,以表彰他对中意两国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颁奖辞称,“贾樟柯一直是中国与意大利及威尼斯市艺术文化交流及友好关系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8.
黄振乾 《视听》2016,(7):109-110
贾樟柯是中国著名导演,目前已创作十二部电影作品。他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与第五代导演有很多不同之处。贾樟柯始终坚持自己对底层形象的关怀,将最底层人物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呈现在观众眼前,引发人们内心深处对这个群体的沉思。本文以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为例,分析贾樟柯电影的风格特点和底层形象特征,同时对贾樟柯电影中底层形象的塑造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名为“这就是民国”的文化沙龙活动中,电影导演贾樟柯讲述了想象中的民国,而这个想象源自于他生活的汾阳县城。  相似文献   

10.
看板     
《世界》:贾樟柯“终见天日”4月8日起 全国公映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世界》是贾樟柯执导的第7部电影,也是他的第一部“地上作品”。因此,第一次获得审查通过的《世界》显得引人注目。《世界》讲述了几个农村来的年轻人在一个世界公园里的工作与生活,女演员是贾樟柯的“御用女主角”赵涛,而男主角则由王宏伟换成了成泰燊,他在电影里扮演一个保安。贾樟柯说,之前他的几部电影都是在说家乡山西,但事实上自己已在北京生活了近10年,“我希望拍一部关于城市生活印象的电影。世界公园是一个合适的场所,里面全是人造景观,而里面那些来自农村的人,也会有一种奇怪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5,(19):12-12
第58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5月21日落幕:比利时导演达内兄弟凭一部表现年轻父亲成长的影片——《孩子》摘取“金棕榈”大奖。  相似文献   

12.
贾樟柯的《世界》和王小帅的《青红》公映后,“六代后“独立导演浮出水面的新闻总能成为焦点。作为独立导演的旗手级人物,贾樟柯和王小帅是极其幸运的。而他们的同行者王超,仍然在为新片《日日夜夜》的公映努力。此前,该片已在法国南特电影节上囊括了包括最佳影片金球奖在内的三项大奖。  相似文献   

13.
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他独特的叙事风格,敏锐的社会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社会变迁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本文从贾樟柯的故乡情结以及贾樟柯的电影纪实美学这两个方面论述,浅析贾樟柯电影中的叙事美学。  相似文献   

14.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19):72-72
张曼玉:封后戛纳 香港影星张曼玉凭借在前夫法国新晋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执导的影片《清洁》中的自然本色表演,获得第5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最了解她的男人为她拍摄了属于她的电影,并给她带上了凤冠。”这是影评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因内心焦灼而呈现出的强烈诉说的欲望,化做平静影像下的巨大能量,表明贾樟柯已经挥别作为一名新锐导演创作上的“青春期”.开始了向更成熟阶段的蜕变之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内地电影便曾经入选戛纳,但直到第五代导演进入戛纳电影节的视野,才开始打开局面。陈凯歌导演在1993年凭一部浓墨重彩的《霸王别姬》摘得了第46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为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十年风行抢占了一个至高点。而几乎拿遍了所有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张艺谋,惟独在戛纳影展没能折桂,1994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24):54-57
在贾樟柯纪实性镜语里,"拆迁"现象是后现代性文化的一个表征;它指涉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解构"特质;这一特质折射出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对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的切肤体验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1,(18):88-88
贝托鲁奇获戛纳电影节荣誉"金棕榈奖" 最近,第64届戛纳电影节在法国举行,曾执导《末代皇帝》的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获得本届荣誉"金棕榈奖"。这位多次入围戛纳电影节各单元但始终与金棕榈无缘的电影大师说:"我等金棕榈好久了。"  相似文献   

19.
张利 《东南传播》2011,(10):100-101
本文摘取电影《三峡好人》中的几个较具典型的空间进行分析,揭示贾樟柯电影空间意象后现代深刻涵义,指出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中空间呈现是时代的影像纪录和现实生活的真实摹写,表达了导演对社会民生的深刻洞察和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20.
从1996年第一部录像的拍摄到如今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导演,贾樟柯始终用电影去关注社会最普通的人群,力图捕捉到时代高速发展下最真实的表情,构筑自己独具特色的电影世界。《贾想1996 -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是对这一历程的回望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