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睦言 《家长》2013,(Z1):72-73
我们不仅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而且应该"活到老成长到老"。别看我的外孙子洋洋只有8岁,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影迷,他还没上小学就在父母的怀里看《哈利波特》《喜羊羊与灰太狼》《指环王》系列电影。这个元旦假期,洋洋来我家住,非吵嚷着要我陪他看电影。我嫌影院的音响太吵,不想去,但又禁不住洋洋的苦苦哀求,只好上网搜索,想找到一部适合  相似文献   

2.
仝梁辰 《家长》2012,(4):42-43
丁丁这个来自比利时的动画人物,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长。2011年,它又被搬上了大银幕,拍成了更具视觉冲击力的3D电影,那么,就让我们跟随梁小桥、仝梁辰母子,一同走进丁丁的世界,分享他们的感悟和收获吧。 那天,我和妈妈去电影院看《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我非常期待看这部电影,因为爸爸妈妈曾经和我谈起过丁丁这个人物,我们家还有一套关于丁丁的连环画,但是因为上面的字太小,爸爸怕我看坏眼睛,所以他没有让我看那部《丁丁历险记》。我希望通过看这部电影了解丁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知道这个《环球时报》的记者是不是像爸爸妈妈说的那样聪明勇敢。  相似文献   

3.
郑楠希 《小火炬》2012,(9):26-26
下午吃完饭,我坐在沙发上拿着遥控器,翻到了我喜欢看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我想看,但又怕妈妈像早上一样骂我,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想看这个电影行不行?”“不行!”  相似文献   

4.
郭靖 《广东教育》2003,(9):55-56
“电影《花样年华》导演王家卫看中了莫言的新小说《檀香刑》,有意将其拍成电影。他说小说写得很好,就是花100万也要买下来。”我是因为看了这条消息,才去读《檀香刑》的。到目前为止,王家卫电影里还没有大陆作家的作品,那么在他眼中,这会是怎么样的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呢。当我看完了《檀香刑》之后,我还是大吃一惊,我的直接的阅读感觉,  相似文献   

5.
我正兴致勃勃地引领学生学习《丑小鸭》一课,忽然台下有几个学生骚动起来。“报告老师.洋洋上课偷吃蛋糕!”一名学生起身报告。“老师。我没吃,我只是看了看桌洞里的蛋糕。”名叫洋洋的男孩反驳道。“吃了就是吃了,我们都看见了!”学生们齐声作证。  相似文献   

6.
孔曦 《新读写》2010,(11):63-63
电影《山楂树之恋》我没有看过,因为凡是热映的影片我一概不看。但是孔曦先生的这篇文章我却是认真拜读了,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相似文献   

7.
《疯狂的石头》我看了两遍。第一次看毫无防备,结果吓了一跳。吃惊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这电影确实非同凡响,宁浩岁数不大,但那生猛鲜活的电影语感,着实叫人惊叹,他真有点儿一鸣惊人的势头;第二,其实我是被我那些写影评的年轻同行们的反应给惊着了,因为他们个个喜气扬扬,完全一扫看《无极》时笼罩全身的愤懑阴霾。这真的不容易,地球人都知道,全世界靠写影评吃饭的人,就数他们这伙人最挑剔。  相似文献   

8.
家有小鱼 《成长》2005,(10):35-36
1999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所有的人都在庆祝千禧年的到来。那天晚上,班里的同学一起出去狂欢,一个叫做曲涛的男生约我去他的宿舍看电影《泰坦尼克》。我很开心地同意了,不仅因为电影,还有我和这个男生之间模糊的好感。  相似文献   

9.
羽盐 《八小时以外》2013,(1):108-109
大师李安的电影柔软细腻,娓娓道来。你完全不能从一般概念的电影去速读他的影片,必需慢品,静下心慢慢地看。从《喜宴》到《断背山》,从《推手》到《卧虎藏龙》,大部分时间里,他只是在讲故事。讲故事的人似乎鲜有情绪起伏,然而故事的高潮之后,正待完结时,你才觉出其中的意味已入心底。像平静的海面下蕴藏着美丽的星空,或暴风雨的脸。  相似文献   

10.
刘畅 《小学生时空》2009,(1):99-100
我家的书柜里有许多书,有童话故事,有漫画,还有《水浒传》、《红楼梦》及《西游记》。我最喜欢《西游记》,虽然看了好几遍,但我百看不厌,而且每次看后收获都不同。  相似文献   

11.
这样生活     
张云 《成长》2005,(9):76-77
我看的上一部电影是塔可夫斯基的《乡愁》,再往上是费里尼的《浪荡子》,然后是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整个过程就像是做梦,所有的细节把我的记忆引向童年。  相似文献   

12.
詹金龙 《师道》2009,(1):41-41
喜欢淘一些跟教育有关的电影看,就是想着能从中悟出一些所以然来。近日看了美国电影——《大象》,感受很深的。尽管片子就叙事而言有些杂乱,但作为一部出色的关于教育心理的片子,它还是给了我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13.
赌一场陌生的爱情,赌注是一生。而付出是唯一的手段。这句话或许可以概括电影《来信》的内容吧!“陌生”用来形容爱情让人觉得有一点难以理解但却又相当普遍,大概是对爱情没有把握,所以才觉陌生。看过电影之后,心里一直莫名的郁闷,搞不清楚为什么,直到现在。当我准备下笔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了,那是因为看了这部电影。  相似文献   

14.
我很喜欢读书,什么《上下五千年》、《名人传》、《童年》以及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等等,我都看过。我尤其喜欢看小人书、漫画书,比如《老夫子》、《父与子》、《变形金刚》等等,可是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不赞成。后来他们看我太入迷了,就严令禁止我接触它们。哎!可是我真的喜欢它们呀,它能给我带来快乐,带来趣味。它们对我很重要,我甚至觉得比在学校里学的语文数学英语都要重要。  相似文献   

15.
据人民网消息:2008年10月,崔永元主持的央视《电影传奇》栏目,在蒲松龄故居录制了一台特别节目《画皮》,《百家讲坛》明星教授马瑞芳应邀同观众谈起了她对新近热播的电影《画皮)的观感。马教授在访谈的一节始就幽默的说,“如果我见到制片人的话,我想跟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可真敢编呀!’如果蒲松龄先生有灵,他可能要在他的坟墓里很好奇地说,这是谁编了这么好玩的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6.
《太原日报》消息,《百年孤独》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4月17日逝世。对于他的《百年孤独》,很多人期待看到电影版,但该书始终未被改编成电影的原因,更多是马尔克斯的不情愿。法国杂志《巴黎评论》曾问过马尔克斯,是否有兴趣把《百年孤独》拍成电影?谈及此事,马尔克斯说,经纪人开价100万美金,想以高价让他们打消这个念头,但《巴黎评论》将价格提到接近100万美金的时候,马尔克斯又让经纪人提价到300万美金,“只要我能阻止,就不会发生。我喜欢在读者和作品之间保留一种私人关系”。马尔克斯与日本名导黑泽明热识,他曾表示,《百年孤独》只有黑泽明能拍成电影。但随后不久,黑泽明去世,加上马尔克斯的阻止,伍年孤独》改编电影一事就此搁置。  相似文献   

17.
李君利 《师道》2012,(4):10-11
我喜欢美国电影《美丽心灵》,但看了会流泪,不敢多看。电影是美国数理学家约翰·纳什的生平记录。纳什27岁获博士学位,3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他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平衡论(包括非合作博弈论),已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开创了全球贸易的理论基础,其中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还被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  相似文献   

18.
马德 《中学教育》2005,(7):121-121
那个晚上的影片好像是南斯拉夫的《桥》。他正要走进电影院,一个青年拦住了他。那个青年看上去很焦急,说:“这位大哥,售票处已经买不到票了,您能把手中的票卖给我吗?”他一愣,有些为难。青年的脸色有些黯然,“我们从乡下来,我想领着母亲看一场电影。”  相似文献   

19.
洋洋特别爱看《孙悟空》的图书,天天从家里带到幼儿园里,看了一百遍也看不够。他常常边看书边对小朋友说:“哼,我长大比孙悟空还要有本领。”小朋友撇撇嘴巴不相信,因为洋洋太懒了,谁请他帮点忙,做点什么事,他都不愿意。孙悟空才不这样哩!  相似文献   

20.
厉佳旭先生说他看了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之后“觉得实在有许多话想要说”,而我在看了他的《维纳斯真的必须失去双臂吗?》(载《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2期),也同样是“觉得实在有许多话想要说”——厉先生误读了《米洛斯的维纳斯》,因而也误解了清冈卓行。他的质疑精神是好的,但对别人文本的误读则是令人遗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