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杨  李丹 《新闻世界》2013,(5):279-281
本文对解释学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的梳理,将其划分为古典解释学时期、现代解释学时期和批判解释学时期三个阶段。并就解释学与新闻传播学中新闻文本的客观真实性及解释性报道探讨解释学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法律解释具有依附性,但是法律解释不只是对立法者原意的解读。法官判决需要法律文本给予支持,但是法官不只是依据法律文本的判决机器,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历史视域对法律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规范性法律解释同样如此,在本体论的法律解释学看来,规范性法律解释对法律文本进行解释时不可能不创造法律——"立法",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最高司法机关的规范性司法解释可以任意造法,它需要一定的限制——对法律文本的的规范性司法解释要限定在程序法方面。  相似文献   

3.
张斌 《现代传播》2007,(6):62-65
本文对电视剧研究的核心基础--文本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分析了电视剧文本的构成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电视剧文本深度解释学的基本研究框架,为电视剧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解释学视野中新闻文本的存在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岚 《当代传播》2011,(6):31-33
在解释学视野中,新闻文本有独特的存在态势:它是典型的文本,超越了话语所指称的具体事件;它与接受主体之间存在着间距,使接受主体重新对文本的意义地“占有”成为可能;它作为一种存在形式,明确的接受者消失后,但又预设了潜在的接受者.正是因为新闻文本的这些独特态势,加快了媒体的反应速度,促进了新闻文本进一步逼近真实,对新闻接受者...  相似文献   

5.
王琳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4):55-59
认为作为人文科学基础的解释学对情报学人文研究范式的巩固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解释学角度对实现情报学人文研究范式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讨论,包括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强调历史社会文化情境、学科传统与权威的重要性、整体性方法的凸现以及对实践作用的再认识等。  相似文献   

6.
运用现代解释学的主体间性视角,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哲学基础上提出“档案作为解释的世界”,反思了在档案研究中所存在的机械套用传播学研究的理论迷思和实践误区,指出在传播解释学的理论视阈下来解读档案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现代解释学的主体间性视角,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哲学基础上提出"档案作为解释的世界",反恩了在档案研究中所存在的机械套用传播学研究的理论迷思和实践误区,指出在传播解释学的理论视阁下来解读档案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明确了“必须重视解释学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之后 ,有必要对“解释学方法”作具体的说明与介绍。解释学方法是一种与实证方法、批判方法鼎足而立的传播学研究中 ,乃至一般的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对这种“鼎足而立”的态势的形成过程 ,我们在前一篇论文 (《必须重视解释学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中是这样加以说明的 :实证方法即行为科学方法 ,是社会科学学科作为“科学学科”所采用的主流方法 ;不进行实证研究的传统人文学科是不能跻身于社会“科学”之林的。但是 ,如果社会科学学科单纯运用实证方法 ,就克服不了诸…  相似文献   

9.
解释学是西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哲学,其既是方法论,又是认识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已经渗透到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影响广泛。本文通过阐述解释学的产生和发展,分析其对于新闻学的重大影响及对新闻学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解释论中提出多种要点,并从解释学对象、解释学立场、解释学原则三个角度去深度解构新闻学。  相似文献   

10.
覃岚 《编辑之友》2011,(12):98-100
审美理解是一种特殊的理解,是对解释学理论的深层次运用,当我们开始探析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接受理解的深度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探寻。伽达默尔说:"美学必须在解释学中出现,这不仅仅道出了美学问题所涉及的领域,而且还指出了解释学在内容上尤其适用于美学,这就是说解释学必须相反地在总体上这样得到规定,以至它正确对待了艺术  相似文献   

11.
透视跨文化传播的"误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传播是指两种以上异质文化间的互动,在此过程中,"误读"现象普遍存在."误读"产生于文本的生产者、文本自身和文本的接受者这个信息传播链条的各个环节间的相互作用之中.本文从解释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跨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2.
解释学方法与新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西方的具有弥散性影响的文化哲学,哲学解释学的思想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新闻学的研究(呈现和表达、理解和解释)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客观,而这需要各种文本的理解、还原与再现,解释学的方法论述从另一个角度解构这一过程。本文简要地从中提取若干要点,...  相似文献   

13.
解释学是一门起源于西方的古老学科,现已成为一门国际显学,涌现出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等解释学大师.作为一种适用于整个人文学科的方法论,解释学同样也适用于图书馆学研究.“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等解释学理论,对于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以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为例,说明图书馆学进行解释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1]一文,使得虎妈在美国一炮而红。对于"虎妈"教育,两国媒体均质疑该方式的科学性。但他们对同一态度的论证与阐释方法存在差异。基于此,从解释学角度,对中美两国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探讨中西媒体以怎样的视角报道与评述"虎妈",而他们各自又是受到何种主流话语的引导而导致了报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赫尔墨斯国际前沿论文书系"后儒学转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实用主义与解释学的区别是,前者是机会主义,而后者是现实主义。后儒学是现实主义的解释学,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我们原拟为后儒学撰写一篇辩护词,但最终认识到,它根本就不需要。题记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方面是指一切既往事件的超越性,它们是历史,  相似文献   

16.
孙妍峰  张芊 《新闻世界》2012,(10):178-179
解释学是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解释学在多个学科广为应用,对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介绍解释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从“避免误解”、“视域融合”、“文化中心论”等角度探讨解释学对跨文化传播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伽达默尔作为解释学的集大成者,曾提到:“我们的出发点是:艺术作品就是游戏——就是说,艺术作品的真正存在不能与它的呈现相分离.正是在它的呈现中才出现了一个构成物的统一性和同一性。本文就伽达默尔的游戏观结合鲁迅创作来探究解释学中游戏观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秦慧 《大观周刊》2012,(29):22-23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西方马克思主义独特魅力,首先就在于它从人出发理解和阐释马克思。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文本,对于我们再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建立当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主要观点是强调对象意义的历史性和相对性,无疑这种理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在认识上达到了深化,尤其是在音乐作品的研究中.本文从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出发,剖析了音乐作品两个最本质的特征--音乐的情感性和非语言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哲学解释学认为,在文本阅读活动中,“视野融合”就是理解者的当前视野与文本的历史视野的交融:阅读理解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从文本中“重新获得一个历史过去的慨念,以致它同时包括我们自己的概念在内”。对这种“观野融合”的阅读原理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文本意义的理解观——即“一切理解都是自我理解”;二是文本意义的创造观——即“我们总是以不问的方式在理解”;三是文本意义的批判观——即“提问就是暴露和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