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攻击行为 (aggression) ,又名侵犯行为 ,通常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攻击行为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及其他有关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 ,随着西方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长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极大重视。作为暴力犯罪重要特征之一的攻击行为亦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 ,并被当作预测青少年反社会行为、暴力犯罪行为的重要内容而备受关注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有的学者着重探讨了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特征 ,从认知的角度展示了…  相似文献   

2.
攻击行为 (aggression) ,又名侵犯行为 ,通常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攻击行为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及其他有关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 ,随着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长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了学者的极大重视。作为暴力犯罪重要特征之一的攻击行为亦成为心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 ,并被当作预测青少年反社会行为、暴力犯罪行为的重要内容而倍受关注 ,在这些研究中 ,有的学者着重探讨了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特征 ,从认知的角度揭示了导致青少年暴力犯罪的…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内在机理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人们往往把青少年犯罪归结为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等因素的诱发物,但具体如何发生却研究不足,没有真正揭示青少年犯罪的内在机理。本文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因素;外在环境和条件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发因素;权益侵害是青少年犯罪的激活因素;个体素质是青少年犯罪的调节因素;而青少年犯罪的行为选择是借助于心理机制来实现的。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教育以书面内容为主,以说教的方式进行,常常因内容深奥空泛,形式单一枯燥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效果不甚理想。体育运动能防止青少年无所事事和时间的不合理消耗而犯罪;促进心理健康,防止青少年因挫折而产生的攻击行为;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联系,减少青少年越轨行为;增强青少年规则意识,培养青少年对道德和法律的信仰而达成预防其犯罪之功效。体育运动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击行为是青少年品行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目前,我国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态势是值得引起重视的,特别是中小学生,经常发生殴打他人、相互殴打等攻击行为。具有攻击行为的青少年,常常还有品行障碍的其他表现,如逃学、偷窃等。如不及时控制和矫正青少年的一般攻击行为,就很容易任其发展成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6.
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诸多原因之中,文化冲突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外在诱发因素,是犯罪深层次原因;价值选择是青少年犯罪的内在动因,是犯罪心理基础.社会剧烈变迁必然引发文化冲突和文化失调,造成青少年社会价值选择的紊乱,从而导致违法犯罪发生.  相似文献   

7.
赵艳 《考试周刊》2012,(44):181-181
不良心理倾向是引发和形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特点,并对之实施正确恰当的引导,能有力地预防青少年犯罪,鼓励他们实现人生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我国青少年犯罪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前几年不少人认为林彪“四人帮”的毒害是唯一原因;近几年有人认为青少年犯罪的发展是各种消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某些政治现象、道德现象、反动人物等对青少年犯罪都直接发生作用;还有人认为,大变动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控制失调必然导致大量青少年犯罪,因此,青少年犯罪的发展是社会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有关政法专家指出,我们正在经历建国以来的第五次犯罪高峰。这次犯罪活动顶峰的主要特征为:一是犯罪规模升级、危害增大;二是犯罪种类外延扩大,层次增多;三是犯罪主体结构多元化,违法人员比例增大,其中青少年犯罪十分突出,并呈现低龄化倾向。这表明,当前我国应当加大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力度,形势严峻,刻不容缓。本文试就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机制及其预防对策谈一些看法。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机制分析   所谓心理机制,一般是指个体心理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这里所指的是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和不良亚文化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关注,从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入手,有针对性地实行相应的预防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全世界,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呈低龄化、智能化和恶性化倾向。据调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的因素,有青少年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更有家庭方面的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学习和成长的摇篮。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思想、态度和言行就开始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所有犯罪青少年身上,人们几乎都能看到或找到家庭的负面影响和父母教育不当的因素。有的父母离异,对子女不能尽管教和抚养的责任,致使孩…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攻击行为,主要指青少年有意造成行为接受者伤害的行为,包括对他人、自身或其它目标有意伤害的任何行为。从心理学和文化学视角分析,青少年攻击行为可以有六个发生机制,其教育或矫正也要针对多元发生机制走和合之路。  相似文献   

14.
攻击行为是青少年品行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目前,我国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态势是值得引起重视的,特别是中小学生,经常发生殴打他人、相互殴打等攻击行为。具有攻击行为的青少年,常常还有品行障碍的其他表现,如逃学、偷窃等。如不及时控制和矫正青少年的一般攻击行为,就很容易任其发展成违法犯罪。攻击行为的主要特点是对事物往往做出爆发性反应,稍不如意就火冒三丈;心境反复无常,易于爆发激情;行为无计划,不可预测;行为爆发时不可遏制,不考虑后果;易与他人冲突和争吵;不能维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一、学生常见的攻击行为打架斗殴这是学校…  相似文献   

15.
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击行为是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确切地说,它直接关系到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方向与结果。因此,在目前的诸多心理与行为研究领域中,攻击行为作为一项世界性的课题,早已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持之以恒的关注,特别是自上个世界五十年代开始,随着实验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在人类信息加工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从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角度来解释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已成为当今心理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并积累了相当丰硕的一大批有关攻击行为社会认知领域的科学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日益严重,青少年犯罪案件不断发生,性质日益恶化,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是一个严肃而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已经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可控因素的分析,阐明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心理动因,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前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高智能犯罪、毒品犯罪、暴力犯罪、涉黑团伙犯罪、女性未成年人犯罪等。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法制的教育,强化家庭教育,明确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用良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仍然是当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要存在八个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应该在全社会树立未成年人犯罪也是犯罪的指导思想,筑好家庭第一道防线,建立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屏障,创建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从而避免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近缘环境”是社会上滋生犯罪的最直接的关系介质,也是 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最紧密的链接要素。这是作者三年来在实地走访 大连市劳教、禁毒、综合治理等有关部门,并结合分析了四百例青少年 犯罪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第一次在犯罪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提出“近缘 环境”及其同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问题。这对于科学理性地认识青少年 犯罪的本质及形成规律,探索犯罪的心理机制及作用特点,指导和改 进青少年犯罪的帮教和改造等工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