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2月贵刊所载《名医臧伯庸和他的朋友们》一文,提及祖父臧伯庸与孙中山、章太炎及于右任之间的关系。去岁该文作者夏瑜(笔名老老夏)先生采访时,我将祖父臧伯庸与于右任之间关系介绍较详,惜其文章或受篇幅所限,或受侧重面所致,未能全述。本人欲再补充一些史实。民国成立前,于右任先生与祖父虽同处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阵营内,但二人并无来往。直至辛酉年(1921年)前后,于右任哲嗣于武在上海突罹急病,非常凶险,于十分焦急。其一名下属(惜忘其名)常求医于祖父,对祖父医术颇  相似文献   

2.
(一) 最近,笔者在湖南省双峰县发现一份我国儿童图书馆的珍贵史料——《湘乡青树镇议事会第一次报告书》.收藏这一珍贵史料的是双峰县十竹乡八十三岁的老人——王子奎先生.王子奎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王焜(字质先)是光绪二十七年贡生、青树镇第一任议长.自王焜起,王家便有收藏古旧习惯.王子奎先生从小受其影响,曾收其祖父、叔伯、父亲的遗书、手迹、器物集于一室,名曰尚泊堂.其中有不少珍品,《湘乡青树镇议事会第一次报告书》即为其中珍品之一.《报告书》是王焜1912年7月充任议  相似文献   

3.
上月,从上海图书馆善本室借得稿本《涵芬楼购书杂记》,内有不少是祖父张元济先生在辛亥前后为涵芬楼收购古籍所做的记录。从中抄录了多则祖父手书的记事,赶紧邮寄给本书责任编辑宋丽荣女士,请她赶在第10卷发稿之前编入全集。  相似文献   

4.
《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是孙科先生之女、孙中山先生之孙女孙穗芳女士撰著的孙中山传记,是一部饱含亲情的孙中山传记,是“敬献给我敬爱的祖父孙中山先生、我的父亲孙科博士以及我的大哥大嫂孙治平先生夫人”的孙中山传记。台湾禾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凡30万字,有许多照片和孙中山墨迹,分上、下两集。这是一部浅显通俗、亲切而有吸引力的、有特色、较好的人物传记。它对广大读者认识、学习孙中山,对专家学者研究探讨孙中山,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等都很有益,现据笔者的阅读和粗浅理解,将该书的特色略作评述。一、家世源远,…  相似文献   

5.
<正>张爱玲,本名张煐,曾用笔名梁京,原籍为河北丰润,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的西区,张爱玲先生出身显赫,其祖母名叫李菊耦,乃是朝廷重臣李鸿章之长女,其祖父名叫张佩纶,乃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张爱玲先生毕生专注于创作,著述颇丰,文学作品类型主要包括了文学论著、小说、电影剧本与散文等。张爱玲先生一生的主要作品集有散文集《流言》、《传奇》等;  相似文献   

6.
<正>一封捐款信1981年9月,上海普陀区委统战部收到了一位老人写来的一封感情真挚、言辞恳切的捐献信。写信人是我的祖父曹启东先生。他在信中写道:我自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蒙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照顾,生活安定,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7.
封小平 《浙江档案》2003,(12):25-25
浙江素有文化之邦的美誉。民国以来,各类学校在浙江大地上相继建立,然而命运各异。其中有一所专科学校,似一颗流星划过天际,给人们留下了短暂的记忆,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私立浙江体育专科学校。该校是在民国初期,由沈钧儒先生和吕公望先生发起倡办的。沈钧儒先生是浙江嘉兴人,辛亥革命浙江光复后,他当选为浙江省临时省议会议员。吕公望先生于1879年出生在浙江永康,1906年在杭州结识秋瑾、徐锡麟,加入光复会,深受启发,弃文从戎,加入保定军官学校,1909年毕业后分发回浙。1911年武昌起义后,参与筹划光复浙江,曾任浙江省督军兼省长。两位先生同怀…  相似文献   

8.
2012年9月《收藏·拍卖》杂志,刊载彭长卿先生撰写的《熊克武致臧伯庸一札》的文章。其中所刊登该信札之复印件,是彭先生在二十余年前从老报人兼作家郑逸梅先生处所得到,而郑老却得自于我们兄弟处。熊克武,四川井研人,生于1881年,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1913年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讨袁军总司令,1918年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并兼摄四川军民两政。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熊克武于抗战前,回四川定居重庆,与笔者祖父臧伯庸保持密切的书信来往。他的每封来信,祖父阅后均妥加保存,惜除该信外,其他在"文革"中均遭遗失。从仅存的那封他定居北京后的来信,以其内容来看,可能鉴于当时的政治气氛,或顾及到他自身所处的政治地  相似文献   

9.
倪波教授的故多在安徽省和县雍家镇,他生于1936年1月11日(农历乙亥年12月17日).祖籍是浙江省宁渡市象山县。他出生在一个世代文盲的家庭,祖父倪全义一生穷困潦倒,父亲倪守炳早年是铁匠,后又做过豆腐、爆竹。母亲赵有玉出身更为清寒,外祖父早年就投身革命.倪波乳名正法,因不吉利.  相似文献   

10.
杜定友先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8年)十二月十五日生于上海。祖父在清咸丰年间在香港以补皮鞋为生,后因谋生不易,全家迁到上海。父名顺荣,在沪营照相业,杜先生就是在照相馆中出生的。杜先生原籍广东省南海县西樵乡大果村,但他一生中只因探亲回去过一次。早期他在上海敬业中学及广肇中学读书,成绩优异,后考  相似文献   

11.
马涛 《湖北档案》2013,(5):32-36
西方强盛触动游子心潮王韬本名王利宾,字兰瀛,号仲弢、天南遁叟、淞北逸民、蘅华馆主等。清道光八年十月十日(1828年11月10日)出生于苏州府甫里村(今甪直镇)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是科举进士,父亲是私塾先生,母亲也识文断字。王韬5岁便随大人识字,并熟读"四书"、"五经",打下扎  相似文献   

12.
我与马寅初先生正式认识是1954年在马老的家中。当时我随浙江省省长沙文汉同志赴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马老是浙江省选出的代表,会前沙文汉前往马老府上拜访他。年迈七十的马老红光满面,声音洪亮,因他与沙文汉以前就认识,见面  相似文献   

13.
《张居正大传》是我的祖父朱东润先生中年时期的一部力作,194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抗日战争时期,先生抛家别室,只身入川,先后执教于迁至乐山的武汉大学和重庆中央大学中文系。《张居正大传》,便是那个艰难时代中产生的作品。此书的创作意图,除了学术文化的建设外,是希望通过表彰历史上的爱国志士和实干家,唤起拯救民族的力量。朱东润先生(1896-1982)原名世滨,后以字行。江苏泰兴人。早年留学英伦,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南通师范学校、武汉大学、重庆中央大学、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沪江大学。1952年起,长期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先生…  相似文献   

14.
詹大悲君字质存,湖北旧黄州府属蕲春县人也。世居距县治东北二百里之何家冲,至君祖父斗峰公以身为继出,而性质直,见恶于诸兄;君父竹亭先生谨饬自好,为邑附生;父子守正不回,不能安居于故宅,逐迁居毛家垄。君生而貌寝,声音发肤异常儿,何家冲人谓君为怪物;以此不甚为家人所喜。祖父独钟爱之,曰:“安知形声异常儿者,成就之不异常儿耶!”君未四岁,夏日傍晚未归;家人四出觅君。祖母获之宅后半里许田垄中,问其所事,曰:“吾欲得一蛇以为戏。”至七岁,祖父命竹亭先生授之读。竹亭先生曰:“此子只合持十二斤锄掘荒地,何用读为!”祖父亲携至塾,竹亭先生乃授以三字经,教“性本善”之性字后,君即指“性相近”“性乃迁”两性字曰:  相似文献   

15.
一世得体     
每年秋天一到,祖母总是提醒我“该上山看祖父了”。祖父的生日是祖母最重视的日子,即使祖父离开我们已经有12年了。自父母离异之后我便与祖父母同住,我当他们是我的父母,老人家也更甚疼爱儿女般照护着我。  相似文献   

16.
一世得体     
刘若英 《出版参考》2011,(11):34-35
每年秋天一到,祖母总是提醒我“该上山看祖父了”。祖父的生日是祖母最重视的日子,即使祖父离开我们已经有12年了。自父母离异之后我便与祖父母同住,我当他们是我的父母,老人家也更甚疼爱儿女般照护着我。  相似文献   

17.
李静 《青年记者》2006,(2):67-68
金仲华先生是我国卓越的新闻工作者、编辑家,曾任数家著名报刊、通讯社的社长和总编辑。同时他又是我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金仲华先生1907年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的一个教师家庭,1927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在校期间,他就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毕业后进入商务印  相似文献   

18.
世纪老人冰心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但她一生与出版结下的不解之缘,特别是她对福建出版事业的爱护与关心,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冰心于1900年10月5日出生在福州城内,年仅7个月就离开家乡;直至19if年10月,才又随同父母回到福州城内祖父家中。开明、博学的祖父谢銮恩十分疼爱孙女,他的书房成为少年冰心的乐园。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旷‘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以来,出现了一批立志改革、走在时代潮流前面的爱国志士,如最先翻译《天演论》的严复、最早介绍西方近代小说的林琴南,都是谢家的故交老友。冰心90岁时,仍充…  相似文献   

19.
我是祖父在世时他的唯一孙子,起码祖父、祖母是这样认为的。其实祖父在我出生的时候还有两个孙子,他们是我的堂兄,我大爷的儿子,长子王小华,次子王幼华。在我出世的五个多月后,他们就随同我的大爷、大娘一起离开了人间,时间是1949年11月27日,地点是重庆白公馆。祖父一生有四个儿子,长子王振华、次子王裕华、三子王国华、四子王文华。长子王振华、长媳黎雪霜一家四口于1949年11月27日死于重庆白公馆的大屠杀;次子王裕华,未婚,  相似文献   

20.
一严学窘先生,字子君,现代著名语言学家、音韵学家。 1910年12月6日,先生生于江西分宜县介桥村。祖父雨山,曾任民初县传学所长,熟谙经史,饱学多才。父寅旭,曾为清末赣省优贡第一,当过民初省议员、安仁县令、省立第八中学校长,精文史,擅书法。先生于兄姊妹四人中排行第三,以天资聪颖为长辈珍爱。介桥位袁水、介溪之滨,袁岭、昌山之侧。苍山叠翠,澄江如练,风景佳丽。严氏祖先于宋雍熙年间自福建邵武迁来分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