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93年11月17日,新华社发出我和单培荣合写的通讯《“尼雅废墟”寻访记》,这是新华社报道的本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掘之一。通讯播发后,被海内外新闻媒体广泛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项目部主任迪安博士来信说,这篇报道已促使他将尼雅列为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佛教路线”重点考察遗址。 “尼雅废墟”是考古界一个神秘而又充满诱惑力的话题。 两千多年前,汉朝使臣张骞、班固等出使“西域”,报道了塔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中国档案事业史内容有重要补充、为研究西域及鄯善、于阗等古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提供宝贵史料 ,为研究中外关系史提供了第一手史料等方面 ,对新疆尼雅遗址档案室的价值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尼雅遗址档案室的发掘情况、尼雅遗址的小档案室以及文书制作与档案管理的方法 ,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小庞贝”(PomPeii),是斯坦因笔下的精绝古国。1901年1月29日,他进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精绝故址——尼雅。他在《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中写道:“书讯、账簿、草稿、杂记一类的佉卢文木牍.差不多在每一所屋中都有得发现。此外还有足以表现日常生活以及流行工业的刻花的建筑木材和家具。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兰登·华尔纳这个名字 ,对于中国人来说 ,是与中国文物灾难性的破坏联系在一起的。1923至1924年间 ,华尔纳组织了第一次福格艺术博物馆中国考察队 ,由于在这次考察中 ,华尔纳用化学胶水揭取了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精美片断 ,而成为20世纪前半叶来中国西北考察的外国人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华尔纳从敦煌剥移的壁画 ,在当时被认为中国境外仅有的唐代壁画的标本 ,这就使华尔纳将美国哈佛大学今后研究与考察的重点定在了敦煌。于是 ,当华尔纳1924年返回美国后不久 ,便又组织了第二次福格艺术博物馆中国考察队 ,目的是 ,对敦煌…  相似文献   

6.
余岚 《图书馆杂志》2005,24(10):95-96
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英国人。原籍匈牙利。早年在维也纳、莱比锡等大学学习,后游学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1887年至英属印度,任拉合尔东方学院院长、加尔各答大学校长等职。在英国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后进行三次中亚探险。第一次中亚探险(1900-1901)主要发掘和田地区和尼雅的古代遗址,  相似文献   

7.
1989年8月25日,我们考察队一行四人,带着被太阳烤黑了的皮肤和所获甚丰的心情,又回到了离别半年之久的上海复旦园。就我们四个满怀热情与渴求的年青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专业86级学生赵勇、吴小波、梁泓、王月华,组成了这次由复旦新闻学院、上海《康复》杂志社、《上海旅游报》共同主办的“未来记者”南疆考察队。3月8日,经校、院领导批准,我们开始了深入基层的万里之行。二万里行程,收获甚丰。我们考察采访了井冈山,韶山、湘西,云南边境全线、海南,深圳等80多  相似文献   

8.
赵跃飞 《档案》2013,(6):33-37
五,脚夫的生活 陈万里的西北之行,正式名分是“跟随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第二次西北之行陪同考察”。除了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的6名队员,他在行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脚夫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The Long Old Road in China)是华尔纳第一次率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敦煌之行的考察游记,原书于1926年在纽约出版.华尔纳1923年7月至1924年4月间的第一次敦煌之行,由于用化学胶水盗揭莫高窟精美壁画而成为"外国探险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当他1925年2月至6月再次率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返回中国进行第二次考察时,这位浑身牛仔装束的美国人已经成了西北各地严加防范的对象.北京大学特派陈万里教授跟随华尔纳的考察队一同前往.陈万里先生将沿途所见所闻详细记录下来,题为《西行日记》,作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实地调查报告,于1926年由北京朴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可可西里,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山梁。可可西里山是昆仑山向南延伸的一条支脉,环绕它的就是可可西里地区,位置正好在青藏高原中部。可可西里地区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寒冷、缺氧,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一片无人区,被人称为“神密的国土”。 1990年5月21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局和青海省共同组织了一个考察队,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考察内容涉及地质、地理、矿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六月间,中国动物科学考察队到青海地区进行动物考察活动的时候,新华社青海分社领导方面决定让我随考察队去进行摄影采访。六月十日,我随队踏上了征程。动物科学考察队全体队员二十人,从西宁乘卡车沿青康公路向西南挺进,走了两天多,来到了第一作业点——黄河上游的两大湖泊——札陵湖和鄂陵湖。这两个湖的所属县——玛多县,面积约有四千二百平方公里,全县人口共四千五百人,地势平均拔海四千米左右。境内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的种类多、数量大。动物考察队的任务就是要在这里对水禽、高山草原及湖泊周围的有蹄类进行种类、数量及生活习  相似文献   

12.
编辑手记     
1925年2月至6月,因使用化学胶水盗揭敦煌莫高窟壁画而臭名昭著的美国人华尔纳,再次率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来中国西北考察,而此时他已成了所到之处皆严加防范的对象,北京大学特派陈万里教授跟随考察队一同前往.陈万里将沿途所见所闻悉数收入笔端,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上世纪20年代大西北的社会图景.赵跃飞先生的《陈万里<西行日记>里的民国大西北图景》一文,以陈万里《西行日记》所述史料为主线,辅以华尔纳的考察游记及其它资料,尽可能地还原了上世纪20年代晋、陕、甘等地的社会风貌,读来饶有兴味.  相似文献   

13.
我想先从最近的一次沙漠考察工作谈起.今年夏天,我参加了乌兰布和沙漠综合考察队.这个考察队的目的是为了对沙漠改造利用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综合的科学考察和研究,考察队由十一个专业组成,计有综合自然地理、历史地理、考古、经济地理、风沙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水利、农业、牧业、林业等.要研究的问题涉及到:这个地区农业开发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农业开垦后可能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排灌问题、风沙危害问题、土壤盐碱化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谷中亚探险队在1902年至1914年的10余年间,先后三次到中亚探险,在中国新疆地区发掘了大量的西域文物。其中9000多件藏品被保存于龙谷大学图书馆。该大学内刊《大谷探险队将来—西域文化资料选》中,揭示了部分西域文物藏品目录及简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是我多年前和一位同事翻译的一部西部考察游记,作者是美国人兰登·华尔纳。兰登·华尔纳在中国最出名的事,就是曾两次带领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到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和挖掘。第一次考察是1923年7月至1924年4月间,华尔纳用化学胶水揭去了十几方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精美片断,并贿赂王道士,携走唐代  相似文献   

16.
龟兹文物是中华文明珍贵的历史遗存。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龟兹文物被英、俄、法、日、德等国以考察之名掠走,流失海外。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龟兹文物,大部分是沙皇俄国时期别列佐夫斯基考察队和奥尔登堡考察队从龟兹带回,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小部分为苏联在二战胜利后辗转从德国带回,主要为壁画,这些壁画一部分的原始出处为新疆克孜尔石窟。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对龟兹壁画进行了修复,且在少数展览、图录中展示过一些龟兹文物,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利用。流失海外的龟兹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17.
在彭城以北的磁山新石器遗址中,已经出土了大量夹砂褐陶和红陶器,据社科院考古考察发现最早的文物可测定于前5500年,被称为"磁山文化"。磁山地区是我国古老陶器的发祥地之一。本文将对宋代磁州窑中的吉祥图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左洁  崔明 《兰台世界》2013,(12):141-142
在彭城以北的磁山新石器遗址中,已经出土了大量夹砂褐陶和红陶器,据社科院考古考察发现最早的文物可测定于前5500年,被称为“磁山文化”.磁山地区是我国古老陶器的发祥地之一.本文将对宋代磁州窑中的吉祥图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安徽江淮地区的商周遗址多为台形遗址,其独特的遗址形态应当与聚落布局有关。本文重点考察了堰台遗址的聚落布局,认为正是这种独特的布局特点决定了遗址的形态及堆积特点,并分析了该聚落的性质与功能,对该聚落的等级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76年6月29日,一支由美国海军资助的探险队在完成了对74年前沉没在北大西洋3,800公尺海底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的考察后,携带着可放映50小时的录相带和57,000张照片返回马萨塞诸斯港。7月31日,考察队长罗伯特·巴拉德博士在华盛顿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考察结果,同时透露在这次海底考察中试用了美国海军研制的一个由电脑控制的第四代机器人。读着外电关于这次探险活动的报道,不由得联想到当年曾经在报道“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大显身手的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这个人,就是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编辑”的卡尔·范·安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