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冯月  李青  梁芷铭 《广西教育》2022,(33):92-94+125
本文论述红色音乐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分析红色音乐资源应用于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提出红色音乐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路径:依托红色音乐资源创设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利用红色音乐资源阐释思想政治理论、优化红色音乐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善用红色音乐资源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的音乐教学开展中,音乐鉴赏课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音乐鉴赏课的全面实施,不仅丰富了中学的音乐课堂开展,也进一步的提升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别从以人为本的音乐鉴赏教学目标的设置、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开展以及多元教学方法在音乐鉴赏课中的应用这三个方面对中学音乐鉴赏课实践提出了全新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
艺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有着特殊的作用,音乐公选课教学是对大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音乐公选课的教学现状入手,阐述了对高职院校音乐公选课教学定位的认识,提出了高职院校音乐公选课教学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慕课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赋予了音乐教学新的生机活力,大大推进了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文章探讨了慕课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具有的优势,分析了慕课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深入探索了慕课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加强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研究越来越多。以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用微课作为切入点,并通过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概述了微课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有两种课型,一是唱歌课、二是欣赏课,其中最主要的是唱歌课。音乐唱歌课的教学目的是,体验歌曲的音乐情感,学习与歌曲相关的音乐知识、歌唱技能以及音乐文化;提升感受音乐、用歌声自主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唱歌教学中,一般会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唱准音调,准确把握旋律,有感情地唱好歌曲,其有感情地唱好歌曲也是教学的难点。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唱歌课是提高学生音乐表  相似文献   

7.
音乐鉴赏课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引导鉴赏主体在发现、探索音乐美的过程中自主培养其音乐领悟力及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课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分析了音乐鉴赏课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进而从师资、教学设施、文艺团体等方面提出完善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微课是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远程教学形式,我们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听心理学等理论,采用文献分析、调查与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了微课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可行性,然后设计出基于微课的音乐教学新模式,即强调教师、学生、微课之间交互关系的音乐教学新模式,最后我们提出了基于微课的音乐教学新模式的实现方案,论述了实现新模式需要的条件,以及实现新模式存在的障碍与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29):149-150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将文化理解纳入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当中,希望通过音乐教学,加强学生文化体验、拓宽学生文化认知、提高学生文化认同。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模块,本文以音乐鉴赏课《高山流水志家国》一课为例,分析高中音乐鉴赏中文化理解的体现,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在音乐鉴赏课中提高学生文化理解上,以文化浸润促进高中生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微型化时代的到来,微课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音乐微课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音乐微课作为对音乐课堂有效的知识拓展和补充,不仅适用于时代的教学需要,也适用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教师可针对音乐微课在音乐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同时对目前音乐微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巴洛克时期大量优秀的声乐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作品对美声唱法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们是学习美声唱法必不可少的经典曲目和好教材,并且现在已被声乐教师们广泛应用于声乐教学中。本文以巴洛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在声乐教学中普遍选用的歌剧咏叹调、康塔塔及清唱剧选曲作为研究文本,总结归纳了这一时期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旨在促进声乐教学,帮助声乐学习者更准确地诠释、把握这些作品的音乐风格,全面提高综合演唱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整个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高师声乐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既要遵循声乐艺术的专业规律、注重声乐教学的水准质量,更要体现自身特有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师范性。全文正是通过高师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和艺术实践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Results from a developmental study on pitch matching ability (PMA) were used to draw conclusions on diagnostic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music. Forty children from 3 age groups (4, 6, 8 years) participated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ith repeated measurements. The factor age was not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l PMA, whereas timbre of note presentation had strong effects on reproduction: Children in all age groups were more successful with vocal than with instrumental presentation. Remarkable were the larg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re are 4‐year‐old children who hare higher ability than many 8‐year‐olds. Evidence is presented that actively produced music gives more valid insights into the individual's competence than the perceptually and verbally dominated traditional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PMA. Emphasis is thus placed on vocal activities because they are the earliest musical (and/or prosodic) expressions.  相似文献   

14.
杨宝利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1):90-91,96
音乐院校附中的声乐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心态、教学方法、变声期问题、艺术实践及心理变化等方面来探索其声乐教学的规律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曼君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11-113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想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想象贯穿于声乐教学、演唱的全过程。想象丰富了歌唱意识,歌唱意识也影响着想象力的发展。运用声乐艺术心理学原理来论述想象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作用及歌唱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在充分研究大量古代音乐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相关考古研究成果对楚国的器乐与乐器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索,认为楚国器乐与乐器的繁荣主要体现在“钟鼓之乐”“古琴音乐”,以及“八音乐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发展应该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与审美的结合。文章强调了该课程的教学应从以前简单的技术练习中走出来,结合熟悉的声乐作品,让学生在歌唱中练习音准节奏,在掌握音准节奏的同时注重音乐情绪的表达。借助器乐作品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将不同乐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器乐作品的欣赏和视唱结合,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不同的音乐体裁。文章提出了一些教学法和训练方法,以此为结合音乐作品的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一些教学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声乐教育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目前我国声乐唱法出现的"百家争鸣"现象,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及专业要求进行声乐课程教学,是声乐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通过对高职学生在歌唱时的歌唱姿势、气息、喉咙打开、共鸣、咬字等方面的阐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以及高职学生在声乐演唱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院音乐专业提高学历层次教育的主体是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 ,他们具有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 ,而且自身条件和基础程度不一 ,其声乐教学方式有别于艺术院校和师院音乐系。应注意从学员特点出发开展教学工作 ,使教学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在声乐教学和歌唱实践中,歌唱语言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歌唱语言技术时歌唱的音色、共鸣、呼吸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更加明确了歌唱语言的特点,进而为增强教学实践实效提供可能,并为声乐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