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钰婷 《成才之路》2010,(14):88-88,I0010
本文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艺术的实际,论述了中国皮影艺术的现状及保护方法,旨在研究和保护皮影艺术,使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奇葩在中国的戏曲文化事业中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走近皮影     
在今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中,皮影表演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小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成年人惊叹她的神奇!你看过皮影表演吗?你了解皮影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皮影艺术吧!什么是皮影戏?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走出了我们的生活。如何传承、弘扬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将皮影纳入课程建设中,在学生心中播下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种子。一、兴趣引领,了解皮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上皮影,就要激发学生对皮影这门民间艺术的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皮影课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图片、  相似文献   

4.
复州皮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于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对复州皮影的历史概况进行梳理,分析了复州皮影的价值;针对复州皮影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复州皮影的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以期使复州皮影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环县道情皮影,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采用有效方式进行传承与保护。对于环县道情皮影的文化研究,要强调乐谱整理的重要作用,通过乐谱整理,厘清环县道情皮影的特点与内容、结构与特色以及文化与内涵,真正发挥环县道情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与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滦州皮影风格独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奇葩,其精湛鲜活的表演曾长期得到人民群众的青睐。对于近年来皮影艺术濒危的状况,必须多方面、多层次的加以研究,找到促进其发展的办法。本文主要对民营皮影班社的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增强人们对民营皮影班社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钟潇 《华章》2013,(18)
本论文通过调研和走访陕西地区皮影的收藏与研究机构,分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陕西皮影艺术的现状,并多方论证、研讨,如何使得这一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扬。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承载了该族群的文化生命的密码。云梦皮影作为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重要的保护及传承价值。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为视角,针对云梦皮影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生产性保护的相应策略,为云梦皮影的活态保护寻找合适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感召下,地方传统文化得到日益改善与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冀东三枝花之一的"皮影"日趋完善与繁荣,将"皮影艺术"引进小学课堂势在必行,不仅传承和保护了地方文化艺术,而且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更能让唐山皮影在历史的舞台上永放异彩。  相似文献   

10.
许昌皮影是开封皮影的一个分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造型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平面化、装饰性、象征性、抽象性、程式性;色彩特征为选用纯色、明丽大方,由深到浅、循序渐进,喜用红绿、对比强烈;制作工艺特征分为选皮加工、过稿、镂刻、着色、固色、缀接六道工序.对许昌皮影造型、色彩和制作工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许昌皮影的艺术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边地腾冲女子学校教育是社会变革和西学东渐的产物。在一群“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影响下,开创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在边地腾冲建立了从女子幼儿教育,到女子小学教育到女子中学教育,再到女子师范教育系统。女子学校教育系统门类齐全,形式多样,为女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打开了一扇门。他们是腾冲女子教育的先行者,为腾冲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11年阴历九月初六张文光在腾冲举行起义,打响了云南辛亥起义第一枪,三天后,李根源参与领导的昆明重九起义成功,随后云南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地方政权。激烈的社会变革对腾冲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论述了这一时期有共同教育理想的腾冲中学校长的个体身份及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腾冲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既是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试点工作,也是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分析其对全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示范意义的基础上,剖析了腾冲旅游业的竞争优势,确定腾冲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现存的突出问题,分别从品牌、市场、交通、城镇、政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4.
腾越人前往缅甸经商、务工亘古有之,探其原因既有山水相连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古老贸易通道,又有缅甸丰富的矿产、土地、森林资源,还有清朝征缅战争的失利,更有晚清民初特殊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技术环境,因此,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众多因素长期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了腾越人前往缅甸经商、务工的浪潮,或定居缅甸成为华侨,或成为往返于腾缅两地的季节性“候鸟式”务工人员,从而促动了缅甸、腾冲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电视相亲节目再度走红的传播模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上半年电视相亲类节目以异乎寻常的热度和速度占据了各大卫视的黄金时间,引发了收视热潮及卫视间的激烈竞争。究其原因,从控制分析看,节目策划契合了社会热点;从内容分析看,节目大胆跨界与创意混搭的真人秀;从媒介分析看,此类节目为融合背景下的多渠道传播;从受众分析看,它突破了局限的大多数;从效果分析看,收视率与话题齐飞、热议共争议一色。  相似文献   

16.
在腾冲旅游产品名录里,传统掇花工艺产品历来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在腾冲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品种单一、工艺缺乏改良、设计缺少创新越来越成为传统掇花工艺产品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其前进步伐。腾冲圆角公司的发展模式为腾冲传统掇花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希望。文章依托腾冲圆角公司的掇花工艺产品生产基地,针对腾冲传统掇花工艺旅游产品的材质、色彩、纹样三个要素进行了创意设计实践,该创意紧紧抓住现代流行趋势和年轻人的审美要求,还对掇花样片进行了旅游产品制作。该实践设计力求为腾冲传统掇花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17.
腾冲的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腾冲地名反映了人们对地理的认识,反映了国家的控制与经营状况。这些地名中包含了丰富的民族史信息,集中体现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地名成为我们了解腾冲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8.
中缅交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贡赐外交是两国官方交流的最主要方式。腾冲是中国西南通道上的要冲,历史上很多时候,中缅陆路交流都经过腾冲通道而进行。和顺侨乡是中缅交流的产物,和顺人因其天时地利之便,在中缅陆路交流史上,以“通译”的身份为两国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腾冲的汉族姓氏,多因明代军屯制度自中原、荆楚移民而来。古代的墓志是最可信、最翔实的历史"人物传记",对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普遍的社会意义。通过对腾冲首次出土的明代郑氏四方墓志的整理,并参照地方志书及相关文献进行考证与辨析,反映了福建籍郑氏移迁腾冲源流及历史人物世系,并对地方志书内容作了若干订正与补充,对今人了解和研究腾冲明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少专家认为哀牢时期,腾冲以濮人为主体民族,但据腾冲出土文物和史籍记载,我们认为腾冲应以越人为主体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