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莫里森的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浓郁的黑人文化底蕴,再现了黑人女性遭受种族、文化、父权等的压迫和歧视,反映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现状,探讨了奴隶制、文化及父权社会对黑人女性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非洲裔美国人一直受到种族主义的困扰,而作为黑人女性更是受到种族和男权的双重压迫。着重关注莫里森笔下在双重重压下的黑人女性受到的传统的桎梏以及恪守传统观念带来的悲剧色彩,为黑人女性的生存发出质问。  相似文献   

3.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对黑人女性角色的刻画深刻反映了黑人女性群体所面临的精神困境。这些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互相交织,共同塑造了被压抑的女性体验。《所罗门之歌》展现了觉醒过程中的重重困境——不稳定的“姐妹情谊”、不彻底的觉醒,以及黑人传统文化传承的代际断层,莫里森传达出了对黑人女性觉醒之路的关切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总是代表着黑人女性并充满了悲剧色彩。在《宠儿》中,莫瑞森就讲述了一个生活在悲剧中但却始终不放弃信念的黑人女奴的悲惨故事;通过三代人不同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妇女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的心路历程。一方面,莫里森用她独特的视角讲述黑人妇女真实的处境,使人们可以强烈深刻地感受到黑人妇女的痛苦经历。另一方面,通过《宠儿》的悲剧故事,莫里森向人们展示了黑人妇女的力量与自我成长。尽管成长的过程充满荆棘,但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黑人女性最终成长起来,开始勇敢地面对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5.
非裔黑人女性在白人种族歧视以及黑人群体内部父权制双重压迫下艰难生活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充分揭示了非裔黑人女性的两难境地,并号召黑人女性应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反思黑人传统文化底蕴,重塑黑人女性自我身份。小说中的"蓝色"意象完美展现了莫里森渴望在打破种族歧视的同时,重新构建女性自我身份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6.
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逐渐被扭曲和异化。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作品《宠儿》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对在此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的心灵世界进行描述,把她们内心世界的冲突、抗争、寻求解放的艰辛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运用边缘人格结构的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等理论对《宠儿》中有关三位女主人公心灵世界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并阐述作者对重构黑人女性心灵世界这一主题的思考和探索,可以进一步挖掘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莫里森的短篇小说《宣叙》彰显了性别、种族和身份建构的主题。将语料库及Ant Cone功能检索软件运用于《宣叙》的研究中,可以挖掘黑人女性的成长历程。词频统计数据展示了莫里森通过匠心独运的叙述视角塑造了富有生命力的黑人女性新形象;从小说中提取的关键词和对关键词所进行的语境共现分析证明莫里森所建构的黑人女性的历史记忆跨越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颠覆了基于宏大叙事基础之上而脱离个体真实体验的官方历史,使黑人女性身份在历史的流动中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8.
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非裔黑人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主要书写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现状和精神苦闷。莫里森以她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黑人女性对于其文化身份的焦虑和追寻。黑人女性由于受到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常常陷入身份的焦虑和精神的迷茫,但是她们却从未放弃身份的探寻,她们通过与白人文化和男权文化的对抗,勇敢地探寻自我身份,寻求自我言说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天堂>不仅在小说的主题上展现了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体现了当代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为冲破"叙事困境"所做的努力.尽管距离黑人女性理想的生存天堂和黑人女作家向往的自由书写天堂还很遥远,但莫里森通过各种文学技巧的娴熟运用,突破黑人女性无以言说的境地,呼唤黑人女性将支离破碎的声音变为齐声呐喊.  相似文献   

10.
江慧萍 《考试周刊》2012,(50):24-25
本文以黑人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丹芙为例,分析了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黑人女性主体性的缺失和建构问题,探讨了莫里森对该问题的看法:黑人妇女只有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寻求经济和精神上的独立,并且团结黑人社区尤其是黑人妇女,才能获得救赎,建立自己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托妮·莫里森早期的代表作.《最蓝的眼睛》和《秀拉》表现出创作视角和技巧上的连贯性:同样着眼于黑人女性的体验,并把对这一体验的描写从孩童时代推进至成年。从怯懦自卑的佩科拉到坚毅果敢的秀拉,从无助的替罪羊到带刺的野玫瑰,本文将深入剖析在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从痛苦祈求到挣扎觉醒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用品>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早期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诠释了美国黑人女性在新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下对自我身份的追寻、对自强自立主体意识的渴求,从而强烈地表现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黄波  高敏  任月芳 《海外英语》2012,(11):177-178
As the first African American woman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Toni Morrison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African-American woman author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brightest star in contemporary African-American literary arena.Toni Morrison is a voluminous writer and she has published nine novels up to the present.Since 1980,her works have been getting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literary critics of the world since 1980s.The topic of postcolonialism has been the one of the focuses of Morrison’ s novels.This paper i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oni Morrison and postcolonialism in her works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points:a brief introduction to Morrison and her works,the research on Morrison,the post colonial theory and postcolonialism in Morrison’ s works.  相似文献   

14.
《宠儿》中三位女性形象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历经三代逐步确立的完整过程: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最终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莫里森在创作中描述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其目的是去唤醒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政治主体意识,使其在社会政治上确立应有的地位,走向社会中心。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对黑人男性奶人成长历程的描写是通过男女两性的冲突和人与生态自然的关系来展现的。透过男主人公奶人的成长经历,莫里森告诉人们女性与自然在许多方面有着天然的亲近;而只有融入自然和理解、关爱本民族的女性,黑人男性才能从自然获得智慧和力量,并在两性的和谐中使生命变得圆满。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致力于弘扬黑人传统文化。在《最蓝的眼睛》中她传承了黑人口头文学的艺术形式,把黑人口头文学中常出现的自然、时间等手段成功地引入到小说创作当中,并且运用多视角叙述、“碎片化”语言及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手法,使古老的民间传说绽放出新的光辉。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两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和托尼·莫里森的女性意识。《紫色》和《最蓝的眼睛》分别是她们的代表作。分析了在这两部作品中,两位作家经过细致的刻画,描写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现实。在“有爱世界”和“无爱世界”中存在着能够觉醒和始终迷失的黑人女性意识,“妇女联盟”也对黑人女性意识觉醒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非洲裔黑人女作家、诗人、评论家。《人工流产》是她发表于1981年的短篇小说集《你压服不了好女人》中的一篇。作者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以黑人男女之间的矛盾冲突为题材,深刻尖锐地揭示了男权社会对于妇女身心的压抑、禁锢和摧残以及黑人妇女在新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展现了黑人妇女的反叛性和颠覆性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森的小说具有浓厚的美国非裔族群风格,这种风格在其小说中通过内容、语言、描写手法和结构充分表现出来。使得小说在真切地反映美国非裔族群的生活内容的同时,也生动地描写了美国非裔族群的心路历程与灵魂。  相似文献   

20.
论《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交织融合及密切联系。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通过一系列自然意象,将女性的命运与自然紧密结合,揭示了20世纪黑人女性遭受白人文化和男性双重压迫的真相,批判压迫黑人女性和自然的统治逻辑,说明解放女性与自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自然,重建黑人女性意识,才能使男性与女性,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