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好像不与之“划清界限”就“不革命”似的。课堂上是不是讲或者讲得多一些或少一些,并不一定是教师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2.
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好像不与之“划清界限“就“不革命“似的.课堂上是不是讲或者讲得多一些或少一些,并不一定是教师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3.
( 3)提问的要求 有人认为多提问就是启发式 ,教师讲解就是注入式 ,这是不正确的。对提问与讲解要作具体分析 ,如果教师讲得过多 ,以讲代练 ,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 ,那是注入式。从心理学上讲 ,启发是一种想象、联想活动 ,讲解或提问如能起到想象、联想的作用 ,就是启发式。假如教师讲得精当 ,发人深思 ,讲是为了引导学生练 ,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那么 ,这种讲是启发式的。如有位教师教《孔雀东南飞》总结时讲 :“如果刘兰芝没有‘举身赴清池’ ,焦仲卿也没有‘自挂东南枝’ ,那么 ,他们俩可能有什么结局 ?”学生听后浮想联翩 ,想着各…  相似文献   

4.
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是把学生被动的记忆变为主动的思考,以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第一步就是由“注入式”变为“启发式.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讲”,去诱导学生的“想”;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弄懂教师所讲的知识.其主要方法有三种:  相似文献   

5.
所谓“启发式”,就是要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谈启发式的文章多数是就讲读教学讲的;在作文教学中有没有“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的必要呢?我认为大有必要。就说命题吧,不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不考虑青少年的特点,单凭主观想象、个人兴趣来命题,就是一种注入式。要废除这种注入式,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了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还是注入式教学,这不仅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教育思想体系问题。注入式教学片面夸大教师的作用,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的对象,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讲不清是教师的责任,学不好是学生的责任。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口焦舌燥,学生听得迷迷糊糊,其结果学生只学得一些似懂非懂的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7.
口耳授受的传统教学,形成了一种定势心理倾向:教师总认为,对学生是多讲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满堂灌”、“一讲到底”的繁琐讲授,“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的注入式教学,就是这么产生、流行的。于是,60年代有人提出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改革口号。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界一直在提倡启发式教学,但是在实践中“注入式”、“填鸭式”教学却仍然随处可见。这种状况的持续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意义、目的及其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如何运用提问去启发、诱导学生学习数学课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  相似文献   

9.
教学启发性原则的精神实质,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有人把启发式当作特定的、具体的教学方法,甚至以为谈话法就是启发式,讲解法就是注入式,这是一种误解。启发式与注入式,是教学方法的两种指导思想,而不是特定的具体方法。讲解法运用得好,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积极思考,增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就是启发式。而运用谈话法,倘若只是提些不须动脑筋的问题,或者使学生遵循教师事先设下的“标准答案”的框框,而不准学生发挥自己的思想,那就不是启发式。以为启发式仅指课堂教学也是片面的,作为教学原则,启发式指导着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课固然要启发式,批改作业、课外辅导以及考试等均应贯彻启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每位教师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启发式”,摒 弃“满堂灌”。可在实践中,满堂灌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这并非是教师想要满堂灌,而是教师不知“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以为课堂上教师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就是启发式教学,而教师讲就是满堂灌。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应该讲的不讲,还不到提问的时候就提问。如一位教师上《人格比金钱更宝贵》一课时,当板书完课题后,就提问:请你们想一想,人格为什么比金钱更宝贵?由于教师没讲明什么叫“人格”?没有讲清楚“人格”宝贵的道理,以及“人格与金钱”的关系。这样学生怎么能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呢? 诚然,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是属“启发式教学”的范畴,但要分清楚的是:提问是否适时、适度,所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否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从事语文教学三十年,三十年教学实践证明:改则变,变则通。教学要改,首先要“三改”:改注入式为启发式;改“一教”为“三教”;改他学为自学。三十年教学实践证明:“三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智力,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一、改注入式为启发式运用启发式,就是打开学生的思路,放手地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放胆地让学生追求真理,发现真理。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一个劣等教师给人奉送真理,一个优等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运用启发式,就是要教学生发现真理。启发式有三法:一是比较法;二是联想法;三是解剖法。  相似文献   

12.
改进教法精讲多练敦煌市东街小学刘凤萍精讲精讲多练,首先要从教师的精讲入手。精讲,就是抓住知识的本质和关键,讲在点子上,讲在关键处,费时不多而效果显著。精讲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等认识规律去组织教学。要精讲,教师必...  相似文献   

13.
“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口号,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了。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课堂教学中的“导读式”、“自读式”、“茶馆式”、“小先生式”、“讲练结合式”、“问答式”等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运而生,而将“教师主讲式”打入“另册”,视之为旧传统,斥之为“满堂灌”,强行贴上“注入式”的标签。然而,事实上“教师主讲式”竟是个攻而不破的“堡垒”,从来就不曾退出过教坛,确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教坛上不少人从现实出发,提出了“对‘满堂灌’的再认识”,当然,“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这无疑是正确的。而被斥之为“灌”的“教师主讲式”就一定是注入式,不是启发式么?上述的其  相似文献   

14.
一、听觉与视觉的关系学习是接收外界输入的信息,然后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传统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即学生用听觉去接受信息,然后用脑去思维。这种信息源不受学生主观意志的控制,当接受信息和大脑思维加工不同步时,学习就会产生困难,而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困难继续输出信息,就是“注入式”教学了。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有人发现用视觉去接受信息比用听觉好,原因是信息源可控,当看不懂时可放慢速度或再看一遍。此时让学生看代替教师讲。但同样道理,如果不管学生看完没有,看得怎样,就布置别的任务,便形成新的“注入式”教学了。基于这…  相似文献   

15.
一、大胆启发,设疑诱导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者不能等同,也不可分离。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就一堂课而言,关键在于“导”。具体地说,“导”是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的突破,是对先进的“启发式”教学的发展。要想“导”得灵活自如,恰如其分,教师就必须吃透教材,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要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是由设疑来体现的。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说明“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疑”要往重点、难点、要点上设;“疑”,更要指导学生无“疑”。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自觉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例如化学的设疑往往是通过直观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学习,以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能。化学教学离不开直观演示实验,而直观演示则是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体现。一般说来,启发式教学原则和直观性教学原则是化学教学的一对孪生姐妹,在启发  相似文献   

16.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首先为孔子所提倡。毛泽东同志在论教学法时,肯定了这一方法;并提出要废止同启发式相对立的“注入式”。本文试从古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寻找根据,对“启发式”和“注入式”方法加以区别。一、启发式总是应欲而施注入式不顾求知欲望在《论语·子罕》中,孔子指出:“不恨不高,不徘不发。”根据古人的注释,“愤”,是心求道而未得,“排”是口欲言而不能。即只有在学生有了求知欲时,教学才能有明显效果;一个好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绝不无欲而施。所以,有欲而施,才是“启发式”的特点。孔子为什么要强调…  相似文献   

17.
一、对“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误解种种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员对“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的理解普遍地存在着一些误区,其具体表现可以归结如下:1.把“启发式”、“注入式”同某些具体的教学方法简单联系起来从讨论中我们知道,有人把课堂讲授法作为注...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教育学里,“启发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相结合,教师的主动指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相结合。目的是高效率地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与启发式教学相对立的是注入式教学。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挖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后者把学生看作消极的对象,单纯强调教师的教或灌,学生的记或背,否定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人以为,教学中教师运用讲述法就是注入式,或者运用谈话法就是启发式,这是片面的。应当认识到,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应体现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学理论以及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实行启发式教学,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引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条件。学生学习知识,从感知、理解到巩固和运用,一定要通过自己头脑的活动,别人是不能代替的。学生只有愿意学,才肯主动去学。在学生“不愤”、“不  相似文献   

19.
有效讲授     
一、用辩证的观点对待讲授法当前的公开课上“教师讲授”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似乎讲授法就意味着“注入式”,就是“满堂灌”,以致连讲得精彩的教师也唯恐避之不及,谁也不想与“灌”字沾上边。然而常态的教学又如何呢?教师讲授一统课堂的情况仍不在少数。有的学校迫于无奈便对一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高等医药院校的《基础化学》教学中,还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当今已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保证“三个面向”的落实是尤为重要的。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增强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自觉性教与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但是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即教师怎样教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