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新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地理教材改革,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现有的学校地理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使地理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使地理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这首先需要地理教材编写人员和广大教师建立新的地理教材观,同时用新的地理教材观来指导我们的地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走向新的教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廷凯 《师道》2002,(7):33-35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教材改革,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现有的学校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这首先需要教材编写人员和广大教师建立新的教材观。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地理教材改革,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现有的学校地理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使地理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使地理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这首先需要地理教材编写人员和广大教师建立新的地理教材观,同时用新的地理教材观来指导我们的地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李英杰 《小学语文》2014,(6):45-47,61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针对学生学业状况开展的评价项目也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是整体看来,评价的主流仍然是考查学生掌握教材所学知识、能力的情况。特别是语文学业评价,如何定义学生的核心能力?教材中的阅读篇目是否要考查?如果不考教材中的篇目,怎样知道教师教得怎么样?……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评价设计者。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但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法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而目前,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现象,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法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体育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试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材改革与建设是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好的教材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使教材更加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习对象的需要。然而,教材版本虽然很多,教师的选择却不多,大部分学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教材观,像丁杭缨老师所做的那样,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或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挖掘相关的课程资源。教师要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和自己的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教辅和教具,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组织教学,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智慧和学生创新的有机结合。2.…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可见,能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也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深入研究教材,适应学生发展现行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理念就是:适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与时代精神。教材改革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因素,主要看教师如何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指出,使中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能够很好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展开并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去年秋季以来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已经推出“试用修订本”的第一、二册。广大教师比较关心的可能是 :教材到底要怎样改?我们应怎样做以适应课程教材改革的需要?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 ,课程教材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的课程教材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学习兴趣等方面关注得不够 ,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内容体现也不够 ,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这次课程教材的改革 ,主要是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为什么要改?改的是什么?我认为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创新。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的理解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学导互动,生为主体我们曾听到过这样的趣事:国内某一流大学中文系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发现正在上小学的孙子的语文教材中一首古…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的讲练结合模式王继凯面对高考改革和教材改革,许多人对历史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究。但实践者仍然感到不能摆脱这样的困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既要掌握大量信息,又要发展学科能力的目标?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到底如何定位呢?为此,我...  相似文献   

13.
钱鹏 《高中数理化》2014,(10):13-14
立体几何问题对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因此部分考生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思维受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像能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供以下几种策略,以期提高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1寻根教材——由浅入深揭示本质 教材中渗透了新课程的导向与理念,体现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承载着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是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展开。这次改革,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纯粹的教材改革,即:换一套新教材。而是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本旨,对基础教育中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变革。课程改革后,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的新课程理念更加完善;建立了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新课程体系;强调了新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科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新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一项改革内容。选择性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课程、选择教材、选择教师、选择教学方式,从而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选择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多元、自主。那么,为什么要倡导选择性学习呢?在数学选择性学习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林森 《教育革新》2005,(6):18-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堂作为教育学生的主渠道,自然而然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在新课改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显而易见。那么如何使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呢?我认为必须突破旧有的课堂教学观念,践行关注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和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如何在校本课程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结合“跨太平洋绿色行动”,就课程结构的构建、教材资源的开发及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正式使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大纲”)和过渡性教材。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指导作用,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热点课题。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一、修订大纲的指导思想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策,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当然也是修订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和依据。本次大纲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英语这一语种的重受性日益突出。在我圈基础教育阶段,初中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对学生发展有益、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资源,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个性弘扬、能力提升。那么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英语课程呢?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是在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新课程将教材视为课程标准下的课程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转化之产物。教材问题向来是教育改革中最为敏感的问题。由原来的几十年不变,到现在的年年在变;由原来的单一从教的角度编制教材到现在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编制教材,从过去的一套统一教材到现在的多套教材,我们的教材改革确实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材也是如此。广大英语教师应如何与教材进行科学的对话?如何进行视角定位?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的探索表明《英语课程标准》、教师个体、编者、作者、学生等是不可忽视的五个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