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辽宁、江苏、重庆、北京等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文言断句题。命题主要采用两种考查方式:一是为文言阅读语段中的句子断句,如2008年重庆卷第11小  相似文献   

2.
统计2002年以来的全国50套高考试题,发现《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直接命题考查(不含文言句子翻译题中出现的文言虚词)的有17个("何"字轮空),其中高频虚词有6个(依次是"以""之""而""为""乃""其"),次高频虚词有5个(依次是"与""因""于""且""所")。  相似文献   

3.
<正>文言断句题是高考题型"古诗文阅读"中的一个题型,看似分值不多,赋分3分,在21分的文言文题目中占七分之一。但高考无少分,一分压倒一千人,这3分同样不能小看。若能得全分则意味着阅读能力相当出色。题目虽小,却"五脏俱全",需要具备各方面丰富的知识和能力。我们以2012年至2014年三年的高考文言断句题为例,来看看该题型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2014年各地高考试题,归纳出文言阅读命题的特征及变化方向:选材跳出正史范畴,类型更加丰富;部分客观题被主观题取代,主观题比重增大;主观题题型也逐渐丰富.就文言阅读命题的变化作了三个方面的反思:客观题的主观化不能过度,主观题的革新不能无限度,文言语句翻译如何丰富区分度.  相似文献   

5.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命题,虽然文言文试题的选文材料都来自课外,但所考实词绝大部分为新课程六套教材文言课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并且考查的重点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知识点上。为了帮助同学们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我从2014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遴选出极具代表性的考题,以说明高考命题专家在文言实词释义题设题考查的重点和命题方向。一、考查重点和命题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辽宁、江苏、重庆、北京等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文言断句题。命题主要采用两种考查方式:一是为文言阅读语段中的句子断句,如2008年重庆卷第11小题,广东卷第9小题;二是在文言阅读语段之外,专设文言语段,考查断句,如2008年北京卷第11小题,浙江卷第15小题,江苏卷第21小题。考生普遍反映断句题分数难拿,甚而至于看到断句题茫然不知所措。那么,文言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下面我想就这类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7.
戴黎红 《考试》2008,(12):15-16
[考点阐释]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文言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近两年,高考命题多采用两种形式:一是选择题,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二是翻译题,把文言  相似文献   

8.
李弗不 《高中生》2010,(24):6-7
高考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文言虚词一共有18个,而语文卷每年都有一道文言虚词题,一般考查4个文言虚词。所以说,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历年的高考试题,就比较容易把握其命题趋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复习文言虚词。  相似文献   

9.
高考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文言虚词一共有18个,而语文卷每年都有一道文言虚词题,一般考查4个文言虚词。所以说,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历年的高考试题,就比较容易把握其命题趋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复习文言虚词。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解答高考文言实词题,提高学生该题型的得分率,笔者根据几年的高三语文教学经验,结合近3年各地高考(以2014年高考为主)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介绍六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以使广大考生解答此题能准确而快捷:一、联系教材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多是选用名篇名章,多读课内古文有利于发现陌生文段与教材的内在联系。在高考中,命题者许多时候会选择课内文言实词来设题。考生只要能及时联系,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文言实词的考查与2005年相比,有一点小小的变化:2005年全部试卷中有两套(全国卷Ⅰ与全国卷Ⅲ)没有将文言实词单独设题考查,而2006年所有试卷全部单独设题(除上海卷外,其余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文言实词。这说明高考命题者对文言实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最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在高考中既是文言实词考查题的首选词汇,也是文言文翻译题的首选采分点,其考查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为了让考生在训练中夯实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作者搜集了2009年以来全国各大市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中遴选出了120个典型例句,对这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进行了逐一迁移考查。在编排体例上,本套训练题有如下四个特点:①义项的诠释:以最权威的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为准。②选项的设定:以命题点击率最高,考生出错率最高作为遴选标准。③例句的选择:回避所有高考陈题,追求最大押题概率。④排列的顺序:按照120个文言实词的音序排列。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最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在高考中既是文言实词考查题的首选词汇.也是文言文翻译题的首选采分点.其考查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为了让考生在训练中夯实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作者搜集了2009年以来全国各大市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中遴选出了120个典型例句.时这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进行了逐一迁移考查。在编排体例上.本套训练题有如下四个特点:①义项的诠释:以最权威的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为准。②选项的设定:以“命题点击率最高,考生出错率最高”作为遴选标准。③例句的选择:回避所有高考陈题,追求最大押题概率。④排列的顺序:按照120个文言实词的音序排列。  相似文献   

14.
车颖 《学子》2012,(12):79-80
每年高考文言文的最后一道题,都是文义理解(分析概括文章内容)题。这道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命题者往往在错误的一项中设置"陷阱","引诱"考生上当,怎样才能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呢?研究试题错误选项的类型尤为重要。综观近几年高考试卷,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命题者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的第一题往往都是让考生判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全国各省市高考对文言实词词义考查的常规题型,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一个考点。为此.归纳高考文言实词考查设误类型.揭示文言实词命题规律,有利于考生明确复习备考方向.更有利于提高考生对文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从近二年高考的设题与赋分以及高考命题专家对2005年的预测来看,文言文翻译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考查的力度,因而考生在翻译时务必要细心判断,突出它们。  相似文献   

17.
一、考查方向纵观近三年的高考命题,虽然文言文试题的选文材料都来自课外,但所考实词绝大部分为新课程六套教材文言课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并且考查的重点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知识点上,有的年份也会偶尔涉及偏义复词和单音词的考查。为了帮助同学们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我从2013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搜集出极具代表性的考题,以说明高考命题专家在文言实词释义题设题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从2002年开始,文言翻译取消了第Ⅰ卷中的选择题,而在第Ⅱ卷中增设了一道文言翻译的主观题,分值为5分,这是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十多年来的一项重大改革。如何应对这道文言翻译题,是摆在众多考生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一个新难题。2002年湖北考生在高考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08,(Z4)
一、命题趋势2007年高考江苏卷第20题,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8题,都属于开放性试题.从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开放性、探索性问题仍然应该是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是福建新课程高考文科综合卷自主命题的第一年。今年福建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结构,清晰、和谐并合理,突显"海西"区域的特色。如第14题"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第19题所反映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