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六百万份里其实没藏多少故事。新年伊始,新华社大院里贴出喜报一张:《半月谈》系列刊物发行量已达626万。其中《半月谈》416万,《半月谈内部版》150万,《时事报告》60万于是,好象平静的水面荡起了一阵涟漪,人们纷纷议论开来。不光新华社内,许多同行、读者、通讯员或者是与《半月谈》毫无瓜葛的人听了,也啧啧称奇。这《半月谈》嗨,这《半月谈》……  相似文献   

2.
报刊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问题在于,报刊不同于一般行业,对待机遇和挑战的对策也和许多行业不一样,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规矩。这个一样和不一样,要求从事报刊宣传工作的同志在实行市场经济中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半月谈》系列刊物从1992年下半年起经历了新形势的考验,目前的订户仍达650万之众,高居全中国、全亚洲刊物发行量第一位。同行们对“半月谈现象”再一次进行探究:它为什么能立于不败之地。做到长办常新赢得读者? 如果说有什么谜底的话,想来复杂也简单,那就是面对着迅速涌起的市场经济浪潮,我们《半月谈》杂志社确定了把握自己刊物应变的明确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可以用一副对联表示:上联是“以变随变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联是“变而有度发扬本刊好传统”,横批是“万变不离其宗”。围绕着这副对联阐释一下《半月谈》的编辑思想和一些做法,对我们的同行和刊物的读者或许不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3.
《半月谈》与时代一道前行张正宪1980年5月,《半月谈》在改革的初潮中应运而生。14年来,她历经风雨,一路前行,显示了蓬蓬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作为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党刊,《半月谈》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通俗朴实的文风,讲解党的政策,评说天下...  相似文献   

4.
伴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新华社在向世界性通讯社进军的征途中,新的事业不断涌现:1980年5月,新华社主办和出版的时事政策性刊物《半月谈》与全国读者见面;1993年1月1日,新华社主办和出版的第一张综合性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创刊发行;1993年10月,新华音像中心成立。作为《半月谈》杂志、《新华每日电讯》报、新华社音像事业创办人之一的闵凡路,抓住了新华社创办杂志、报纸和音像的机遇,谱写了自己的创业三部曲,铺就了一条开拓进取的创业不凡路。他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令同行赞叹,为新华人瞩目。笔者在与他谈及这些创业之事时,他语气平和…  相似文献   

5.
《半月谈》作为时政类党刊,无论在发行量还是在影响力上都堪称当代党刊的典范。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半月谈》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党刊发展寻求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到2008年5月,《半月谈》杂志已创办28年。据《半月谈》同志告知,杂志已第五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高达3.62亿元人民币。不论这评价准确与否,作为《半月谈》杂志创办人之一的我,听了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7.
新创     
《半月谈》推出纪念新中国60年经典系列特刊 《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特刊》,是经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主办,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年出版的重要时政期刊。  相似文献   

8.
正当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精神之际,藏文版《半月谈》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区广大农牧民群众政治生活中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 《半月谈》是新华通讯社主办的新闻时事刊物,它所具有的权威性是无庸置疑的。藏文版《半月谈》的出版发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向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好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不久前《半月谈》杂志搞的大型读者调查,给了编辑部诸多启示,大大增强了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办好刊物、做好宣传工作的信心。 广大读者对《半月谈》五月底、六月初随刊进行的问卷调查反应之热烈,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寄回的调查表像雪片一样从天南海北纷至沓来,高峰时每天要扛回满满的几个大邮袋!编辑部不得不紧急动员,加班加点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以宣传时事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半月谈》系列刊物,1992年订阅数突破700万份,比1991年净增82万份,在全国报刊中发行量居首位。包括汉文版、维吾尔文版、朝鲜文版等版本的《半月谈》系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早春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这预示着文化大发展的春天已然来临。恰此时《文化与传播》正式创刊。《文化与传播》将秉承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理念,致力于多角度反映学术  相似文献   

12.
王永亮  陆海燕 《今传媒》2006,(10):26-28
在政治上,《半月谈》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广大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创刊于1980年5月。自1985年起,《半月谈》的发行量和影响力一直雄踞全国时政类报刊之首,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曾誉之为“中华第一刊”。在文化上,《半月谈  相似文献   

13.
到2008年5月,《半月谈》杂志已创办28年。据《半月谈》同志告知,杂志已第五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高达3.62亿元人民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半月谈》杂志社举办了一次特别活动:邀请16位特约评刊员到北京参加评刊会议,评刊员是来自全国12个省、16个地区的普通工人、军人、干部、中小学教师和离退休人员。《半月谈》杂志社出资把这些特约评刊员请到编辑部来,奉为上宾,热情招待,从总编辑到普通编辑和负责版面设计、广告发行的人员,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听取评刊员对《半月谈》系列刊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半月谈》杂志为例,探讨了该杂志实践"大编辑部"思想给人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迅猛增多的报刊竞争加剧,许多同行对《半月谈》系列刊物的命运感到担忧。经过两三年的考验,《半月谈》的情况可以说还是比较好的。《半月谈》系列刊物在60万份的《时事报告》分离出去以后,今年的发行量尽管下降了2.6%,但仍以500万的数字位居全国各报刊第一位;杂志社的纯收入1994年首次突破1200万元,人均创利25万多元,由于被认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半月谈杂志社最近被评为中直机关1994年度唯一的一个首都文明单位标兵。  相似文献   

17.
王启星 《传媒》1999,(4):18-19
被誉为“中华第一刊”的时政杂志《半月谈》,自1980年创刊以来,以其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简洁明快、生动活泼的鲜明风格和特点,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发行量一直在期刊中名列前茅。它的成功经验,对改革开放中的党报党刊不无启示。 一、创刊初期:自觉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小杂志产生大影响 《半月谈》的前身是创刊于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8.
在报刊如林的我国舆论界,刊龄只有十年的《半月谈》是一个谜一样的刊物。在北京各邮局“花团锦簇”的橱窗里、期刊架上,难得发现它的存在,即使有时摆上一两本,也难得引人注目。然而,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机关报新闻出版报头版头条位置,却刊登出介绍《半月谈》魅力的文章;在全国新闻界有影响的杂志《中国记者》上,有人专文谈论“半月谈现象”;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  相似文献   

19.
《健康忠告》,《服饰与美容》,《明星时代》,《半月谈》,《成功》,《世界风Vip会员专刊》,《姐妹科学》,《小作家选刊》,《今日财富》,《时尚北京》  相似文献   

20.
从1985年起,半月谈杂志社出版的系列刊物,其发行量之大一直居于全国各报刊的首位。今年则更为引人注目。目前在许多报刊征订不怎么景气的情况下,《半月谈》、《半月谈内部版》、《时事报告》却异军突起,总发行量在年初增加到525万份,比上年初一下子多出了112万份。去年8月制订发行工作计划时,我们曾提出了一个今年增长10%的目标,结果出乎意料地翻了番,增幅高达27%。由于《半月谈内部版》的期发数由去年同期的86万份增加到110多万份,这样在中央一级发行量超百万的3个刊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