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方面,数学知识具有严谨性,对逻辑推理和运算技能具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数学知识也蕴含在感性的素材中.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在理性认识中加入感性的活动,做到理性与感性的交融,通过理性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本质、借助感性活动助力学生更上一层,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数学素养.本文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说明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交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狄小丽 《广西教育》2014,(25):20-21
正数学鲜明的抽象性,需要依靠理性思维来建立知识联系,达成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这就使得数学教学容易偏重理性,忽略对学生主体的关注,难以有效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而情境数学为这种沟通搭建了一道桥梁。如何将数学还原为生活中的问题,打破感性和理性之门,使学生的学习呈现轻松和愉悦,这就需要找准情境驱动点,在富于情境化的学习模式下,推动学生深入数学思维之中,获得深刻的理解。一、建构冲突,激活认知需求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积极探索的脚手架。教学中教师可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的感性思维明显,抽象思维能力差,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差。针对这些特点,在进行数学概念和规律教学时,要多联系生活和学生身边的事情,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应该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能够有所创新和突破。所以我提出的"五化"学习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几节精彩的数学课,教师激情演绎、大气淡定,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让我感受颇深,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如此感性灵动、充满理性.那么,如何在理性的数学课堂中,呈现符合学生感性的教学,既稳重又不失灵动,既灵动又不失数学味呢?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谈谈这个话题. 一、感性暖场,理性渗透,自然"烹烩"课堂的数学味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情境创设需要渗透与本课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儿童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哲学理论认为:"通过数学学会思维!"数学的思维是和数学最核心的本质特征紧密关联的,这种核心本质应该是理性精神。如何理解数学理性?如何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理性气质?这都是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本身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阶段的学生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让其去进行公式化的数学学习不利于数学课程的开展。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结合生活去理解和思考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学习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提升,达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而如何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密切结合便需要老师的教学引导,因此本文从小学教学生活化出发,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学习的各门学科,思维的培养侧重点有所不同。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科学、数学等学科侧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时,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打开学生的数学认知点,使他们不断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让他们在学习时,做到"眼中的物与脑中的形"相对应,有效建立"脑中的形".  相似文献   

9.
苏善 《广西教育》2014,(5):24-24
正经验的提升,是感性体验向理性思维迈进的必然需求。如果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获得和积累上,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就难以得到发展,数学学习活动只能游离于整个教学进程之外。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让活动经验所得从感性向理性跨越,进一步发掘数学活动的内在价值。一、延伸——从经验到方法经验是感性的,而且通常都是杂乱无序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中所得的经验进行梳理,鼓励学生将经验延伸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此创设数学情境,是教学设计时要重点思考的内容之一.数学情境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形象和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和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情境串"指以突显学习矛盾为目的,直观再现知识表征的事物(背景)系列及矛盾群.数学课堂"情境串"是一种具有统一目标指向,适合学生思维发展跟进的学习组块.基于对数学课堂"情境串"的理解,本人近年来着力进行了依托"情境串"的数学课堂设计实践,尝试建立了如下几种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科能够促进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使小学生用数学思维感知周围的世界,促进小学生感性与理性的共同发展.新课标指出,要让小学生理解数学真正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兴趣是进步的源泉,文章从分析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重点探究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艺 《新课程研究》2012,(9):181-182
2011年版数学课标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发展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数学新知的体验,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优化和发展数学思维,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获得提高。一、积累感性与理性经验,建构和丰富数学表象教师应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有利于学生思  相似文献   

13.
顾永军 《广西教育》2014,(45):77-77
正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而体道""行而察道",在体验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生活实例是学生体验的源泉体验式教学理论指出:课堂不仅要注  相似文献   

14.
陈新 《学周刊C版》2024,(6):140-142
理性思维一般指的是学生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一种思维。相比于感性思维,理性思维更加注重逻辑性、抽象性、概括性。高中生物教学中秉承理性思维培养方向,更能体现生物学科的本质特点和要求。作为一门理科,生物学科需要学生在理性思维的参与下去学习和理解。文章基于理性思维概念以及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等内容,对理性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阐释,希望进一步明确理性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素材进行体验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感性、理性需要,创设与其相适应的情境,进而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在教学中,能够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和理性思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鸡兔同笼"是一类问题的总称,用哪种方法教,哪种方法更易让学生接受,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判断。"鸡兔同笼"的教学要重视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它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它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化归、枚举、数形结合、假设、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还有关注孩子思维成长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会产生不一样的选择倾向。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比较,应用画图、列表、假设、方程等方法来解决,揭示感性经验背后理性抽象的数学经验,让学生获取具有概括性、普遍性的数学知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读书学习,除学到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理性思维是组成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人的思维方式一般分为两类: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是经验和直觉,如"喜爱""愉快""痛恨""悲伤"等,通过具体的形象,运用语言的描述进行思维。形容、比喻、对比、夸张等,用于表达人的情感,属于感性的思维方式。理性思维主要依靠已经掌握的科学方法进行思考和判断,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正>动手实践,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动手实践"做"数学,而不是听数学、看数学。因为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显然,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重视动手操作。一、"做"数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动手实践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能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20.
概念是基础知识的核心,理解概念是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的前提。为此,重视和加强概念的教学,努力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1.直观形象、明确清楚是第一学段概念教学的要点。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第一学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不容易接受和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形象直观,多举具体例子,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这座桥梁达到抽象理性的彼岸,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