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重音与汉语轻声均属各自语言系统中的超音质特征,因二者的语言功能极为相似而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作者通过对比分析英语重音与汉语轻声词汇层次上的相似语义和语法功能,试图进一步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某些特点并对英语语音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我国实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涉外人才,除应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外,还应了解中国文化,有爱国主义情怀。"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核心课程,更应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以适量、适当、有针对性地导入中国优秀文化为原则,从课程课文的用词、课文背景、课文主题与内容四个主要方面导入中国文化,是对"高级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师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 ,其中行动研究是最有效的研究方式之一。笔者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初一新生展开旨在改进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以语音教学为基础 ,以单词记忆为突破口 ,采取一系列的行动改进策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拼读记忆方法 ,从而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准确使用动词,才能凸显语言的表现力。本文将从动词的时、体的语法范畴分析英日汉三语中动词时、体表现手法的异同,以期在对比中掌握各语中如何准确把握动词的时和体,并同时感知对比在语言学习中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语言教学及学习过程中,“翻译”既是一种方法,也是目的之一。“翻译”和第二语言学习都涉及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在以英语为母训,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必须注意第二语言学习与“翻译”的关系,注重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相似文献   

6.
"旋律方法" 是一种能将英语学习与音乐欣赏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或唱英文歌曲中,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唤起积极参与意识.该方法对学生产生愉悦记忆体验、增强语感、克服"聋哑英语"、提高人文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文化内涵,笔者通过举例,从“汉语和英语中‘红’共有的文化内涵”、“汉语和英语中‘红’相反的文化内涵”、“汉语和英语中‘红’独有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相似与不同的文化内涵,为能更好地理解、运用英汉颜色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称所有的对称、和谐、整齐为对称“整”,包括双音节词、成语、句子的对偶、排比及语音的押韵,除此之外的都称为“散”。汉英语言整散有诸多不同之处,亦有不少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了两种语言追求对称、和谐的共同心理,不同之处可能与语言符号形式自身有关。  相似文献   

9.
英语写作历来被认为是英语教学中最难的环节。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学生不知该如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写作过程中普遍地出现"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现象,完全没有达到交际的目的。这种现象的成因可以从汉英两种语言的区别、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英语学习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教学中通过相应的策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中学”与“西学”的论争是贯穿始终的课题。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以后,维新派和洋务派根据各自的出发点,在“中学”与“西学”方面进行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思想论争。这场论争增强了人们向西方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加速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破产和崩溃,直接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日语好不好学,一直是日语学习者关心的问题。有人说:"日语学习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英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虽然不可一言以蔽之,却因日语中含有大量的日语当用汉字,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言,开始阶段极为容易,入门学习阶段首先占有一定优势的客观因素,被传"笑着进去"也不为过。但由于日语语法和语感的特殊性,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会逐渐增加难度。使得学习者慨叹:学日语真是"哭着出来"。因此,弄懂日语是否难学,也许对日语教学定会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认真学习过英语,这使得他们进入初中后对英语有一种畏难情绪。激发和保持农村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取"四结合"的办法,即将英语教学与艺术活动、多媒体、日常生活、多样化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我国英语教学的基本国情是:中国人在中国学英语和中国人教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的真实情景,英语学习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根据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语言输入说"的理论,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的英语口语输入对学生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我国的英语教师本身也必须同时是英语学习者,需要大量的英语语言输入,提高自己口语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保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语言输入。  相似文献   

14.
汉英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在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词义内涵不尽相同.文章选择红与黑两个汉英颜色词为代表,对其语义内涵及其产生差异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归纳,提出了学习、使用汉英颜色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英语需求理论为依据,通过问卷和座谈,分析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需求,包括动机、目的以及目前的英语水平等。并根据调查结果,探讨了"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多学生学习外语时容易陷入一些误区:1.固守语言规则;2.不敢开口,研习“哑巴英语”;3.错将语言交际能力理解为单纯的口头表达能力;4.将英汉“对号入座”作为外语学习的唯一途径。走出这些误区的方法是:1.正确认识语言的本质及语言学习的任务;2.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3.恰如其分地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比较;4.增强相关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阅读肩负着"促进语言学习,为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的使命。语言学习是模因传播过程,必须遵循模因传播规律。提供汉语信息的课文复述,要求用英语"表达"汉语信息,促使学生带着表达需要去注意英语,是从汉语信息到英语形式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传播。准实验研究表明:提供汉语信息的课文复述的语言学习效果显著优于没有复述或只提供关键词的复述的语言学习效果;完全参与这一复述活动的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显著优于部分参与的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汉语"双声"和英语的Alliteration这二种表现力很强的修辞格在历史上的作用、使用频率和普及程度上的巨大差异,并从内部机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英语的Alliteration涵盖的内容只有极小部分与汉语“双声”重合,其绝大部分内容都超出了汉语“双声”的内容范围。所以 Alliteration应译为头韵,而不应译成“双声”。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聋哑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语言环境,学习动机,语言输入和情感因素.而在多媒体发达的今天,"视听说"教学正好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和提供大量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在视听后能进行一系列"说"的活动.在进行"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情感因素,使到学习者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说英语.  相似文献   

20.
"Cover"一词在商务英语中使用相当频繁,其含义甚多并且复杂,难以把握,与在基础英语中的含义区别较大。翻译时应根据具体的外贸业务场合、语境仔细分析其在句子中的含义,灵活选择恰当的汉语词汇来表达。为此就"Cover"一词在各种具体外贸业务场合、各种条款和语境中所表达的各种含义及其翻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