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辽宁省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升入本科学校继续学习招生计划为3985人。为鼓励支援辽西北大学生志愿者,2008年服务期满的优秀专科生志愿者,可享受应届毕业生的待遇,参加当年组织的普通专升本考试,其文化课考试成绩总分加10分计。另外,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定点招生计划,主要为辽西北五市(朝阳、铁岭、阜新、锦州、葫芦岛)基础教育定向培养本科师资,定点招生对象为:1.辽西北五市户籍的省内高职高专毕业生;2.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省蒙古唉师范学校、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可对应申报辽宁师范大学的相应专业;3.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可对应申报沈阳师范大学的相应专业;4.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可申报渤海大学的英语专业。  相似文献   

2.
廖飒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153-155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再加上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达630余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是空前的。在此,更应引起关注的是,在这每年600多万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有1/4左右的毕业生是高职高专女毕业生。与应届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或是同为高职高专毕业的男生相比,她们这一群体在严酷的就业竞争中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处于劣势,在就业中遭遇的性别歧视也比较普遍。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有必要对这一弱势群体在就业中所遭遇到的性别歧视问题加以研究,从而为解决高职高专女毕业生就业问题寻找出路,并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政府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本文根据麦可思公司(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纽在2010年初公布的((2009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所提供的一系列数据,着重分析了高职高专女毕业生就业中遭遇性别歧视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一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数据     
正25.99%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4届应届大学毕业生流向跟踪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014届大学毕业生期待签约单位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比例为21.96%,本科为25.99%,硕士为29.48%;而选择其他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比例分别为48.70%、50.56%和52.02%;地级城市及以下则分别为29.34%、23.46%和16.50%。  相似文献   

4.
考研2007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已顺利结束,共有128.2万人参加了考试,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为71.4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55.7%.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资料统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如果再加上往年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据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过去5年,在政府将大学生作为头号民生工作来抓的情况下,平均每年实现毕业生就业人数为560万人. 显然,在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大的就业环境并不令人乐观.而从媒体反馈的各方就业数据看,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与去年同比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常见择业心理障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近年来的就业、择业形势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为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已达到338万人。我国迎来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高峰,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待就业人数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长短线的矛盾一时也难以根本解决,不同学科、不同专  相似文献   

7.
谈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年的高校扩招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更为迅速,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校人数已达781万,占全国高校在校人数的53.4%。仅2003年全国212.2万大学毕业生中,就有108.2万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51%,而它的就业率到六月底只有35%左右。但另一方面却又出现了高级应用型人才奇缺现象,在全国城镇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高达60%,中级工的比例为35%,而高级工只有5%。在这种高级应用人才奇缺的情况下,我们的高职高专院校却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局面,如何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麦可思研究院连续三年对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的调查数据,从本科、高职高专专业大类和主要专业小类着眼分析专业对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和薪资的影响。本文认为,就业率和薪资的影响差距并不是专业之问的教育水平差异造成的,而是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通过专业的结构性调整即减少失业严重的专业的招生数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9.
《西北职教》2006,(4):31-31
2006年,我国将有413万名应届毕业生进入市场、走向社会,这是高校扩招后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黄苇  陈娜 《华章》2012,(1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大学“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大学生的就业也从“学历就业”转变成“能力就业”.据统计,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为631万人,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激增至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大概为70%-75%,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渴求日趋强烈,但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停留在提供招聘信息、组织双选会的粗线条阶段,严重滞后于毕业生就业人数增长的速度,根本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多元化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构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161名应届毕业生中作的一次就业调查表明,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后的预期工资明显下降,有88.2%的毕业生预期工资是月薪1200元~1800元,不到2000元。当然,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预期工资待遇也有自己的底线,即月薪低于800元的企业免谈。但是,参加调查的苏大应届毕业生中,仍然有77.94%的同学对在2004年7月前找到工作保持乐观。较有信心的占44.12%,有信心的占33.82%。然而,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和择业、创业的基本理论缺少了解,54.39%的毕业生对就业和择业的基本理论了解较少。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对劳动就业课程陌生,有91.18%的同学…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2009年重庆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19.6万名考生参加高考,比去年增加3.73%,但与3年前高一入学总量相比,考生人数减少了2万多名,其中弃考的1.6万名高中毕业生大多数是农村学生.而在2009年83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未参加高考报名的竟高达84万人,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0%.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师》2016,(Z1):5-6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经济增速的放缓,就业方面一直存在着供大于求的情况。加之全国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几乎每年都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季"。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5年有大学毕业生749万人,加上2014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015年的高校就业人数超过800万人,再创历史最高,就业季真  相似文献   

14.
总体分析     
求职辅导强度在就业困难地区列提高就业率效果明显 在其他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分省就业能力排行中,可以看到上海市其他本科院校的就业能力指数全国第一,其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5%、毕业半年后月薪3393元,均为全国第一;求职成本最高的是江西1721元,这是因为江西的应届毕业在大学所在省之外工作的比例最高,远距离求职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一、新时期高校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凸现1.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形势日趋严峻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大幅度扩张,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迅速增加。据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到413万人,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19%。浙江省2005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5万多,增幅达25%,2006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17.6万多,增幅达25.8%。我校200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有2231人,比2004年增长73.62%;2006年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有3149名,比2005年增长41.15…  相似文献   

16.
围绕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对市场营销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可雇佣技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可雇佣技能包括个人属性、人际技能、专业技能、团队合作与工作态度五个方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就业力植入课程体系中和强化营销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职业生涯选择理论角度看就业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日益严峻。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就业率,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5%。2004年,全国将有280~j“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压力更大。以上数字充分发映了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年至今,甘肃高职院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率稳步提升,但随着全国范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方向发展,弱化了高职毕业生的技能优势,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优势不再突出. 高职生就业现状调查 截至2012年年底,甘肃省有高职高专职业院校22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59%.高职高专在校生达16.16万人,占高校总在校人数37.48%.毕业生达到4.56万人,比1999年扩招时增长了7倍.截至2012年9月1日,甘肃省2012届高职(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20.42%.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日前落下帷幕。据统计,今年的考生为124.6万人,比去年增长4.6万人。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共有225649名考生报考北京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人数占总数的58.6%。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校招生》2004,(9):U002-U003
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高职高专类在校学生780多万人,其规模约占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半。2004年全国280万大学毕业生中,高职毕业生就有150万人。另据教育部最近在全国171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截至2003年11月底,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