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的发展(三)袁爱玲二、幼儿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任何课程都必然涉及课程目标(为什么教)、课程内容(教什么)、课程实施(怎样教)以及课程评估(如何测定教的效果)四个问题。回顾百年来幼儿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对这四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一般说来,导论主要回答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等问题。关于本课,学生可能会产生以下疑问:这门课主要研究什么问题?它与时事教育课、一般理论课或专业课的学习有什么区别?怎样看待战后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现实及其理论的发展?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国际问题?因此,本讲将着重介绍:(1)课程的由来及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领会学习的意义;(2)课程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框架,使学生建立起对本课的整体认识;(3)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国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形成正确的认识。一、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基…  相似文献   

3.
朱福荣 《今日教育》2007,(12S):59-60
一个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最可怕的是什么?答曰:是对这门学科没有兴趣或者越来越不喜欢这门学科。一个教师教学最失败的是什么?答曰:是所教的学生对这门学科越学越没有兴趣或者越来越不喜欢这门学科。今天.读张晓的《创造快乐的数学之旅》再次引发我三个思考: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数学观(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怎样教儿童学数学?好的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问题包括: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样教?教的效果如何?从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出发,高职高专在课程建设上尤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幼儿游戏与指导》这门课程就可以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诠释"四位一体"课程模式的内涵,并分析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尝试探寻优化策略,为改进课程设置、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使用新教材,怎样才算得上一堂好课?这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应从数学教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出发,寻找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具体地说,就是从“为什么而教?”“怎样教?”“怎样学?”“教什么,学什么?”“教得如何,学得如何?”等方面去评价一堂课。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有它特定的行业要求。据此,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得出如下的评课维度:  相似文献   

6.
狭义的课程意识,即指教师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其主要包含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一线教师课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课改的成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课程意识对于教师的现实意义在于,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评课,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在哪个时段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怎样促进学生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是生成课程价值与课堂实效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7.
陆老师:您好!如果我们站在教师的角度,无论什么教学活动,我们都需要思考这样四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而教(目标)?教什么(内容)?如何教(教学法)?教得怎样(评价)?这四个问题也正是著名的课程之父泰勒所提出的课程和教学原理的四个基本要素。我反复读了您的这篇文章后,就想用这四个基本问题或叫基本要素作为参照,来讨论幼儿学习规律排序的意义。因为不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很难探索有益于幼儿学习的方法以及做出学习有效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解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解题教学要有效,就必须深入思考下面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解题教学?(2)解题教学应该教什么?(3)解题教学应该怎样教?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教学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了什么又学了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正是这些历史教学中的“元问题”阻碍着历史教改。笔者侍十年教学,有所恍然,在此不惮同仁哂语,试作臆解。1.为什么要学?第一堂课的话题,概不离此,不少教师敏于行讷于言,知其重要而不知所以...  相似文献   

10.
现在很多教师都很重视课前的预设,在备课中思考得更多的是"我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而很少问自己:我为什么确定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这么教?这样教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什么帮助?在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听课也只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很少关注或不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常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体现不足。  相似文献   

11.
谭海鹏 《课外阅读》2011,(9):290-290
新课改之后,语文知识如明日黄花,备受冷落,这与以往的雄霸课堂、一统天下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对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人文性的倾向偏差,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基本理念的误读,一些老师发出了语文课不知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学生也不知语文课要学什么,普遍感受不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那么,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是处了吗?语文课到底要不要语文知识呢?  相似文献   

12.
我国聋校初中的科学教育在 2 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逐年开设 ,它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听障学生学科学课到底应该学些什么 ?怎样学 ?学得怎样 ?从课程角度 ,亦即聋校初中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应该怎样 ?目前在国内专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几近空白。本研究试通过对聋校科学教育价值的透视、科学教育的实践等来探索这些问题 ,以期能对我国聋校初中的科学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全学科展示一精彩碰撞高水准交锋一砥砺智慧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校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成长为根本,从知识走向生活,从教学走向教育,完整地落实课程目标、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把一切资源整合进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高度关切学生生命,促进学生健全成长。近二十年来,我国课堂教学经历了"教中心"和"学中心"两种倾向的改革实践和争议,对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学什么与怎样学的问题助益颇多,在实现由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的本体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怎样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与课程实践,如果其课程内容不清晰,那么后续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很难弥补其课程内容缺失的先天不足。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课程实施者应该花大力气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5.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发了教基犤2001犦7号文件,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千呼万唤之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终于浮出水面。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的目标是发展个性,它是选择和制定课程内容的依据。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最直接的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内容的陈述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追求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需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回答“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三个问题。教育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进教育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改进教育评价”中提出:“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7.
柳海荣  温玲子 《文教资料》2020,(4):239-240,212
OBE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基于此理念,"学前儿童英语视听说"这门课程建设成应用型课程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完成:确定学习成果--课程目标的设定;确定能力结构--重构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聚焦评价学习成果--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课程建设成果如下:处理好了岗位需求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处理好了毕业要求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解决了重教轻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全学科展示—精彩碰撞高水准交锋—砥砺智慧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校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成长为根本,从知识走向生活,从教学走向教育,完整地落实课程目标、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把一切资源整合进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高度关切学生生命,促进学生健全成长。近二十年来,我国课堂教学经历了"教中心"和"学中心"两种倾向的改革实践和争议,对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学什么与怎样学的问题助益颇多,在实现由传统"教中心"到现代"学中心"的跨越上,人们的认  相似文献   

19.
张宏丽 《福建教育》2022,(18):16-1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坚持问题导向,紧跟时代步伐,坚持素养立意,使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考试、教材编写、教师培训等关键环节均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回应了“英语是什么”“英语课程是什么”“英语课程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以及“怎样教”“怎样评”的问题。本文结合新课标的六大特征,分析了素养立意的英语课程观、语言观、教学观、评价观,为英语教育工作者理解新课标提供解读。  相似文献   

20.
课程意识助我定向 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我一般总要问一问自己: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怎样教这门课?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等等.后来渐渐养成习惯,“课前自问”变成了一种自觉的意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课程意识.这种课程意识,看似很“虚”,其实它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走向,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走向不明,必然迷茫;走向错了,一切努力都是无用功.常听到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感慨:语文越教越不会教了!为什么会有此反常现象?究其原因,多半是因为缺少一点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