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自杀无疑使所有热爱诗歌的人感到猝不及防的震惊。这位“诗歌的烈士”(骆一禾语)以他的死捍卫着自己崇高而又神圣的理想。“他的生命已经转化为他的诗歌,他因他的诗歌而长存于我们的记忆”(燎原语)。海子写于自杀前两个月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流露了他屈原般的孤独,使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关怀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呕心沥血、勤奋刻苦,创作出大量光芒四射的诗篇。他的诗歌大都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但是,由于他生命短暂,使他不可能对社会生活有非常深刻的体验。因此,他的诗歌内容大多比较单薄。而在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的唐代,李贺之所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主要在于他继承屈原以来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T·S·艾略特(1888—1965年),现代文学批评家、剧作家和伟大的诗人。1948年,为表彰他“作为一位现代诗歌的开拓者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瑞典文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艾略特最重要的诗作有《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首四重奏》等。艾略特是在英美现代诗歌发展的关键时刻,根据其自成系统的理论进行诗歌创作的。他非常注重传统,同时吸取意象派的长处,并把17世纪玄学派诗歌技巧与法国前期象征主义诗歌技巧熔为一炉。他强调内心独白、戏剧性表现、思想感性化、客观对应物和用典等诗歌技法,开创了尽管十分难懂却真正新颖的诗风,在艺术上为诗歌这一古老的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使英美现代诗歌充满  相似文献   

4.
冯至的心理很复杂:集体无意识与意识相互矛盾,并掺杂着虚无主义,他在诗歌修改中有意将这种复杂心理遮蔽;老年心境时的他追求朴素诗风,因此在诗歌修改时又遮蔽了诗歌的具体指向,这些都使《十四行集》的修改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弗罗斯特以写生存诗歌著称,他是一个向人类说话的人。在他的诗歌中,他使用普通人说的朴素的语言,并把自然当作精神的隐喻。他把诗歌定义为“反对混乱的瞬间停顿”。他在《未选择的路》、《雪夜林边驻足》及《修墙》这三首诗中探索了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面临的问题。研究他的诗歌主题对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谨慎进行生存选择都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用事的阐述虽寥寥数语,却集前人之大成而又有所创新,站在诗歌缘情本质的更高层面来看待诗歌用事的问题。他针对江西诗派的弊端,从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出发,提出是否用事并无绝对、不必多使事、用事不必拘来历、忌骨董趂贴、贵透彻脱洒的用事观,对明清诗歌用事观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杜甫晚年的诗歌,强烈的时代和政治主题已经潜藏于诗歌平淡的水面之下。天涯漂泊、无处归依的身世之感,使他这时的诗歌充满一种萧索、苍凉、悲怆的意味。杜甫是一位追求艺术极致的诗人,他晚年的七律无论在艺术技巧,还是在主题思想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燕子来舟中作》是他这些诗歌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8.
游子衿的诗歌既强调感性表达,又强调情感经验,同时他还特别追求语言的现代性。他的诗深沉纯粹,主情而不流于滥情;重视语言现代性却又不走向生硬晦涩。游子衿的诗歌在寻求诗歌最动人的情感内核的同时,也追求抒情主义的现代性方式,这是他诗歌最有启示的地方。但是,"文变染乎世情",好诗有种种可能,游子衿对智性经验的拒绝,使他的诗观显出了自足而封闭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最擅长"以心象熔铸物象",他的无题诗歌的创作使诗歌题目与内容的遥深和意境的朦胧达到完美的吻合。本文以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生平的悲剧体验为出发点,来探研李商隐的"无题"诗歌。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最擅长“以心象熔铸物象”,他的无题诗歌的创作使诗歌题目与内容的遥深和意境的朦胧达到完美的吻合。本文以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生平的悲剧体验为出发点,来探研李商隐的“无题”诗歌。  相似文献   

11.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用事的阐述虽寥寥数语,却集前人之大成而又有所创新,站在诗歌缘情本质的更高层面来看待诗歌用事的问题.他针对江西诗派的弊端,从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出发,提出是否用事并无绝对、不必多使事、用事不必拘来历、忌骨董趂贴、贵透彻脱洒的用事观,对明清诗歌用事观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是19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表现,但反对像浪漫派诗人那样赤裸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在他的观念中,诗歌创作的动机在“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诗歌既不单是真实,也不单是想像,而是“由真实经过想像而出来的”(《诗论零札》)。在诗歌创作中,戴望舒非常善于寻找意象,营造意境,艺术而真实地传达自己的心灵,这就使他的诗歌富于情感而又极其美丽。1928年发表的《雨巷》即是一首极具魅力的诗作。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文革主流诗歌,食指的“地下诗歌”捕捉普通人日常生活点滴,关注个人情感体验,使诗歌的抒情主体与抒情客体向个人化、日常化回归;他突破主流诗坛乐观昂扬纯粹单一的抒情模式,正视精神痛苦,情感抒写丰富复杂,承续了中国诗歌含蓄、暗示、暧昧的美学传统;食指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形式与意象营造冲破时代精神与语言牢笼,抒写人性的美好,在诗歌中恢复了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令后人十分惋惜,他追求完美爱情的意念令后人心醉神迷,他独特的诗歌魅力让后人津津乐道。其中徐志摩的诗歌《偶然》是他众多诗歌中不多见形式完美、哲理深刻的作品。《偶然》是一首情诗,但是这首诗的意境又超越了它本身,因此也可以看作是诗人人生路上的感叹曲。从诗歌的文本、结构、情感和意象分析,都可以感受到这首诗内涵丰富、意象精美、韵味隽永,表现了作者对唯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对《黄斌诗选》的诗歌阅读中,提出了黄斌诗歌中两个重要主题是时间和美。或者说,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中显示黄斌的诗歌美学特征。他的诗歌有鲜明的地域性和饱满的地气,黄斌诗歌的深厚和质朴正在于他对日常生活的酣畅淋漓的书写中,是属于中国情感和生活的写意。在经验和情感的世界里,诗人为我们的人民百姓确立了一个鲜明的地标,唱出了一曲饱满的赞歌。黄斌的诗写是汉民族志的书写。同时,黄斌的诗歌体现了中国诗学传统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浪漫才情的一位诗人。他在广大读者中的影响既与他那流丽清脆、轻灵飘渺的诗歌魅力有关 ,又与他那不同凡俗的浪漫婚恋分不开。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是诗化的人生 ,他的诗歌是他人生的诗化。要真正领略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之美 ,就必须读懂他的浪漫人生 ,了解他婚恋的追求。在“五四”一代作家中 ,乃至在中国新文学史上 ,没有谁比徐志摩在爱情至上和爱情神圣的思路上走得更远。对浪漫之爱的终其一生的追求 ,使他的个人经历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也决定了他最终的悲剧命运 ;同时 ,作为“五四”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的独特品格 ,也…  相似文献   

17.
李慧 《文教资料》2013,(5):12-14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代表作,由于早期受到玄学派影响较深,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奇思妙喻使诗歌言之有物而不失幽默感,同时也达到了他所提倡的非个人化的效果,并且增加了诗歌的新颖性,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一诗中艾略特运用的奇思妙喻及其达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海南教育》2013,(5):47-47
<正>《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是徐志摩最有代表性的诗歌。诗人曾经留学英国,在康桥大学读书。在那里,受到英国文明的熏陶,诗人确立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理想,确立了自己爱、自由与美的人生观,但国内的军阀混战以及恋爱的失败,使他倍感失落,以致他的康桥理想破灭了。康桥,今通译  相似文献   

19.
诗人是怎样以自己的形象思维手段来表达心理活动,从而使他的诗歌作品获得艺术魅力的?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诗歌美学研究的课题。偶读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感到他善于运用艺术的辩证法,从而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反映了诗人的个性。这种艺术的妙  相似文献   

20.
梁媛媛 《考试周刊》2012,(35):28-29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诗人之一。作为哈莱姆桂冠诗人,休斯的诗歌渗透着他对黑人的深厚感情。《疲惫的布鲁斯》作为休斯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其艺术创新体现在他将美国黑人音乐形式及方言巧妙地融入诗歌创作中。本文围绕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前景化,对休斯诗歌《疲惫的布鲁斯》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简要分析,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体会休斯诗歌所展现的艺术价值,并且更深刻地体会休斯在诗歌中所传达的对黑人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