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越 《记者摇篮》2005,(12):41-42
标题如同文章的“眼睛”,地位至关重要。标题写得好可以使整篇作品为之增色,甚至让一篇平凡的文章立即鲜活起来,收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作为广播新闻基本体裁之一的广播通讯.其标题的意义更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
在这样一个标题下面,我想着重谈谈世界广播尤其是发达国家广播发展的一些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广播传输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合理对接,创造了连线报道这一新的节目形态。连线报道进一步强化了广播媒体快捷性的传播优势,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推向了极致.为广播媒体所普遍采用。目前.以连线报道的方式传递新闻信息.在广播节目中比较常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中国》中.连线报道就是其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对消息内涵最准确的高度概括和浓缩。但在广播界,一直有人认为广播新闻的标题不必太花力气,甚至有人说,广播新闻可以不要标题,因为在传统的广播中,半个小时的新闻就那么六七个标题可以上提要,大多数稿件标题写了都是白写,播不出来。但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广播新闻稿大都上网,标题因此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通讯管理委员会的罗伯特先生在北京的一次传媒研讨会上介绍了美国通讯管理的状况。他谈到了美国广播业界的一种变化。他说:我们发现广播电台把许多广播节目放到了网上,在华盛顿上网,可以收听到加利福尼亚的广播。罗伯特先生谈到的这种广播形态就是DAB(Digial Audio Broadcasting),我们称为“数字广播”。广播数字化不仅仅在美国,而且在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出现。  相似文献   

6.
张辉 《新闻实践》2006,(8):25-25
有人认为广播新闻的标题不必太花力气;甚至有人说,广播新闻可以不要标题。笔者认为不然,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对消息内涵最准确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广播新闻标题与报纸、电视的新闻标题一样,是新闻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揭示了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甚至价值。广播新闻标题起着四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广播新闻播音这个大家庭中,通讯播音和评论播音是最能展现播音员个性特征和个人魅力的两种体裁,而这种展现都是基于原作者的报道和编辑之上的。在这个由文字语言转化为声音语言的过程中,播音员的再创作能力是一篇广播通讯或一篇广播评论成功播出的关键,广播通讯是体现这种能力的最佳例证。  相似文献   

8.
陈一斌 《声屏世界》2007,(11):25-25
广播新闻应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其特有的优势?笔者认为,好听的广播新闻,除了语言的生动表述外,在写作上要注重细节描写,特别是广播通讯、专题和特写等类体裁的作品,更需要通过丰富而传神的细节描写来提升广播新闻活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已经创办了70年,曾为人民广播默默做出探索和贡献的广播人不计其数。高而公是人民广播早期自发探索广播媒体特色的记者、编辑之一。他编辑的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首批派出国采访的新闻记者见证与报道了抗美援朝的战况和胜利;他的《王崇伦和他的表》等广播通讯凝练朴实、形象生动,为新中国建设的宣传增添了光彩:他一系列关于广播业务探讨的文章也是最早一批有关广播业务研究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0.
专业广播的出现和对专业广播的经营.使广播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其功能由以一般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转向以需求细化了的各个受众群体为服务对象,成为推动广播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专业广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电视发现“谈话”的力量之后,广播所独具的人际沟通的优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上,《当收音机活到2019年》《让汽车告别广播年代》……一个个耸人听闻的标题,进一步加深了广播人寻找发展机遇的焦虑感。  相似文献   

12.
杨涛 《视听纵横》2004,(4):112-113
报纸新闻是横向排列,属于平面结构,广播新闻节目是直线排列,属线性结构,“广播是一条线,报纸是一个面”。因此,广播新闻标题在编排中以新闻提要形式出现。读报要先看标题,听广播新闻要先听广播提要。  相似文献   

13.
李杰 《记者摇篮》2009,(5):33-33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随着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标题制作已经引起广播业者的重视,希望通过标题制作的改革来抓住听众的耳朵。其实广播新闻标题与报纸的新闻标题一样,是新闻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揭示了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甚至价值。一条好的广播标题,可以为新闻增色不少,那么如何才能写出精彩的广播新闻标题呢?  相似文献   

14.
李姝 《河北广播》2005,(6):33-34
当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广播面临巨大挑战.网络广播、手机小区广播以及DAB数字广播的蓬勃兴起。促使广播必须加快科技进步步伐.打造强势平台。抢占第四媒体资源、创建自己的网站、依靠网络技术拓展发展空间.已成为目前许多广播电台事业建设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2010,(4):I0001-I0001
常熟是最早创办广播电视的县级市之一。2010年.常熟市广播电视台更名为常熟市广播电视总合.固定资产规模超过3亿元.城区电视中心大楼、广播网络综合业务大楼、中波发射台等设施总面积超3万平方米;广电系统从业人员超过800人.中高级技术人员占20%。常熟广播电视形成了广播电视制作、播出、发射及网络多功能传输服务基地.建成有线广播、中波广播、调频广播,有线数字(高清)电视、无线电视和卫星地面接收站及微波通讯转播站等相结合的混合覆盖网。  相似文献   

16.
杜骏飞 《视听界》2008,(4):24-27
本文就震灾期间具有良好表现的6种主要的交流媒介——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手机、个人电台通讯作个案解析。  相似文献   

17.
任伟 《记者摇篮》2010,(6):63-63
近年来,我们在新闻实践中看到,在广播传媒中录音报道在不断增多。录音报道的增多,是广播传媒与时俱进,提高新闻质量的需要。也是广播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需要。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录音报道,是广播新闻中有现场效果、有被采访主体谈话式的消息、通讯、言论等新闻。那么我们作为广播媒体新闻工作从业者,应该如何发挥好广播新闻工作优势,做好录音报道呢?  相似文献   

18.
广播地理风貌通讯,在以往的教科书以及专业杂志中,鲜有提及。在李岩的《广播学导论》中,有这么一句:“通讯由于其描写手法的多样化,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几乎不受客体限制,因此,根据通讯的内容还可分出地理风貌通讯、工作通讯等”。但至于地理风貌通讯这种体裁的作品如何操作,由于不象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那样被普遍使用,一直尚未见到有关作的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技术是广播事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从技术层面上讲.广播是最具与新技术融合、最适合移动接收、最具伴随性的媒体。二十一世纪的广播技术创新,完全不同于以往具体、局部的设备改造更新.而是对包括技术手段、设备应用、运作方式、管理模式等系统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快”向来被认为是广播新闻的独家优势,也是广播人一直以来引以自豪的特点。然而,近几年这个优势受到明显“威胁”。如,电视可以搞直播或者在不中断其它节目的情况下进行字幕插播。报纸也出现了早、午、晚报.似乎每个时段都有报纸在抢“快”。特别是网络新闻的迅速崛起,经常对新闻事件同步直播并且随采随发。尽管如此,广播新闻“快”的优势仍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顷刻间十万平方公里内,房倒屋塌,通讯中断,在这个重大新闻事实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