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猿》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重要悲剧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找不到归属的主人公扬克的形象刻画充分展现了奥尼尔悲剧的精神内涵所在。凡人的悲剧宿命在扬克身上得到了应验。我是谁?应该在哪里?扬克的悲剧实际上是人类自身的悲剧。本文试图借助于拉康的镜像理论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来进一步阐述《毛猿》的主题及主人公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2.
朱亚平 《培训与研究》2008,25(11):14-16
《毛猿》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重要悲剧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找不到归属的主人公扬克的形象刻画充分展现了奥尼尔悲剧的精神内涵所在。凡人的悲剧宿命在扬克身上得到了应验。我是谁?应该在哪里?扬克的悲剧实际上是人类自身的悲剧。本文试图借助于拉康的镜像理论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来进一步阐述《毛猿》的主题及主人公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是西方现代戏剧中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系列作品都表现了处于变革中的西方现代社会人类找不到归属的一种现实生存的境况。其中《毛猿》这部剧作又是奥尼尔作品中最富有表现主义的作品。戏剧主人公扬克是一个自我价值观强烈到最终被视为毛猿的人,他从寻找精神归属到最终无处可归的悲剧人生,被奥尼尔视为最能展现他所认为的现代人类生存的悲剧。同时,奥尼尔并没有就此停止,他仍然在作品中借扬克之口高呼:"死也要在战斗中死去",为人类生存的悲剧添上了一抹希望。  相似文献   

4.
《毛猿》是伟大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第二大戏剧成就。剧中共出现了三次杨克作为"思想者"的画面,本文旨在解读主人公走向悲剧路途中所思考的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思考对该剧主题和人物刻画所起到的重要反衬作用。  相似文献   

5.
《毛猿》描述了主人公扬克为了寻找自我归属,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环境下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不停求索的全过程。通过分析作者奥尼尔在该剧中贯穿始末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所进行的探讨,以及试图唤醒现代人的麻木内心的主旨,从而加深对奥尼尔在该剧中所表达的"人的异化、追求及精神幻灭"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毛猿》是尤金·奥尼尔十分重要的表现主义戏剧之一,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内容。通过对司炉工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探讨,剧作家揭示了现代人异化和非人化的主题,展示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大环境下的悲惨生活。本文旨在运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加以分析。以期深入探讨《毛猿》的异化与非人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剧作家。《毛猿》是他的一部早期代表作。本文运用了非理性主义思潮中萨特的"写作这是要求某种自由的方式"的理论,分析了《毛猿》中自由的主题,揭示了人类自由的本性,并指出在阶级社会中自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异化。  相似文献   

8.
对人类存在现状的思考和探索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美国现代戏剧《毛猿》和《动物园的故事》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论文从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出发对两部剧本进行解读,通过比较剧中两位主人公的不同处境和他们各自追寻存在价值,超越自身存在现状的不同历程来探讨两部作品中存在主义求索的不同轨迹和两位剧作家对存在的不同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尤金·奥尼尔的《毛猿》表现人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工业时代反而陷入动物般的生存困境。家庭生活的不幸使奥尼尔早年就漂泊于社会不同阶层,爱尔兰移民的身份也加深了这一重创伤,这些经历形成了他悲剧性的生命意识,继而对人类创造的现代文明产生质疑。《毛猿》引入动物叙事正是对现代人精神文明缺失,同自然、他人关系恶化的表现和讽刺。将"毛猿"作为主人公,模仿古希腊英雄展开对身份的追问和命运的抗争,隐含着后工业文明语境下人类发展陷入"逆向演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霍夫曼是德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童年创伤是霍夫曼作品中热衷的主题.霍夫曼在他的作品中透露的对童年创伤的观点和态度,在当代社会也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运用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探析霍夫曼《胡桃夹子》和《沙人》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揭示主人公童年创伤形成的原因及暗恐心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成长主题是文学界普遍关注的文学现象之一,早在五四时期就受到了以鲁迅和冰心为代表的文学界的关注,抗战爆发后社会的动荡使得这一主题又转化成对反抗的宣传,十七年文学中成长被打上了集体的烙印,80年代后,文学现象中的成长主题得以突破,作家的写作维度不断开拓,主体意识的建立,使得文学开始从身体发现和梦想追逐等方面关注个体成长,体现了作家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独立的文学精神赋予萧红小说较同时代女作家创作更辽阔深远的"现代性"内涵,它蕴含着深邃的社会性主题,丰富的女性文学主题,深远的哲学性主题,"现代性"成为萧红小说创作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三本学生的特点,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笔者提出了利用一个主题作为一条主线串起所有上课内容的教学方法。主题任务的选择根据课程要求能力的培养而确定。在这条主线上的教学内容都是服务于主题且都是根据培养计划所必需的,具体的教学顺序安排根据主题的逻辑思路进行。一个教学周期后,主题任务的完成实现了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锻炼。  相似文献   

14.
精神救赎是外国文学的永恒主题,在基督教文化的渲染下,精神救赎是外国文化中表现最多的主题。《追风筝的人》就是一部典型的以精神救赎为主题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以阿米尔为主人公,以它的经历为线索,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背叛与救赎的故事。该书成书以后风靡世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主人公在经历了内心痛苦的挣扎和漫长的寻觅之旅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救赎。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文学作品中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15.
率真悠远的自然母题——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母题”角度看 ,美国作家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无疑是一部反映“自然的母题”的佳作。自然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审美过程中 ,让人们感受到的基调是率真与悠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篇小说的标题、创作背景与主要内容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是交际的出发点。主位结构通过句子的主位切分来了解语篇内部各个句子之间内在联系和信息分布规律。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存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本文从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主位推进角度出发对英汉两种语言主位结构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而汉语是话题突出的语言),讨论了在英汉语篇翻译中主位推进模式切换的重要性及对翻译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玛格丽特·劳伦斯在《石头安琪儿》中表现的一个首要的主题—徒劳的逃脱的主题。加拿大小镇玛那瓦卡的人们试图逃脱家庭影响 ,逃脱自我的空虚感 ,逃脱对他们毫无宽容的命运……。但是尽管他们的努力非常勇敢 ,非常感人 ,最后都注定失败。简述了与此主题密切相关的高傲的主题。高傲的天性使哈格的生活成为一片荒漠 ,导致她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导致她不幸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18.
对《关雎》主题的阐释,有"后妃之德"说、爱情颂歌说、婚典乐歌说、婚俗教化说等,历来争论不休。但若换一个角度,用现代情歌的表现手法来比照解读《关雎》的诗歌主题,就会发现"情歌说"的观点比较符合诗歌的本意。  相似文献   

19.
从春晚的主题表达本身、节目、舞台设计(灯光、服装)、晚会形式等多个方面入手,对春晚的主题定位进行研究,讨论春晚主题定位的原则、功能、属性等,对春晚主题定位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春晚的主题定位走向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20.
《奥德赛》着力写漂泊,以奥德修斯在海上10年的旅程为主线,歌颂了人类战胜自然的智慧和力量,是欧美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杰作,成为中世纪流浪汉小说的先驱和旅程文学的原型。从该作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奥德修斯在海上的生涯开始,“漂泊”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母题,影响着许多欧美作家的思维方式和艺术创作。在欧美文学中,也从此确立了以寻求、浪游、回归为内容的三大漂泊母题。“漂泊”便成了最好的陈年佳酿,在欧美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酿造出了许多陈年美酒。其中,深受漂泊母题影响的旅程小说作家的阵容最为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