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解答     
摩擦为什么能够带电? 我们用玻璃棒、火漆棒、硬橡胶棒、硫黄块或水晶等物体,和毛皮或呢绒摩擦过以後,这些摩擦和被摩擦的东西就都带上了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一般地讲,任何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都能起电。实际上所谓摩擦起电,更明确些说,应该叫做“接触起电”。这是因为只要两种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就足以使它们带电,“摩擦”的作用不过使物体能有更好的接触而已。摩擦起电的原因是这样的: 任何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原子。每一个原子又是由若干带有负电的电子与带有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大  相似文献   

2.
宇宙中的正、负电荷数量居然不一样多。电在世界上几乎无处不在,我们刚开始接触物理的时候就学过,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些电来自于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质子带正电,而电子带负电。原子中质子所带正电荷和电子的负电荷是相互抵消的,所以一般物体整体上不显电性。但摩擦之后,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跑到另一个物体,使得两者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相似文献   

3.
摩擦会产生静电,这个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欧洲从古希腊开始就已经在研究这个现象了。两千多年来,人们都认为摩擦之所以会产生静电,是因为在摩擦的过程中,材质相对比较软的物体上,原子的外围电子被摩擦拽离轨道,形成了比较自由的电子,这些电子会迁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就导致一个物体带负电,另一个物体带正电。例如,玻璃棒与毛皮摩擦,玻璃棒会带上负电,毛皮会带上正电。  相似文献   

4.
遥控小飞机     
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泰勒斯就有这样的记载:“用木块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古人在汉初也发现了琥珀在摩擦后出现的静电吸引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会发生紧密的接触,由于摩擦时产生了热,从而使两物体间的电子转移,让物体带了电。利用这一现象,我们现在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静电小飞机吧。实验步骤:1、用剪刀把铝箔纸剪成一个小飞机;2、然后拿毛绒布用力摩擦一个塑料棒,使塑料棒带有电荷;3、然后把带有电荷的塑料柄靠近小飞机,小飞机将飞向塑料棒,与塑料棒接触后又飞开;4、…  相似文献   

5.
教科书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中"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两个实验的学习要求定位为"经历",这两个实验显然是必须做,而且要求现象明显有说服力,才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解释物体带电的机理,并在分析过程中完成"理解电荷守恒定律"这一学习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6.
舌头玩触电     
正好奇的你们是不是想体验一下触电的感觉,可考虑到电很危险,又不敢尝试?现在,不如大胆地做一做下面这个产生电流极小的静电小实验吧,让舌头玩玩触电。实验工具一小片钢、一小片铝、一张砂纸实验过程1.用砂纸摩擦铝片和钢片,让它们都带上电。2.用钢片和铝片这两块金属片夹住舌头。当舌头与金属片接触的瞬间,舌头会产生麻麻的感觉,并尝到一丝苦味。这时我们已经触电啦实验中的科学:!!摩擦可以生电,因此用砂纸摩擦过的钢片和铝片都带上了电荷。由于钢的性质比铝稳定,钢就带上了正电,铝带上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对电和磁的认识,总认为它们具有相似性。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磁铁则有N极和S极;磁极未能发现它们可以单独存在,而正负电荷却是可以单独存在的。但构成电荷有没有基元电荷呢?这是人们长期以来颇费思索的问题。电子与正电子很早以前,人们就利用摩擦起电获得正电荷和负电荷。但是对于电荷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如果把日光灯的起辉器拿掉,再接通电源,日光灯是无法被点壳的。现在仍然不用起辉器, 徒手就可以把曰光灯点亮。 方法如下:用一根与塑料布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日光灯管,日光灯就会被点壳;也可以用手(必须干燥)摩擦一些塑料彩条,然后让手或塑料彩条靠近日光灯管,结果也是一样的,日光灯被点亮了。 请问:日光灯中的起辉器,正电路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用塑料布摩擦过的有机玻璃又可以代替起辉器呢?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绒毛、碎麦杆之类的轻小物体,他们把这种奇怪的现象称为"电",这恐怕是电的最早"定义".……  相似文献   

10.
魅力电和磁     
摩擦能够起电,电荷流动起来就是电流。不难想像,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磁铁,同学们应该都见过。古人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现在的人设计磁悬浮列车改善交通。而我们人类,更是生活在地球这样一个巨大的地磁场上。我们的生活,到处被电和磁环绕着。  相似文献   

11.
假如要求你在不接触到物体本身的前提下去移动物体,你能做到吗?靠意念力吗?事实上,即使有意念力存在,具备这种超能力的人是少之又少。我们只能想像:你用手指不断地去接近这个物体,很不幸,在没有接触到这个物体之前,你的手指毫无感觉,而物体也纹丝不动。一般物体尚且如此,假如这个物体是一颗微乎其微的粒子,要解决这个问题那更是难上加难了。你也许会想:“只有上帝才有这个本事吧!”别担心,聪明的人类已经把自己的“上帝”制造出来了。一只神奇的无影手这个“上帝”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摩擦起电”的实验:摩擦一根玻璃棒…  相似文献   

12.
<正>玻璃棒点燃冰块玻璃棒能点燃冰块?不信的话,我们一起来用实验验证这个小魔术。实验:先在一个小碟子里倒入1至2小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把它们研成粉末,然后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蘸有这种混合物的玻璃棒可点燃酒精灯或冰块。不过,要在冰块上事先放一小块电石,再用玻璃棒轻触冰块,冰块马上就会燃烧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正电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电灯、电脑、手机等日常用品都离不开电。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大多数电能来自涡轮发电机和电磁感应发电机,这两种设备一直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主要途径。而现在,科学家又开发出了一个新的途径,利用摩擦来发电的途径,这就是传说中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摩擦纳米发电机是利用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的联合作用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摩擦起电是初中生都  相似文献   

14.
电流的来源     
在第一讲中,我们曾经谈到用摩擦来产生电。从前一直以为这是唯一的方法:经过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改善,制造了用摩擦方法发电的机器。然而,由于电的性质的认识扩展了,由于各国成千学者的实验和观察,于是,有了可能用别的方法——比老法子更简单、更便宜、也更安全的方法来取得电流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一、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塑料板(以四块木头做支架),将其表面擦拭干净。2.第一次将一个小球轻放于塑料板上,用手接近小球,小球会出现自动逃离现象。3.第二次将多个小球同时放在塑料板上,用手接近小球,多个小球彼此间均会出现自动逃离现象。二、实验原理通过摩擦使塑料板产生静电,同时小球表面的铝箔纸可导电,所以当小球置于塑料板上时,铝箔纸可将电导入人体。而此时的手、塑料板、小球均含有同种等量电荷,根据  相似文献   

16.
橡胶磨损机理与摩擦机理密切相关,对橡胶摩擦机理的了解有助于深入了解橡胶摩损机理。本文从橡胶在线接触下摩擦机理的研究中定现:橡胶线接触的主要摩擦机理是粘附、橡胶线接触的摩擦系数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并随法向载荷增大而略有下降,且基本不随滑动速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王盼盼 《科学大众》2014,(11):26-27
远在2500多年前,古希腊人就发现用毛皮磨擦过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绒毛、麦杆等轻小的东西,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电”。在此后的时间里,人们通过不断的实验与研究,对电有了新发现与认识,继而开始利用电造福人类。不过,和人类的苦苦探寻相比,一些动物在电的利用这方面则不需要大费周章,因为它们天生就是发电高手。  相似文献   

18.
米粒四射     
正利用"摩擦生电"的知识,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游戏。在一个小碟子里装上一些干燥的米粒,把塑料小汤勺用毛衣或毛料布块摩擦一会儿,使其产生电荷。让小汤勺靠近盛有米粒的碟子,米粒受电荷的吸引就会自动跳起来,吸附在小汤勺上。不一会儿,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刚刚吸附在小汤勺上的米粒转眼就像四溅的火花,向四周散射开。这是为什么?原来,带电的小汤勺吸引米粒的时间很短,当米粒吸附在小汤勺上后,带有  相似文献   

19.
蜜蜂惯于群体生活,彼此之间靠什么交流?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除了人们熟知的"8字舞"外,蜜蜂还可以利用电场传递信息,形成独特的"打电话"机制。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指出,蜜蜂在活动时,翅膀等部位由于和空气摩擦会带上电荷,这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穿脱毛衣时摩擦起静电现象类似。蜜蜂体表有一层蜡质起到绝缘层的作用,使这些累积的电荷不易消失,于是蜜蜂的身体上就形成了一个电场。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物理新课标选修1-1安排了一个“观察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的演示实验,用以探究电荷在带电导体表面上的分布规律。由于原实验不能保证在3次检验带电情况过程中导体带电量相等,所以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一、原实验方法如图1,把导体安放在绝缘支架上,并使导体带电。然后用带绝缘柄的验电球P接触导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