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学情分析1.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学生对这篇爱情话题的课文特别感兴趣。2.初三学生开始关注爱情问题。根据平时观察,部分学生对爱情的认识模糊不清,缺乏判断力,认识有偏差。有的  相似文献   

2.
《给女儿的信》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书信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胡桂华 《学语文》2014,(1):17-18
[教材分析]《致女儿的信》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而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没有回避,没有敷衍,更没有说教,而是通过书信方式,娓娓地讲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深入浅出地阐释爱情的真谛。这篇课文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分析]《致女儿的信》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没有回避,没有敷衍,更没有说教,而是通过书信方式,娓娓地讲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深入浅出地阐释爱情的真谛。这篇课文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初三时间紧任务重,备课组一合计,决定整合教材,删掉一些非讲读课文,让学生课下自读,第四单元的<致女儿的一封信>,就打算让学生课下自学.  相似文献   

6.
《给女儿的信》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书信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  相似文献   

7.
杨清汉 《现代语文》2011,(5):117-118
【从容说课】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永远演绎着动人的爱情故事。《致女儿的信》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书信的形式,为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这是一个严肃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讲清这个问题,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8.
黄晓园 《现代语文》2009,(4):116-117
[教材分析] 《给女儿的一封信》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我们最难解答的莫过于“爱情”这个敏感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书信形式,引用少年时代祖母玛利亚所讲的一个童话故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阐明爱情本质,使一个抽象的概念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而故事也启发和培养了女儿的正确爱情观。这篇文章对成长中的学生有着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作者和女儿谈到了“什么是爱情”。“爱情”对于身心正处于发展中的初中生是个敏感的话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爱情”这个话题,要么绕道而走,要么含糊而过。我觉得大可不必。所以对于这样一篇阐释爱情内涵的经典文章,我打算和学生直面“爱情”这一话题,大大方方地谈谈爱情,说说爱情。说一说——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教师可抛砖引玉,先为学生讲一则故事。如:朱丽叶和罗密欧这一对恋人因家族仇恨不能结合,为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只能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或《泰坦尼克号》中的男主人公杰克因为…  相似文献   

10.
丁华 《黑河教育》2010,(7):37-37
《致女儿的信》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论著中最富有文学色彩的一篇。本文也是初中语文教材第一次编入的有关爱情话题的文章。“爱情”对于初三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因此,上课之初我有很多顾虑,一方面我担心性格内向、情感内敛的孩子回避这个话题,不肯与同学、老师交流;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只要是上到《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课堂上往往就会有一次热烈的讨论:什么是爱情。  相似文献   

12.
课文摘要今天你已经14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女人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我的心经常为这种思想而跳动,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个小孩子交谈了。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当你是一个明智的人时,你才是幸福的。“这就是爱情,我的小孙子!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一代一代地相传。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要变成一把骨灰,但是,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我的小女儿,这就是爱情!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自己的有生命的后代。但是,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3.
女儿上初三后,生活一下子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点闲暇时间都没有,每晚都得十一点半以后睡觉.看到女儿疲惫的样子,我虽然心疼,但也没有办法. 女儿曾经最爱读书,甚至连我教学用的参考书也拿来读.可是现在,女儿的时间全用在了教材和练习册上,根本无暇接触课外书.每天晚上没有两三个小时是写不完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我不知道,在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下,学生会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一直在提倡自主学习,可是学生哪有时间自主学习啊?  相似文献   

14.
一份对上海尚文中学初三489名学生问卷调查他们“对初三课本设立爱情主题的看法”显示——  相似文献   

15.
初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而作文又是中考的重头戏,因此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提高作文水平是不可能、不切实际的。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从课文结构、典范课文的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结构、丰富情感、积累素材、语言增色等方面的训练。所以利用好课本,提升作文对初三作文复习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尤其是初三英语的课文教学质量,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初三英语较之于初一、初二,课文篇幅加长,语言点增多。如果仍单纯地采用逐字逐句地进行英汉对译、学生跟读课文的方法,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目的。为此,本人根据大纲要求,采用了“简”、“换”、“调”、“添”、“问”的五字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结合第5册第10课的教学,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校是新编英语教材教改试点单位之一。学生升入初三,如何才能全面提高复习效率呢?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略谈几点体会,供学生们借鉴参考。一、熟悉课文,背诵课文根据新教材课文短小,精悍,易于上口,又比较适应社会交际的特点,再根据初中学生记忆力强的特征,要求每个学生熟悉背诵每篇课文。  相似文献   

18.
已经过去整整三个月了,女儿敏敏仍然一点音讯也没有。身为母亲的张女士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焦虑与不安也与日俱增。这个倔强聪明的女儿实在让她操碎了心。女儿不辞而别张女士的女儿今年刚满15岁,是某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女儿是6月13日出走的”,张女士说。6月13日是星期日,女儿说要到叔叔家去玩,当晚她就住在那里。21日早上,张女士打电话过去时,女儿还待在叔叔家。据她叔叔说,下午l点左右敏敏便出门了,说是回家去。“但自从这天起,女儿便失踪了。”张女士介绍,女儿走前并没有任何征兆,也未给家里留个纸条。敏敏出走后,其堂妹告诉张女士,…  相似文献   

19.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颜老师上的《给女儿的信》,教学效果很好,觉得是一堂好课,值得向大家推荐。颜老师的课好在哪里? 一、紧扣课文精粹,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这篇课文的精粹是什么?首先,当然是“什么是爱情”。这是个既敏感又复杂的问题。多少名人大师、作家诗人作过这样那样的诠释,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真可以热闹一阵子。然而,颜老师却不这样做,她紧扣“美和力量”“忠诚”“永恒的记忆”三个层面,准确、简明地揭示爱情的  相似文献   

20.
某单位联欢,电话通知一个家有初三学生的妈妈,对方犹疑了许久,最后说:“还是不去了吧,孩子快期末考试了,学习很紧张,晚上回来需要有人为他做饭、准备夜宵,或许他在学习中还会遇到问题……”联欢会上,另一位妈妈的15岁女儿也正念初三,这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但这位妈妈在联欢会上谈笑风生,载歌载舞,玩得尽情尽兴。有人问她:“难道你就不担心女儿放学回家没饭吃,没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