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车耳 《知识窗》2008,(4):17-17
罗斯福岛是加拿大东南部与美国交界处的一个小岛,位于芬迪湾内。它四面环海,与美国大陆通过一座不长的大桥相连,而距离加拿大的本土相对较远——尽管它是加拿大的领土。罗斯福岛有它自己的名字,叫坎伯贝罗。一些人习惯叫它罗斯福岛,因为岛上有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故居。罗斯福的父亲是仑殷实的商人,  相似文献   

2.
周建秀 《科教文汇》2010,(31):207-208
20世纪30年代,由于国内外局势日趋紧张,罗斯福政府实施了中立政策;但这一政策往往被认为是妥协于孤立主义,而尤以1935年通过的中立法案为代表;笔者通过对当时美国经济因素这一角度的分析,探讨罗斯福政府对外交政策最主要是出于经济原因,以此论证当时美国的中立政策并非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3.
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遭受了空前经济危机 ,由此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世界大战 ,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悲惨的一次浩劫。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罗斯福总统幸运地遇到一位伟大的、划时代的经济学家——英国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 883— 1 946)作经济顾问。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使“罗斯福新政”取得了空前成功。罗斯福成为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唯一一位禅连四任的美国总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深刻地指出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是三大心理规律在作祟 :一是消费倾向递减 ;二是流动偏好陷阱导致利息率偏高 ;三是未来…  相似文献   

4.
赵江蓉 《科教文汇》2014,(1):153-155
情态系统是韩礼德功能语法人际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韩礼德把情态分为倾向、义务、概率和频率四个大类。本文将用情态系统相关理论对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就职演讲进行情态划分和分析。研究发现,在演讲稿中,情态词的出现频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概率情态,倾向情态,义务情态和频率情态。在罗斯福的就职演讲中,概率情态词主要表现现实状况可被改变,人民关注的问题可被解决的可能性。倾向情态词主要表现罗斯福个人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自己上台后要做的工作。义务情态词主要表现了罗斯福要求政府,总统和人民所要做的工作。而频率情态词主要说明现阶段的多发问题。由此可见整篇演讲稿旨在唤起人民的信心和阐述自己上台后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调动全民的积极性,号召大家共同努力。情态词与表现现阶段存在问题的词汇搭配的情况极少。说明总统在避免谈及令人沮丧的状况。总而言之,罗斯福的这篇就职演讲在当时对唤醒全民信心和希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时的情况下(经济危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77级台阶     
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第26任总统。他从小患有哮喘,体弱多病,大学毕业时还被查出心脏有问题,医生警告他只能从事简单轻松的工作。可罗斯福无视警告,坚持运动增强体能,后来还当上了海军军官。1886年,28岁的罗斯福参加纽约市长竞选,有对手攻击他身体羸弱,不适合从事繁重的工作。罗斯福没作辩解,而是发布了一则公告:本人将于一个月后在纽约议会广场举行新闻发布会,欢迎记者朋友前来采访。那天,上百名记者齐聚广场,罗斯福来了之后没有马上开始发布会,而是调头径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我们看到无数中华儿女在浴血奋战,却没想到小小的纸币也为抗战胜利起了关键作用。1933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入主白宫,为讨好国内产银州的议员,巩固自己的民意基础,罗斯福支持国会通过《1934年购银法》,宣布美国政府将大量购买白银,直到白银数量达到美国货币储备金的  相似文献   

7.
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二次参加总统竞选时,竞选办公室为他制作了一本装帧精美的宣传册,内容包括罗斯福总统的照片和一些竞选信息.不久,成千上万本宣传册被印刷出来.  相似文献   

8.
方鹿敏 《百科知识》2013,(15):35-37
"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人类四大基本自由"。罗斯福对自由的诠释,堪称此前人类政治文明的最高成果,也架构起此后半个多世纪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与社会选择。2013年6月,美国前中情局雇员、美国国家安全局技术承包人爱德华·斯诺登向《卫报》和《华盛顿邮报》披露了  相似文献   

9.
丁明 《知识窗》2006,(12):36-37
罗斯福爱犬如命,至今他的爱犬“法拉”还安葬在其家族墓地中。他在任期内,一次外出时不慎将爱犬遗忘,他竟不惜动用驱逐舰去接回,事后遭到共和党人的大肆抨击。  相似文献   

10.
富兰克林·罗斯福出生于纽约一个显贵家庭。大学毕业后,曾当过7年海军部长助理。1921年,已经成年的罗斯福却因感染脊髓灰质炎而导致下肢瘫痪,每天必  相似文献   

11.
木头 《今日科苑》2009,(15):51-52
1939年10月12日早晨,美国总统罗斯福突然决定,加速研究、制造原子弹,并命令组建特工队。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会在一个早上造出决定?是心血来潮,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当把整个历史资料的碎片串在一起时,竟然发现,这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想当大富翁     
长河 《知识窗》2007,(8):10-11
1935年.美旧和其他国家一样,深深陷往经济大萧条巾,小罗斯福总统的新政虽然带来一些紧急救济和一丝希望,但却不是万灵丹.企业、市场和资本主义根本无法正常运作。大多企业濒临破产.许多人没有工作,不少家庭在失去土地和房子。  相似文献   

13.
木头 《金秋科苑》2009,(15):51-52
1939年10月12日早晨,美国总统罗斯福突然决定,加速研究、制造原子弹,并命令组建特工队。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会在一个早上造出决定?是心血来潮,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当把整个历史资料的碎片串在一起时,竟然发现,这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章慕荣 《知识窗》2005,(2):16-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一直都在制订劫持丘吉尔、暗杀斯大林和破坏罗斯福选举的计划.可是要从伦敦把丘吉尔弄到柏林来,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化带来美国社会的重组,众多利益集团开始出现,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宪政体制改革根本动力,而1929—1932年经济危机又使这种调整变得迫在眉睫。在宪政体制的调整中,罗斯福新政与相对保守的最高法院发生了冲突,爆发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宪政危机"。然而,罗斯福改组法院的方案忽视了民众支持他的最终底线,即对宪政体制本身的信念。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美国的宪政机制成为了协调各种利益集团要求的平台,最终化解了危机,实现了国家体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军事行动,美国方面早已获知,珍珠港事件只不过是罗斯福为日本设下的陷井。——日本《报告》杂志记者安田弘道、坂本隆发自美国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颁布和实施,对我国科技界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科学史上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谈起,拟结合科学基金政务信息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39年8月2日六十岁的爱因斯坦接待了一位来访者——匈牙利逃亡者利奥·西拉德。此时,西拉德正在与意大利的费米共同进行原子物理的研究工作。会见时,西拉德交给爱因斯坦一部手稿,上面记录着他们的研究成果。第二天,罗斯福总统收到了爱因斯坦写给他的信。信中说:“先生,我阅读了西拉德和费米研究成果的手稿,这些成果向我表明:人们可  相似文献   

19.
亚洲太平洋地区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约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和充足。具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亚太经济的起飞美因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1903年曾说过:“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历史证实了罗斯福的预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仅仅40余年,亚洲太平洋地区就以其最快的发展,将产业革命摇蓝的西欧抛在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布什因喜欢炫耀武力、四处开战而被称为"好战的牛仔",然而他并不是美国历史上最好战的总统。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才是美国历史上最好战的总统,他是二战中赫赫有名的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